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發展趨勢?摘要:随着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度集中開采資源,碳排放量迅速上升,污染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當前,人類經濟發展方式出現新變革,低碳經濟成為潮流,基于此,文章闡述了低碳經濟,分析了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措施,以期為推進低碳生活、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态環境提供參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低碳經濟發展趨勢?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摘要:随着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度集中開采資源,碳排放量迅速上升,污染了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當前,人類經濟發展方式出現新變革,低碳經濟成為潮流,基于此,文章闡述了低碳經濟,分析了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措施,以期為推進低碳生活、減少碳排放、保護生态環境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經濟;經濟發展;新變革
1低碳經濟概述
2003年,英國政府公布《能源白皮書》,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受到了全世界關注。低碳經濟是相對高碳經濟而言的,是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資源開采過度背景下的必然産物。目前,低碳經濟沒有一個普遍的、全世界确定的衡量标準。世界各國在經濟水平發展、資源種類、技術手段、産業機構等方面存在差異,會形成各具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局面。一些國外學者認為,低碳經濟在節能減排、增加商業和就業機會、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積極影響[1]。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一種理性權衡,更是人類社會繼工業革命之後的又一次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2低碳經濟的影響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财富的積累能夠在兩個方面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一是知識累積和技術創新導緻低碳技術進步;二是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減少,可以将更多的能源消耗轉移到其他行業,提升國民消費水平。從社會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看,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生産力不斷提高、節能技術進步、消費模式改進、能源結構優化的過程,同時,低碳經濟發展受到如下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2.1經濟發展水平
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雖然各國的碳排放原因不同,但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主要是消費和生産兩種因素構成。20世紀發達國家就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和機械化的轉變,步入後工業化時代,并且重點轉向服務業和高科技産業。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明顯落後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因為前期大量的資本積累和技術的創新從高消耗進入“低碳模式”時代。而發展中國家當前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能源支持,與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突出,發展中國家向低碳經濟轉型面臨很多困難。同時,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不高,低碳經濟也隻是初步階段,人口增長較快,能源需求高,碳排放量呈現增長趨勢。由于世界各國處于不同的發展水平,面臨不同的經濟生産問題,對應的減排措施和減排成本也會不同。
2.2人口
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較其他國家較大。說明我國人口基數所帶來的人口增加壓力也是很大的,大量人口的增加帶來了碳排放的增加。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人均GDP呈現增長趨勢,人民的需求已經不隻是簡單的溫飽生活了,追求更高質量生活,增加了消費需求,使城市化規模擴大,也直接增加了碳排放量。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我國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需要更多的服務和設施,同時也帶動了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也會間接引起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加。
2.3技術創新水平
技術支持是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内容,低碳經濟的實施依靠國家的技術支持。低碳技術主要涉及電力、交通、冶金、化工、石化、重型裝備、交通等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項目,還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研發新型可再生能源技術及節能技術,能夠不斷降低甚至消除對碳化能源的依賴。全球在加快技術研發,開發更多的能源并增加對新能源的投入及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持,是這場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能源體系的創新也是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重要一環。在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的現代,各行業技術水平在提升,我國對能源的使用不再是不以環境保護為前提的高強度開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降低排碳量技術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2]。我國實行全面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需要政府和國家對新能源技術進行大力開發,需要在人力與财力上共同配合。但在能源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持續不斷地支持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對現有技術進行改善和普及,借鑒國外的優秀技術,在有效實施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廣低碳經濟觀,加強新能源産業的技術革新。其次,需要政府與國家配合,建立完善的政治體制,保證開發人員及開發企業對新技術、新能源的研究減少後顧之憂,大力支持對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最後,建立“誰研發新能源技術、誰受益”機制,對新能源技術的研發項目提供擔保資金或直接進行補貼。
2.4資源禀賦
資源禀賦又稱要素禀賦,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源、技術、礦産資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投入要素。能源資源禀賦可以從能源結構,即單位能源的碳排放系數(單位能源産生的碳排放數量)來分析,單位能源的碳排放系數越大,表明能源越不清潔。研究表明,水能、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的碳排放系數為零或接近于零,而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數分别達到0.748、0.585和0.444t标準煤,将其換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為2.745、2.146和1.629t。“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結構直接決定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産和消費模式,我國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非常有限,且國内的優質能源不足,能源結構不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節能問題。
