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成為中考科目、體育課時增加、更多的體育項目進入校園……“雙減”之下,學校體育該如何發力?校園體育會有怎樣的變化?“教會、勤練、常賽”在校園中又是怎樣的情形——
學校體育,如何讓學生感覺“過瘾”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體育老師不再“被生病”。
“體育老師現在和班主任一樣重要。體育教育被重視起來了,教育局支持,老師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體育教師龍克威說。
在“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2021年秋季每天鍛煉1小時方案”中,記者看到的都是“零點體育”“體育走課”“課後服務體育類”之類的文字。
“這些都是不同年級學生在校體育活動的時間。一二年級與課後服務相結合,就相當于一周有八節體育課。”龍克威說,“區裡将常賽機制列入考核,各學校都在積極準備比賽,一學年基本都超過100場比賽。”
體育老師忙了,學生在校體育鍛煉的時間多了。
跑起來!練起來!
在北京,清華附小、實驗二小、人大附經開學校等學校開啟“零點體育課”——孩子們進入學校之後的第一節課是體育課。
體育打卡小程序成為人大附二分校學生趙靓怡生活中的好助手。“它對每個同學的體質情況都進行了精準的分析,很明确地告知我們擅長的、薄弱的、需加強的内容。”趙靓怡告訴記者,上完課回到家或者在節假日裡,她都會在學習之餘,根據小程序中的建議進行體育鍛煉,并将視頻上傳,完成打卡。
光明圖片
課堂還是“吃大鍋飯”?
新變化體育走班,愛上體育
體育課内容也逐漸豐富起來。在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足球、籃球、花樣跳繩、健美操等都成為學生可選擇的運動項目。經過系統學習,學生在小學階段能真正熟練掌握1~2項體育技能,改變過去課堂“吃大鍋飯”“蜻蜓點水”的情形。
“這得益于‘體育走班制’的推行。每個年級每周有體育走班4節,孩子們打破常規的行政班級,自由選擇項目,組成新的班級進行教學。”龍克威表示,學校經過三年的“體育走班制”教學改革,既解決學生的興趣不高、技能不會、比賽不多的學校體育難題,又解決了體教融合中人才培養體系的問題。經過三年的實踐和探索,體育學科從學校的薄弱學科發展為優勢學科。
正踢腿、側踢腿、弓步沖拳、馬步格擋……随着行抱拳禮,一堂課就結束了。這可不是學校的武術社團活動,而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高中體育模塊課程的内容。高中學生根據自己選項進行技能學習,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所擅長的專項為學生開課。目前開設的課程有足球、籃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武術等,形成了學校特色體育課程項目集群。
教育部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打破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局限性,積極探索與适當增加“體育選項走班制”教學組織形式,一些學校正在積極探索與實踐。
光明圖片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毛振明表示,對各校來說,場地器材的情況差異較大,有些學校設施好,場地器材不是問題。有些學校室外場地小且沒有室内場館,短期無法解決場地的困難,不能立即實施“體育走班制教學”,但可以通過部分場地的改造、教室的改用、場地的開發、場地的立體化等方法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場地器材問題,推進“體育走班制教學”。
運動會還是“少數人在跑,多數人在看”?
