夕陽西下,夜色降臨,一輪彎月緩緩升起,将柔和的月光鋪在了大地上,給漆黑的夜晚塗上了一層祥和的色彩。夜晚是美好而又甯靜的,它能讓勞累一整天的軀體得到休整,讓緊繃一天的神經得到放松,躺在床上,放空思想,在靜谧的夜晚時光中緩緩的入睡……
1.《天鵝》
聖桑《天鵝》以清澈的和弦開始,它清晰簡潔地奏出水波蕩漾的引子,而大提琴奏出的旋律則描繪了正在安詳浮遊的天鵝高貴的神情。《天鵝》整曲勾勒出天鵝優雅端莊的形象,把樂曲帶入崇高的境界。
2.《愛之夢》
李斯特于1850年用自己的同名歌曲改編成《三首夜曲“愛之夢”》,其中第三首是家喻戶曉的鋼琴作品之一。一開始,李斯特以德國詩人弗萊利格拉特的詩《愛之夢》作了一首同名歌曲,改編成鋼琴曲後引用了原歌曲的旋律,情意綿綿,飽含了愛的柔情與熾熱。
3.《童年情景》之夢幻曲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完成于1838年,是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1838年,熱戀中的舒曼寫信告訴克拉拉:“記得有一回你對我說:‘有時在你面前我真像個孩子。’無論是不是這句話的影響,總之,我突然有了靈感,即席寫了30首有趣的小品。”
4.《沉思》
《沉思》又譯為《冥想曲》,出自法國作曲家馬斯涅的著名歌劇《泰伊絲》,創作于1894年,也是馬斯涅的代表作。原曲為《泰伊絲》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的間奏曲,優美的旋律,使它成為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經典名篇。
5.《月光》
德彪西的《月光》原屬于其于1890年開始寫作的鋼琴組曲《貝加莫組曲》中的第三樂章,但作品實在太美了,以至人們常常将它單獨抽出演奏,久而久之,便忘了其真正出處。作為印象派音樂的鼻祖,德彪西的音樂作品可稱是名副其實的“音畫”。他放棄了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們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作為其表現手法,轉而汲取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繪畫派的技巧,并将之實踐于自己的作品中,以朦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讓聽者進行音畫重構。代表作中最典型地體現這一方式的便是《月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