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研發的cpu?做一款糊一款的谷歌“全家桶”,锲而不舍地再添新丁,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谷歌研發的cpu?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做一款糊一款的谷歌“全家桶”,锲而不舍地再添新丁。
不久前,谷歌舉辦了一場堪稱史上最“硬”的I/O谷歌開發者大會,一口氣預告了智能手機、手表、耳機、平闆電腦等一系列硬件,風頭甚至蓋過了王牌産品安卓13的更新。
其中,谷歌眼鏡雖然僅占據大會一多分鐘時間,但很快成為話題中心。在谷歌的介紹視頻中,用戶隻需戴上眼鏡,便可實時将對話進行翻譯,并以字幕形式加載在鏡片上。
在谷歌業務闆塊中既邊緣又弱勢的硬件成為I/O大會上的主角,并不令人意外。這家全球最有權勢的科技巨頭之一,15年做糊了21款硬件,卻至今不肯放棄。僅2010-2014年,其産品就遍布手機、平闆電腦、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領域。
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谷歌,還有可能逆天改命嗎?
搜索之王,硬件“墳墓”
擁有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覆蓋超30億安卓用戶的谷歌,偏偏在硬件上栽了無數個跟頭。
在本次I/O大會上發布更新的無線耳機,市場表現堪稱慘淡。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1年,蘋果在無線耳機市場擁有絕對優勢,市占率26%,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起來的份額還大。谷歌則以低于第八名(3%)的成績,被統計到“Others”之列。
同樣常年被各大榜單列入“Others”的還有Pixel系列手機,即使Pixel 6已經是目前谷歌賣得最好的一款手機。
除此之外,谷歌還曾推出過平闆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視等,無一不是在上市之初賺足眼球,但最終難逃流星般稍瞬即逝的命運。在搜索領域一騎絕塵的谷歌,堪稱硬件“墳墓”。
據雪豹财經社不完全統計,從2007年至今,谷歌做失敗了21款硬件,其中既有消費電子類和智能家居類,也有專門面向B端開發的硬件,半路夭折的名單中不乏曾經轟動一時的谷歌眼鏡、Nexus手機、谷歌路由器等明星産品。
最近即将“陣亡”的,是已經有7年曆史的谷歌OnHub路由器,這是谷歌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一款面向C端用戶的硬件。2022年12月19日,谷歌将停止對其軟件支持,雖然屆時依舊可以提供WiFi信号,但用戶無法通過谷歌Home(智能家居操控軟件)管理它,也無法更新和添加WiFi設備,相當于名存實亡。
谷歌硬件家族中壽命最短的Nexus Q,隻存活了不到5個月。Nexus Q是一款可以操控安卓設備和電視的家庭控制中心硬件,2012年6月在I/O大會上亮相,被視為谷歌進軍智能家居的信号。但當年11月初,谷歌便悄悄将其從官網下架。
最令人唏噓的産品當屬谷歌眼鏡。2012年4月,谷歌發布基于AR技術的谷歌眼鏡,并宣稱這是一款可佩戴式的智能手機,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來拍攝照片、發送信息、撥打電話等。這款頗具科幻屬性的産品風靡一時,從英國王室成員到好萊塢明星,收獲了大量粉絲。
但真正上市後,谷歌眼鏡高達1999美元的售價迅速勸退了一波消費者,發熱、續航時間短、外觀不佳等問題也屢遭诟病。
臉書CEO紮克伯格曾當着布林的面質問,如何才能戴上谷歌眼鏡看起來不那麼尴尬,布林對此保持沉默。不到3年後,第一代谷歌眼鏡便在質疑聲中宣告“死亡”。2019年,谷歌又推出了針對B端的谷歌眼鏡,但這次僅存活了1年多。
在時隔兩年重回線下的I/O大會上,不少過去失敗的項目“死而複生”。其中包括2019年退出市場的平闆電腦,7年前告别舞台的谷歌眼鏡。
“硬傷”頻出的谷歌,為何對硬件如此锲而不舍?