2.5國際影響
随着全球化和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又因互聯網的快速滲透,各種炫耀性、奢侈性消費開始蔓延,導緻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違背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初衷。發達國家利用直接投資和并購等方式将密集型産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使之成為“世界工廠”,污染了環境。為此,發展中國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消耗,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實現良性發展。
3低碳經濟發展的措施
3.1宣傳低碳觀念
發展低碳經濟的前提就是全民樹立正确的低碳經濟發展觀念。如果隻注重有形的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卻忽略人們低碳行為的根源,将阻礙低碳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積極宣傳低碳理念、貫徹實施低碳政策可以有效推動低碳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低碳經濟的發展可促進社會與環境等的全面優化,進而達到以實踐促進低碳宣傳的效果。宣傳低碳經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首先,需要政府部門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内部進行結構改革,從低碳理念、政策和推廣等方面進行大力宣傳,以建設低碳辦公環境為首要目标。其次,教育事業必不可少,需要在各年齡段進行思想滲透,對個人觀點還未成熟的低齡兒童而言,需加強意識傳輸,将低碳理念加入課本,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教育,用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将低碳意識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腦海中。同時需要媒體幫助,無論是公益廣告、公告牌,還是視頻短片等,都可以進行低碳理念的宣傳,采用多種多樣并可以讓人們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傳播,讓人們在大街小巷随處可見低碳觀念,讓人們生活在積極向上的環境裡,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個人生活模式[3]。最後,可以使用經濟引導方式,通過鼓勵人們使用低碳産品、采用低碳出行方式等手段,進行碳量減排,達到低碳經濟的總效果。具體效果如下:建立完善的政治機制,将政府、傳媒、企業及公衆有機結合起來,擴大低碳生活的宣傳範圍,合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傳播方式,讓媒體充分發揮宣傳作用,在宣傳中改善全社會的低碳經濟意識和觀念。政府的正确引導對建設低碳社會、增強全社會的節能意識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進行有效配合,才能加快低碳經濟的步伐。建設低碳型社會不僅僅是政府和國家的任務,還需要落實到每一位居民身上,隻有全民提高低碳意識,推動低碳生活,而且全民低碳不是說說而已,需要真正切合實際地實施政策,聯絡各層次人員,形成低碳網絡,将低碳理念滲透到每位居民的意識中,為加快低碳經濟及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3.2創新科學技術
即使如今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但對于維護生态平衡、開發新能源的科技研究還不足,需要不斷創新。我國實行全面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需要不斷加強技術研發、科技創新,采用各種先進技術來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無論是節約能源、碳量排放,還是新能源開發、循環能源、優化結構等,都必須以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及推廣為基礎。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在低碳技術的研發推廣等方面,應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大力開發節能減排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能耗。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均是以犧牲環境代價,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大數據表明,我國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出現短闆,資源浪費程度高。如何加強資源合理分配、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當今社會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這也對低碳技術的推廣有重大意義。其次,堅持低碳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低碳技術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漏洞,管理體系及推廣流程尚不完善。引進外國優秀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國加快發展步伐。由于各國國情不同,技術設施、科技人才、制度法規等都有所限制,因此在引進技術的同時還需要結合國情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建立适合國情且有效的低碳技術并大力推廣。最後,結合市場發展情況,加強技術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技術,力求在低碳核心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上取得突破進展。
3.3完善法律體制
低碳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艱辛且長久的曆程,是多方 面、多領域共同配合得到的結果,不僅需要全民樹立低碳觀念,還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完善相關制度。首先,發展低碳經濟理念的前提是需要對其内涵有所了解,規範相關法律體制,規範低碳經濟管理标準。将低碳經濟與生态平衡及改善生活水平相結合,大力宣傳低碳理念,培養全民低碳意識,在實踐中做到低碳生活。其次,對于引進國外低碳技術,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建立适合中國國情的低碳技術。與此同時,不斷加大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這不僅能保障研發人員的個人利益,還能使管理技術的實施流程更系統化,合理利用核心技術,加快低碳經濟的發展。再者,對于資源開發和能源利用,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法規,進行全面管理,做到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發新能源幫助減少碳量排放。依靠法律法規對浪費資源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這不僅是對資源分配的保護,更是對生态環境的保護。最後,建立生态保護區,制定完善的管理體制,建立人類與生态平衡的平衡關系,加快綠色文明社會的建設。總而言之,低碳生活不是口頭闡述,而是要在實踐中得到經驗,不斷創新發展,需要社會各階層、多角度進行結構優化改革,鞏固低碳理念的融入,加快低碳生活的建設,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分配各種能源,實現人與自然和平共處,共建美好家園[4-5]。
4結束語
我國非常重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長期綠色發展和健康發展的保障。具體到生活中,低碳生活是每個人的責任,需要社會各方面積極配合。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國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低碳概念的認識水平,使之正确理解低碳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幫助國民快速了解目前我國環境問題和低碳經濟的發展狀況,使人民和政府的溝通更有效。随着理論研究的深入,相信我國會不斷完善低碳經濟政策體系,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