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楚漢之争,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是劉邦呢?項羽幾乎有了所有的優點,滿足了人們對于英雄的所有期待,還有美人虞姬相伴,劉邦他有什麼呢?一群酒肉朋友?還是漢初三傑?這些不是問題的本質,問題的本質是劉邦是搞政治的,項羽是搞軍事的,劉邦在搞統一戰線,和項羽有矛盾的,對于項羽分封諸侯不滿的,所有反對項羽的人,都被劉邦搞成了自己的同盟。
軍事家輸給政治家,是因為軍事是為了政治目的服務的,項羽的政治目的不夠清晰,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劣勢。首先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出身,滅秦後分封諸侯,他自封為西楚霸王,然後分封其他人為十八路諸侯,但這個分封的方案,完全是項羽個人的好惡,很多實力雄厚的人沒有被封王,跟随項羽的很多人沒得到封賞,這些人能開心嗎?答案是不能,不然人家和你出生入死圖個什麼呢?不就是封侯拜相嗎?如今天下已定,你自己不稱帝,僅僅做個西楚霸王,跟随你的兄弟們上升的空間就小了,你如果做皇帝,大家還可以封王,你做西楚霸王,大家最多封個侯爵罷了,這個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呀!
可以說項羽是把大好的局面,親手搞成了一鍋粥,我們先來看看項羽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采取的是什麼策略。如果說他隻是忌憚沛公劉邦,而安排劉邦去蜀地受罪的話,還可以讓人理解的話,其他的操作就讓人無法理解了。首先他把齊國一分為三,齊國的宗室被分配到了齊地最偏遠的地方,而齊國的舊都城臨淄,則交給了和項羽關系不錯的人,但最要命的是齊國有實力的人沒有被分封,這裡面最厲害的就是田榮,他盡管沒有被項羽封王,但憑自己的本事,把整個齊地都給打了下來。田榮知道自己這種做法,會招緻項羽的報複,于是他把在河南打遊擊的彭越封為遊擊将軍,讓他去騷擾楚國的部隊。趙國也出現了問題,張耳被封為常山王,而陳馀隻被封了個侯爵,陳馀當然不滿,于是攻擊張耳,張耳被迫逃亡。至于韓國的韓王成則更加悲慘,因為他安排張良去輔佐劉邦的緣故,因此被項羽所忌恨,沒有放他到自己的封地去。把他一直留在身邊,最後幹脆将他殺死,這一做法讓韓張良徹底倒向了劉邦,把一位頂級謀士拱手讓人。
所以說劉邦還沒有出兵三秦的時候,東邊就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項羽自己身陷齊地不能脫身,才給了劉邦機會。但劉邦還缺少一個擊敗項羽的必要條件,那就是他手下沒有一位真正的帥才,而且都是些隻能沖鋒陷陣的将軍。這個時候項羽手下的韓信來到了劉邦的身邊,說到韓信,很多人說他是布衣出身,但在我看來,他更像是個落魄貴公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常人眼裡,韓信就是個混吃混喝,沒什麼本事的人。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在南昌亭長家裡混飯吃,後來被人趕了出來,又到河邊去釣魚。因為釣不到魚而餓肚皮,沒有人施舍,碰到一位老婆婆,給了幾個馍吃他才活了下來。項梁、項羽叔侄的江南起兵後,韓信帶寶劍前去投靠,可不久後項梁便在定陶被章邯所殺,而韓信得到了接近項羽的機會,成為項羽的執戟郎。
在這個階段,韓信親眼目睹了項羽除掉宋義獲得了楚軍的指揮權,并且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令章邯不戰而降。項羽在軍事方面的天賦是令人望塵莫及的,但韓信在很多戰役上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識,不過他把這些想法說給項羽之後,項羽不以為然,因為在項羽眼裡,他的決策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韓信知道自己在項羽手下不會有什麼出頭之日,對于立志于封王拜相的韓信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他離開了楚軍,投到了劉邦的麾下。劉邦用人,但也不是什麼人來了之後都會重用,每個人都有一個考察期,當然那些已經證明過自己實力的人不需要考察,而韓信這樣默默無聞的新兵蛋子,一來就想來做将軍,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一個考核韓信的人是夏侯嬰,當然他們兩個的相遇有十分偶然,韓信因為同伴犯錯被判死罪,眼看到砍頭的時候,他發現夏侯嬰是監斬官,于是韓信大聲說:“難道漢王不想争天下了嗎?如果想争天下的話,為什麼要殺掉我這樣的英雄呢!”夏侯嬰認為韓信不凡,于是和韓信攀談起來,發現韓信很有見識,于是不僅免了他的死罪,還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安排韓信做治粟都尉,在蕭何手下做事。韓信很快得到了蕭何的認同,但劉邦還是沒啟用韓信,因為他要慎重一點。蕭何月下追韓信,不過是個故事,真相是蕭何告訴劉邦,你不用韓信,我也不幹了,韓信是個人才!當然這是韓信看到的,事實上這是劉邦和蕭何做的一個局,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會被珍惜。
劉邦登台拜将,韓信成為漢軍主将,劉邦的老兄弟們并沒什麼意見,這本身就很奇怪,韓信一個新人,還是楚軍那邊過來的,漢王對他如此信任器重,大家怎麼能夠心服口服呢?因此,劉邦在此之前肯定做了一番工作,否則周勃、曹參等人還不炸了鍋才怪。韓信拜将後,劉邦問韓信說:“夏侯嬰和蕭何都說你是個人才,你有什麼可以教我的呢?”韓信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您認為您和項羽比,是他厲害還是你強大呢?”劉邦這個人不拘小節、态度傲慢,因此很多人不喜歡他,但他不吝啬,會給你好處,如英布來投靠時,他正在洗腳,這讓英布很難接受,但劉邦給英布的待遇和自己是一樣的,也就是他不玩虛的,會給你實際的好處。劉邦思考了一會兒,才說道:“我不如項羽!”韓信很高興,因為劉邦這個人有自知之明,這很重要,他接着說:“項羽很強大,但也有兩個弱點。其一就是匹夫之勇,其二就是婦人之仁。項羽隻知道打仗,卻不知道戰争的目的是達成政治訴求,殺人可不是目的,但項羽不懂這一點,因此他用武力建立的威懾,并不會長久的維持下去。項羽可以和兵士同甘共苦,但是卻吝惜利益,不肯冊封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人,因此失去人心。”
項羽分封諸侯,把義帝遷徙到遠方,而不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這就是政治上的無知,義帝是天下共主,你控制義帝,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項羽把義帝放逐了,半路上還殺了義帝,當然這個說法缺少明證,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殺死義帝的人并不是項羽,而是大人長者劉邦,因為義帝的死對項羽不利,對劉邦有利,劉邦以此為口實,作為讨伐項羽的理由!英布、季布、鐘離昧,他們都是項羽手下的幹将,但項羽并沒有冊封他們,連個侯爵也沒有,這些人怎麼能不寒心呢?
因此,劉邦的勝利,并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劉邦的目的明确,他的每一次戰鬥,都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因此,他失敗了很多次,但最後的垓下之戰中,徹底擊敗了項羽。而項羽一直在勝利,但最後一戰突然就輸了,而且輸得很徹底,直接失去了一切。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