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12:24:26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1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2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3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4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5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6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7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8

含有橫折彎的漢字有哪些(由涉開來)9

在一些人看來,漢字的結構是一成不變的,實際并非如此。古漢字偏旁部首不僅可在一個漢字的在東南西北中平移,旋轉變化,還可以産生結構的增加,結構的立體空間翻轉,且此間還伴随着結構本身的形體變化。我們通過“涉”字結構列序的演變、引發開來,看到漢字結構縱橫江海,翻動傲空,大開大合的逍遙、灑脫、壯觀場景,領略古人建造漢字時的時空觀念和認識世界、大道自然的高遠情懷!

“涉”是甲骨文時期産生的古漢字,表示步行渡水的會意字。甲骨文以來其寫法不下幾十種,根據它結構變化不同特點,我們例舉四種具有典型意義結構的寫法,即清代書法家鄧石如書寫左右結構的“涉”;《說文解字》内左中右結構的“涉”;《六體書法大字典》裡上下結構的“涉”和“漢簡”、“石鼓文”中出現的上中下結構的“涉”。

甲骨文中“涉”“三點水”表示“水”、“川流”,“步”是由兩個一正一反上下結構的“止”組成,“止”在甲骨文、金文中像腳趾形狀,代表足,腳印,引申為停止、靜止。

“涉”中的“水”在結構中,發生了怎樣的縱橫變化呢?實際可能超出想象。鄧石如左右結構的“涉”可以說是較為常見的寫法,即“三點水”立于左側,“步”于右側。《說文解字》記載左中右結構的“涉”,則是在鄧石如左右結構的基礎上,在“涉”的右側又增加了一個“水”,形成了兩“水”夾一“步”的左中右結構,也可以理解為左右對稱結構。這讓我們看到,“水”字旁不僅可以在左側也可以出現在右側,并且為了突出“水”的元素特征和對稱之美,還可以增加一個“水”的類化結構!《六體書法大字典》裡上下結構的“涉”與衆不同的是,“水”下劃到“步”的下面,其形狀也發生變化,呈現為波動漣漪狀的“橫水”。更為神奇的是,“漢簡”、“石鼓文”裡上中下結構的“涉”字,“水”居然以“橫水”的姿态像腰間哈達一樣,出現在“步”上下正反兩“止”之間,略有不同的是前者為漣漪狀“橫水”、後者為“三點水”之“立水”變為“橫水”,“水”在半山腰,上下兩“止”如山林,似水中倒影,景美可入畫。

上述四個“水”在同一漢字“涉”中,發生明顯的空間變化。首先是方位上的明顯改變。其“水”遊動于左、右、下、中,即東西北中。其次“水”的縱橫也發生了變化。由前兩者的“縱水”發展到後兩者的“橫水”。再次“水”部件本身形狀也發生了改變,當然,盡管“水”有很多寫法,這隻是其中之一罷了,但足以說明“水”在同一個漢字中的多樣性,多變性。

在曆代“涉”的寫法中,曾有過“步”上下兩個“止”是同一方向疊加的,但在這四個案例中兩個“止”所呈現的均為上正下反的結體。“止”翻轉的變化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止”的180度翻轉需在一定的空間内完成,翻轉後仍是“止”字的意思,是一個平面到三維的過程;二是“止”的翻轉實際上實現了正反兩“止”的平衡,體現着一種對稱美。

又提到剛才“涉”中的“水”。我們看到“水”可以出現在東西北中,唯獨沒有“南”這個方位,我們設想:如果“水”出現在南,即“步”的上方沒有什麼不可以,好在還有李白的一句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讓我們有了底氣!不過,現實的古漢字中确有頭頂“天水”這麼一個“沇”字。沇(yǎn),形聲。甲骨文,從水,允聲。基本釋義:濟水的别稱,古河名,源出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沇”字的篆書有多種寫法,左右結構者居多。清代書法家永瑆書寫過這個字。“三點水”波動地橫于“沇”的上方,酷似戴草帽的人物姿态,結體呈上下疊加的“天覆”之勢。“沇”字在甲骨文時代,就出現過上下結構,即在“允”上方增加四個點的形狀,以示“水”在人頭上的樣子。“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天水”可以有,同時也彌補了“涉”字唯獨“南無水”的遺憾!

