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漢族,河南鞏縣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稱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詩人,後世尊為“詩聖”。杜甫的一生經曆了盛唐由盛轉衰的過程,因此他的作品大體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借口讨伐楊國忠發動叛亂,安史之亂爆發,兩京長安和洛陽先後被叛軍攻占,唐玄宗李隆基攜楊貴妃和朝廷入蜀。杜甫也避禍蜀中,在這裡前後共生活了四年,他自己築茅屋而居,并寫了很多憂國憂民的詩作,包括《蜀相》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就是在這時期所作。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攜家經水路出蜀。後飄泊于荊湘兩湖,以舟為家,窮困潦倒,公元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享年59歲。杜甫避禍蜀中時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
楊貴妃
天寶十五年(756年),馬嵬坡兵變發生,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賜死。随後太子李亨在靈武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儀收複長安和洛陽,又和李光弼、王思禮等九個節度使乘勝追擊,以二十萬兵力合圍安慶緒叛軍于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局勢驟然可喜。然而肅宗對這些節度使又并不完全信任,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諸軍不相統屬。此時軍糧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率援軍至,唐軍遂在邺城大敗,郭子儀無奈退保東都洛陽。
數戰之後,官軍損失極大,兵員亟待補充,朝廷下令征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 石壕、潼關等地,看到了征兵的情況,基于對民衆的同情,有感而發,寫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這幾首詩。
三吏三别(征兵)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 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三吏三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緻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妪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别。
三吏三别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複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将,慎勿學哥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