繞不開的硬件
真金白銀的利潤就像黑洞,對企業有着永恒的吸引力。
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已經證明了硬件市場的巨大潛力。據2022财年第二财季(截至2022年3月26日)業績報告,憑借iPhone 13的熱賣,蘋果營收同比增長9%至973億美元,包括手機、電腦等在内的硬件為蘋果帶來了近八成收入。
相比之下,廣告收入占比八成的谷歌,今年Q1營收增速達到了兩年來最低的水平。要想擴展廣告以外的收入來源,硬件是谷歌必須踏入的賽道。發布手機、平闆電腦等市場廣闊的消費類硬件産品,至少在眼下可以幫谷歌充實錢袋。
更何況,憑借安卓拿到上一個時代船票的谷歌,還需要靠硬件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
在2016年谷歌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确立了AI First的戰略,重點押注AI。在那場發布會上,谷歌密集地發布了手機、智能音箱、電視盒子等硬件。6年後的今天,這一進程明顯加快。在皮查伊的演講中,AI一詞出現了超過20次。
而承載AI落地的硬件,可能是開啟未來的鑰匙。
一方面,數據是喂養AI的重要原料,而硬件是獲得海量數據的入口,這恰好滿足了谷歌對數據的渴求。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下半場,包括蘋果、小米在内的多家公司通過智能硬件全家桶,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谷歌顯然不想放棄這一戰場。
另一方面,在用戶隐私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巨頭們都需要更加合規、安全的數據收集手段,親自下場做硬件可以避免一些數據侵權問題。就在今年,谷歌還因侵犯用戶隐私被美國多州起訴,并達成了一項一億美元的和解。
一旦做好硬件,在軟件層面成績斐然的谷歌,有望形成更加完善的軟硬件一體化生态。此外,硬件也是谷歌驗證新技術的試驗田。
換句話說,谷歌的前行之路繞不開硬件。但錢、人、技術都不缺的谷歌,為何屢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屢戰屢敗
在做硬件這條路上,谷歌至少嘗試過合作、并購和自研三種模式。
2010年,谷歌推出Nexus品牌,旗下有手機、平闆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産品,這一品牌也被視為谷歌向消費類硬件進軍的第一步。在這個階段,谷歌采取代工模式,與HTC、三星、LG等廠商合作。
代工模式輕資産、低風險的優勢突出,但短闆同樣明顯。當時谷歌意在借手機展示原汁原味的安卓系統,對銷量并不是很重視,代工廠也并未将最先進的技術用到Nexus上,導緻其銷量不佳。
很快,谷歌大步挺進硬件領域,進入以收購為主的第二階段。
2011年,谷歌斥資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但未能推出佳作。3年後,谷歌以29億美元的價格将摩托羅拉賣給了聯想。
2014年,谷歌再次花費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明星獨角獸公司Nest。但由于Nest經曆了包括創始人在内的人員流失,被收購一年後才推出新産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谷歌錯失先機,被亞馬遜搶占智能家居入口。2018年,谷歌将Nest整合至家庭服務業務中。
此後,谷歌還分别以11億美元、2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HTC的研發設計部門及Fitbit公司,試圖強化Pixel手機和可穿戴設備業務。但迄今為止,谷歌這兩個領域仍處在吊車尾的位置。
與代工模式相比,收購的好處在于更易于把控産品質量,同時避免與安卓手機廠商自相殘殺。但由于管理不善,谷歌并未将自身長處與被收購公司的優勢很好地結合,導緻上百億美元的投資打了水漂。
除了代工與收購,谷歌也嘗試過自行研發硬件。
2010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立新技術研發部門Google X,除聯合創始人和CEO等少數核心高管外,沒人知道該部門的具體項目。風靡一時的谷歌眼鏡,便出自Google X。
但由于Google X主要關注前沿和革命性項目,其産品不僅售價十分昂貴,而且在被推向市場前并未經過充分的消費者調研,在功能上也欠打磨。
外觀奇葩、容易發熱、續航僅一小時的谷歌眼鏡,被普遍認為是一款從試驗室走出來的不成熟産品。号稱“第一款社交流媒體播放器”Nexus Q售價高達299美元,是當時競品Apple TV的3倍。這是由于Nexus Q幾乎所有零部件都是在谷歌加州總部附近的工廠生産,高昂的生産成本最終轉嫁到售價之上,而蘋果一直靠人力成本便宜的果鍊代工。
不難看出,在做硬件這條路上孜孜以求15年,在把握市場需求、整合供應鍊等關鍵問題上,谷歌仍然沒摸清門道。而廣撒網的打法,也并不适合重投資、生産過程複雜的硬件,反而容易因力量分散、管理失調而失敗。
上述問題若不能解決,此番谷歌攜硬件大軍卷土重來,恐怕仍會重蹈昔日覆轍。屆時,谷歌的硬件“墳墓”中,又将添上幾座新碑。
本文源自雪豹财經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