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與中國固有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漸漸趨于融合,逐步演變成了中國化的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時逐漸進入興盛階段,普及至民間,它融合中國本土多種信仰,形成了浸透着中國文化的中國佛教。
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中這樣叙述:
卻說關公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禅參道,身邊隻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
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
普淨仰面谛視,隻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将軍、右有一黑臉虬髯之人相随,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
普淨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塵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
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于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号。
普淨曰: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
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
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軍馬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顔良、文醜,五關六将等衆人之頭,又将向誰索耶?
于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于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于山頂上建廟,四時緻祭。
《佛祖統紀》也有關于關公皈依佛教的記載:
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頗,到荊州,欲創精舍。一日,見關羽神靈告之,願建寺護持佛法。七日後,師出定,見棟宇煥麗,師領衆入室,晝夜演法。
一日,神白師:弟子獲聞出世間法,念求受戒,永為菩提之本。
師即授以五戒,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神。智者奏于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把關公列入佛法守護神行列,塑像供奉,使關公成為中國本土佛教神明。
就這樣,在中國的佛寺中,常以關公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并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弘揚關公文化,傳承中華傳統!希望大家閱讀後順便點贊、轉發、關注我們,以示鼓勵!
峨嵋山關帝廟為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