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菲光近三年業績?記者丨覃毅 編輯丨鄢子為一份長達13頁的公告,将歐菲光拉入公衆視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歐菲光近三年業績?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記者丨覃毅 編輯丨鄢子為
一份長達13頁的公告,将歐菲光拉入公衆視野。
2月12日,歐菲光公告回複深交所關注函,詳列資産計提減值的具體事項和金額。
3天前,歐菲光發布業績預告,稱2021年虧損最高将達27億元,主要原因是“資産計提減值”。
新的超長公告沒有打消投資者的疑慮,他們擔心歐菲光的業績會繼續下滑。
2021年前三季度,歐菲光淨虧損0.4億元。按照全年業績預告推算,第四季度單季虧損金額超20億元。
針對虧損,歐菲光解釋,失去蘋果等大客戶後,歐菲光出貨量大減:“境外特定客戶終止采購關系産生的影響;H客戶智能手機業務受芯片斷供等限制措施,導緻公司多個産品出貨量同比大幅下降。”
乘勢而起,失勢而衰。因打入蘋果供應鍊,歐菲光一度名聲大噪,被無情“抛棄”後,業績巨虧。在各家手機廠商比拼攝像功能的當下,它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它今日的命運,從買下索尼工廠就已開始。
1
跻身果鍊
一部手機的攝像頭、傳感器、馬達等零件均由不同供應商代工,鏡頭模組将它們封裝起來,最終交給富士康等代工廠,和其他手機部件組成一部手機。
“封裝”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可要獲得手機大廠抛橄榄枝卻不簡單。
攝像頭模組常用的封裝技術有CSP、COB和FC三種,其中FC技術封裝的模組體積最小,造價也最高,生産線上的設備和芯片都需要專門定制。
過去,蘋果攝像采用的就是FC封裝,産線設于索尼廣州工廠。
歐菲光成立于2001年,最初從事光纖通訊精密薄膜元器件的研發,經曆多次不如人意的轉型後,才進入鏡頭模組賽道。最初,該公司靠低價搶市場。
恰巧在2016年,日本地震,索尼損失慘重,為了集中精力複産,砍掉了一些支線業務,聚焦圖像傳感器業務。
花了2.43億美元,歐菲光幸運地收購了索尼設于廣州生産iPhone模組的工廠,獲得了先進封裝技術,順勢打入了蘋果供應鍊。
2
雙重打擊
抱上蘋果大腿後,歐菲光的曝光度直線上升。這門代工生意,錢沒那麼好掙。
在整個手機鏡頭産業鍊上,模組的技術壁壘和産業附加值排在末端,大概排序是:CMOS傳感器>鏡頭>音圈馬達>濾光片>模組。
為了抓牢蘋果等大客戶訂單,歐菲光掙的不多,這個行業龍頭,毛利率常年隻有10%左右。
歐菲光的收入主要靠大客戶。
據财報,2018年至2020年,歐菲光前五名客戶合計銷售金額一直占據其年度銷售總額的80%以上。其中,2020年,歐菲光第一大客戶蘋果占營收總額的3成以上。
歐菲光2018年的營收同比增加93億,淨利潤由上年8億元,轉為虧損5億,直至2019年營收又增加89億,歐菲光利潤才回到5億元。到了2020年,歐菲光的淨利潤直線下跌到-19.4億元。
增收不增利,給蘋果打了3年工,歐菲光沒咋賺到錢,有兩年都是血虧。
為蘋果代工利潤微薄,歐菲光怎麼堅持下來的?
“歐菲光的商業策略是,借助跟蘋果合作的品牌效應,賺安卓手機廠商的錢。”行業分析人士孫永傑說。
這樣的商業策略還卓有成效。自打入蘋果供應鍊之後,歐菲光拿到了小米等國内手機大廠的采購訂單。
2021年半年報顯示,歐菲光旗下光學光電産品的毛利率為13%,微電子産品毛利率為15%。官方介紹,這些都是去除境外特定客戶(即蘋果)之外的業務表現。
歐菲光要想提高利潤,全力服務安卓客戶是否可行?
關鍵是,2021年,被蘋果抛棄後,歐菲光失去了在安卓客戶方面的議價權。
歐菲光在蘋果等特定大客戶面前接連受挫,其他客戶銷售收入也在大幅下滑。
“安卓廠商看重其“果鍊”身份,蘋果砍單,他們就找别的合作夥伴了。對歐菲光來說,是雙重打擊。”孫永傑說。
3
乙方求變
歐菲光過去把蘋果效應作為壁壘,福禍共存。
成為蘋果供應商五年來,它的研發投入與營收之比一度不足4%,技術護城河不夠高,抗風險能力低,一旦有所風吹草動,很容易出局。
歐菲光失去蘋果有着複雜的非商業因素,但它的研發投入能否持續跟進攝像頭叠代創新,确實存在疑問。
蘋果等主流手機廠商,這些年極力推進光學鏡頭模塊的叠代。
2017年以來,曆代iPhone手機攝像配置盡管被吐槽是“擠牙膏”式創新,但不影響蘋果在此過程中引領雙攝到三攝叠代:
2016年發布的iPhone7 Plus首次搭載後置1200萬像素雙攝;到了2019年發布iPhone 11時,三攝的産品形态已成熟,鏡頭由5P全系升級為7P。
蘋果計劃于2022年9月發布的四款iPhone14還是維持三攝,廣角鏡頭升級為4800萬像素。
這些叠代升級,對模組廠商來說,是種無形的壓力。旭日大數據董事長孫燕飚向《21CBR》介紹:“由雙攝到三攝,涉及到鏡頭拉伸等關鍵技術,給模組封裝帶來難度。”
與此同時,像素的增加需要集成更多鏡片,比如從5P到7P的過程中,需要模組做更多協同,縮小攝像頭模塊,以形成智能手機外觀上的輕薄觀感。”孫燕飚補充道。
這兩年,越來越多手機廠商推出了包括潛望式攝像頭、屏下攝像頭等産品形态,對代工廠商要求更高。
此外,近10年來,在同一賽道,與歐菲光搶生意的企業湧現,比如舜宇光學、盛泰、聯創等,為手機廠商提供了很多選擇。
歐菲光前面是一個十字路口,迷茫的它開始發展多元業務。
一方面是光學光電子産品的業務擴展。
有攝像頭行業協協會人士向《21CBR》指出,“歐菲光有指紋模組業務,快速進入到智能門鎖領域。”
另一方面是汽車自動駕駛新賽道的深入布局。
2015年,歐菲光開始布局智能汽車業務,成立了上海歐菲智能車聯科技有限公司,覆蓋車載攝像頭,控制器,中控等領域産品。
在2021年上半年,歐菲光的汽車業務增速明顯,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同比增長78%;綜合毛利率為15%。其中,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777%。
歐菲光在該項業務的最新進展是,取得了20餘家國内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歐菲光承認,從取得資質到真正供貨,仍需要2-3年時間。
智能汽車産品業務占總營業收入比重約為4%,如何能填補光學産品大客戶流失收入留下的空缺,成為歐菲光眼下最殘酷的考驗。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