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學者提出這樣一種呼吸困難:通常表現為患者在30 s内彎腰俯身時出現以呼吸急促為主的一系列症狀,即俯身呼吸困難。
(具體檢查方法是,患者坐在椅子上,彎腰觸摸腳部,若在俯身30秒内發生呼吸困難,則考慮存在俯身呼吸困難)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歐盡南、曹立芳與湘雅三醫院盛春等進行的研究表明,有這種呼吸困難的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質量及心功能狀态更差,臨床不良轉歸風險增高。
這項研究共對9項研究1652例慢性心衰患者進行了Meta分析。
研究顯示,存在俯身呼吸困難心衰患者的心衰再入院風險增加85%,心原性死亡風險增加50%,包括再入院、死亡、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髒移植等在内的複合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增加54%。
心衰類型、年齡、評估方式可能會影響俯身呼吸困難再入院的預測價值。
目前,對于慢性心衰患者發生俯身呼吸困難的原因機制主要認為與左心室充盈壓有關。
有俯身呼吸困難的慢性心衰患者處于仰卧位或坐位時,其心室充盈壓比無俯身呼吸困難的人群高,當體位改變尤其是身體彎曲時,靜脈回流增加、胸内壓增加等因素會導緻心室充盈壓進一步升高,更容易被激發呼吸困難。
其次,俯身呼吸困難與肺毛細血管楔壓升高有關。
研究者表示,結合其他研究總體來看,俯身呼吸困難評估方法簡單、易操作,作為預後判定的風險因素之一,可低成本快速識别部分高風險人群,未來與其他生化檢測指标聯合,可更準确高效應用于心衰危險分層、臨床決策及患者自我管理。
來源:盛春,歐盡南,曹立芳. 俯身呼吸困難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預後關系的 Meta 分析. 中國循環雜志, 2022, 37: 824-830.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可見原文】
轉載:請标明“中國循環雜志”
長按圖片,顯示識别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