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假期是慵懶自由的美好時光,如果你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明明心裡很想很想但就是沒有辦法出門去玩,那你不出門的諸多因素裡,會不會恰巧有一個是——暈車。。。呢?
大概80%的人都有過暈車的體驗,那我們就從頭到腳地扒一扒“暈車”這件小事兒吧。
你們可能覺得,這還要解釋嗎?相信我,真的有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暈車。
「暈車」是什麼?
暈車一般指暈動病。
暈動病是汽車、輪船或飛機運動時所産生的颠簸、搖擺或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速運動,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發生的疾病。患者初時感覺上腹不适,繼有惡心、面色蒼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暈、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嘔吐。由于運輸工具不同,可分别稱為暈車病、暈船病、暈機病(航空暈動病)以及宇宙暈動病。
為什麼會暈車、暈船?
平常人們習慣于在平地行走,而不習慣于比較陌生的運動刺激,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由于行進中不斷變換方向、上下颠簸或者發生旋轉,乘客的頭部位置不斷改變,導緻負責平衡的器官受到較強的刺激。
當這些刺激超過了負責平衡的器官的耐受限度,會引起一系列的身體功能異常,比如眩暈、惡心、嘔吐、出汗、精神不振及乏力等,即通常所說的「暈車」。
有的健康人,并無器質性疾病和功能障礙,在接受上述的不同方向、不同速度強烈的運動的刺激後會出現頭暈、面色蒼白、惡心嘔吐等暈車、暈船、暈機的現象。這在醫學上稱運動病。這是一種生理性十分正常的反應。在強烈的刺激下不出現反應才是病理現象,即表示前庭功能已經喪失。
人們脫離刺激環境後症狀可自然消失。
孩子更容易暈車嗎?
暈動病的高發年齡在 3~12 歲,因為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前庭功能适應力還不強,所以容易發生暈動病。
但 2 歲以下的幼兒幾乎從不發生暈動病,具體原因尚不明确。
常用防治暈車小妙招
哪個管用?
下了車昏昏恹恹、哪還有精神到處浪?為了能治治這磨人的小妖精,小編特地找了廣為流傳的幾個治暈車秘方,剖析一下哪種最有效!
怕暈車,坐前排?
管用!
坐車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颠簸,前庭和半規管就會接收到各個方向的刺激,傳遞各種亂碼給上級,上級面對這一堆亂碼信息也慌了,不能判斷自己是否平衡、處于什麼位置,就會讓你産生一種“暈暈的”感覺。
而當你坐在公交、大巴、或者是轎車的前排時,颠簸感會比後排小一點,自然也就不容易暈車啦。
聞聞風油精,就不暈車了?
最常見的汽油味、煙味,甚至是平常聞上去沒什麼問題的煎餅果子味兒、炸雞味兒、孜然味兒,在密閉的空間也能讓你産生惡心想吐的暈車感。
比起聞風油精,最重要的是先把窗戶打開,透透氣、散散味。
如果遇到不能開窗的場合,比如空調巴士、飛機上,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薄荷腦等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确實能讓你暫時從怪味道裡面解脫出來,緩解暈車的症狀。
吃飽了/空肚子上車,不會暈車?錯!
有人說,吃飽了上車容易犯困,睡着了就完全不暈!也有人說,不吃東西上車的話,肚子裡沒有東西,什麼也吐不出來就不會暈車啦!
以上兩種方法,都會加重你的暈車症狀,如果你覺得有用,可能是因為你本來就不暈車,或者症狀很輕微。
不吃東西就坐車,可能會低血糖,讓你的頭暈更嚴重;吃得很飽後坐車,胃部血流量增加、蠕動加快,頭部的血流量減少,這時的你不止容易暈、還容易吐。所以建議容易暈車的人在上車前稍微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吃個七、八分飽就行。
上車前貼暈車貼、吃暈車藥?靠譜!
止暈車的藥基本上分兩大類,第一類是抑制中樞神經活動的藥,就是讓司令部别再接受下面小兵又錯又多瞎上報的信号了,簡單地說就是讓你好好睡覺,常見藥有苯海拉明、苯巴比妥東莨菪堿等。
第二類藥是止吐藥(胃複安等),這種藥主要是緩解嘔吐的症狀,對頭暈沒什麼用。這兩種藥,都需要在出發之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提前吃好。
暈車貼的成分一般和抑制中樞神經活動的暈車藥類似,把它貼在耳朵後面,有效成分就能通過耳後的皮膚滲入身體發揮作用。暈車貼每隔6小時可用一次。
暈車不是大事,暈着暈着就好了?不一定!
暈車最大的罪魁禍首是前面說過的兩個感受器——前庭和半規管,如果能讓前庭、半規管逐漸适應這種刺激,不要說風就是雨,總是把錯誤的信号傳遞給小腦、下丘腦,就不會再暈車了。
也就是說,多坐幾次車,暈着暈着就好了。
當然前提是你的暈車症狀不太嚴重,常坐坐車,或許真的能克服;但如果你每次都暈得七葷八素吐到不省人事,就千萬别硬撐着練習,一定要早早吃上藥貼上暈車貼哦。
小提示:大部分暈車都不要緊,但如果除了坐車的時候覺得暈,走路也暈、站着也暈,就很有可能是耳朵的前庭/半規管到大腦這條通路上出了問題,最好還是去醫院,讓醫生大大們幫您看看。
準備好踏上旅途了嗎,我們路上見!
來源:好大夫在線、丁香媽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