新變化人人都是運動員,班班都是啦啦隊
“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誰能擋。”最近,全國各地的學校運動會如火如荼地進行。潛龍騰淵、鱗爪飛揚,奔跑、跳躍、投擲,激情之下是青春的模樣,體育的精神與魅力在賽場滌蕩。
本着一個都不少,人人都參與的原則,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連續兩年舉辦“全員運動會”——打破年級、班級界限,賽場上,人人都是運動員;賽場下,人人都是啦啦隊,運動會“少數人在跑,多數人在看”的模式成為過去式。
賽場上,紅藍兩隊的運動員們打破年級、班級的界限,從小一到高三,從年級到年齡,都實現了極大的跨越和極高的融合。同學們全員參與、全員協作,互相幫助、互相鼓勵。
光明圖片
不再是運動場邊的看客,不再是跑道邊默默無聞的旁觀者,大家都成了運動場上的主角,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考驗靈敏度和協調性的“我是大力士”、充滿趣味的“擡小豬”、喚起童年回憶的“奪冠高手”、團結協作才能勝利的“四向拔河”、歡聲笑語的“滾大球”、融合了籃球與短跑的“搶地瓜”、帶來陣陣笑聲的“車輪滾滾”、緊張刺激的“穿越火線”、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瘋狂漢堡包”……一隊又一隊意氣風發的少年在賽場的中央拼搏,一陣又一陣加油助威的呐喊在賽場的周圍響起,全員運動會的17個項目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場上的每一個人都動起來了。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體育組組長張媛媛介紹,目前,學校正在全面推動旨在提高體育課的鍛煉實效性和趣味性的“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的全員體育課身體鍛煉工作,推進全校學生的“全員性校内班級聯賽制度”,掀起學生課内外全員快樂健身的熱潮。
随着體育課程教學的内容與方法改革,全員運動會的推廣,體育運動更加科學,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改革後,班級足球賽不再像過去情況,一群不會踢球的隊員像蜜蜂一樣圍着一兩個會踢球的隊員打轉轉。改革後,足球隊員的腳下功夫有模有樣,隊員之間有了位置感,小學生的班級足球賽開始有點‘世界杯’的味道。”龍克威告訴記者。
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體育走班制”教學改革三年,确保學生100%全體參與,每名學生每年不少于5場體育比賽,做到“教會、勤練、常賽”,培養學校中堅力量。通過連續的校隊人才培養模式,形成5%左右的精英隊伍,代表學校參加區、市、省比賽,形成有基礎的大衆體育和有梯隊的精英體育,各班級都有體育苗子,通過體育形成了各班的班隊文化。
對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而言,高校專家教授團隊也将來校進行精準測試,然後分析,并進行幹預。
農村體育還是“一隻哨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
新變化因地制宜推廣特色課程
開學日,在湖南長沙高新區白馬學校樸素的開學典禮上,“繩舞飛揚”,每班都派出了最強選手參賽。徐敏校長在放假前就叮囑孩子們:假期中除了學習和休息外,每天還要堅持家務勞動和進行體育鍛煉。
有人曾這樣形容農村學校的體育活動“一隻哨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在白馬學校是另一番情形。在專家帶領下,學校組織體育組教師,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研讨,确定了定向越野為學校特色項目。白馬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農村學校,學校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校園及校園周邊有山有水,建築物高高低低,錯落有緻,建築物之間或校園周邊有各種天然的标志物,如樹、小山包、窪地等,這些天然的自然環境非常适合開展定向越野運動。
“在我們學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既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學校及其周邊的自然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體育教育,同時也克服了學校資金有限、體育運動場地不夠、設施設備不足等問題,一舉兩得。”白馬學校副校長賀慧華說。
在比賽中,學生們自己準備器材,自己布點。比賽開始後,小組合作,看地圖打點積分,比賽結束後自行打成績。比賽有個人賽、積分賽、集體賽等形式,既突出個體成績,又注重集體的合作。
學校老師将定向越野課程與語文、數學課程相結合,極大地拓寬了課程的趣味性,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能鍛煉身體,培養能力。在今年秋季,學生們已經開始利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開始自己學習繪制簡單地圖和設計比賽路線了。
“家長們感覺孩子比以前更自信,更陽光,更活潑,體能變得更強,更有耐力。在定向運動中,孩子們思維得到鍛煉,反應更靈活,對學業提升也有幫助,學習更專注認真,态度更積極主動,遇到困難總能主動出擊想辦法解決。”徐敏校長說,羅依揚、林涵蕾、範嘉绮等同學獲得湖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錦标賽U10女子組接力賽第四名;左毅軒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運動員。
北京密雲不老屯鎮中心小學是農村平房校,學校利用這個優勢條件開展學校體育特色項目——跳繩。每學期,學校都為每一名學生下發跳繩,每個課間學生都要跳200個跳繩,課間操融入跳繩項目。國頒操結束後,同學們聽着音樂進行單搖、單編、雙搖、雙人編花跳、集體“8”跳長繩活動。
光明圖片
每個課間學生都動起來。“白天學生在運動中沐浴陽光,晚上活動結束後仰望星空。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多種體育鍛煉和娛樂用品,學生課間可以盡情享受運動。”不老屯鎮中心小學校長李海琴介紹,在近三年區級體質健康監測中不老屯鎮中心小學是密雲區唯一一所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呈現上升趨勢的學校。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6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