值得說明的是,古人為了突出某個結構重要性或是尋求一種和諧對稱美,可以重複、複制、類化、增加一些結構,如前《說文解字》中“兩水夾一步”的“涉”便可見一斑。

四種結構不同變化的“涉”字,讓我們身臨其境地看到小漢字中的大千世界,看到漢字結構大開大合的縱橫變化。目睹了“涉”是怎樣從左右結構變為左中右結構;又從上下結構變為上中下結構,目睹了天水傾瀉,滄海橫流,巨石翻動之壯景,體驗了波光漣漪,哈達飄動,江岸倒影,春和景明的祥和之氣!

漢字結構的動态可變性,空間性源于古人對于自然界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古人之初最為淳樸的世界觀。他們把天上的“雨”與地上的“林”結合起來就成了“霖”;把“湯”與“火”表示兩種不同物質符号組合起來就形成了“燙”;再看将“刀”加一點就成為“刃”,表示刀最鋒利的那部分;“上”、“下”二字中的兩個點在示意着一種空間、方位。諸如此類,漢字的構建無論在具象還是在抽象的思維空間領域裡都是動态的,可變的廣袤空間體系。除了剛才說的“涉”字外,我們再列舉其它幾個案例。如秦代石鼓文的“流”字和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清代書法家吳大澄、吳讓之、楊沂孫、吳昌碩等書寫的“流”字,即三點水分别在“㐬”字左右的寫法,平衡對稱,十分俊美;清代出版的《百體千字文》“雲騰緻雨,露結為霜(寶鼎篆)”中的“緻”就寫成了上下結構,變為對稱态勢。戰國時期楚簡文字“泊”的“三點水”劃到下面去,除字形對稱外,還酷似一葉扁舟。這再次說明“三點水”等系列偏旁可以用在下面,像魔方一樣錯位組合,成為詩畫一樣的藝術。

通過這些跨越千年的漢字結構位置序列變化的碎片、案例,組合、歸類、綴聯形成一幅完整的高清畫面、鍊條環環相扣的漢字結構縱橫變化的線路圖,可看到千年滄桑古道先哲們前行的足迹和漢字結構變化的印痕。漢字結構的可變性,重置性是基于宇宙觀前提下建立起來的,為我們探索漢字結構的藝術再塑,創建漢字結構排列藝術體系,促進漢字結構向齊一化演變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20餘年來,我們在對甲骨文、金文、篆書、漢印、漢隸等字體結構變化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對漢字橫向結構的左右對稱性,縱向漢字結構的上下疊加性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在“推理有依據,實際有案例,源頭有出處”原則下,對數以萬計的漢字結構進行分析、設計、歸納,總結出一系列中庸,兼容漢字其他結構的“對稱體漢字結構法”和“寶塔體(疊加結構)漢字結構法”,形成了漢字兩大縱橫結構體系。如,對稱體漢字的同元素結構複制法;增加結構法;減少結構法;中庸結構法;借代結構法;變換方向(方位)法。再如,寶塔體漢字的覆蓋法;包容法;疊加法;平衡法。

漢字結構兩大縱橫體系的創建,形成了陣容整齊,場面恢宏,風貌迥異,繁華多姿的兩支異軍,從漢字的六種結構中脫穎而出,成為既有前輩的影子又有嶄新面孔的新一族漢字集群!它們以自己不同的結構特色展露着莊美、靜雅、靈動、舒展的身姿。

比如,對稱體結構漢字之美。它在吸收、融合、中庸了原有六大漢字結構體系的基礎上,以橫向左右對稱的方式,重新鍛造漢字的黃金架構的舉措,塑造了漢字端正、恢宏、莊美、和諧的強大陣容和漢字的人文之美、哲理之美、辯證之美和靜态之美。漢字對稱結構形成後,會産生海量俊美、以萬計算的神奇對稱漢字圖案, 幾乎每個字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其中有很大的聯想和創作空間。如《象》、《法》、《藝》、《虎》、《壽》《雅》等,與本字的概念形象十分接近,令人驚歎。我們仿佛看到憨态可掬的大象向我們走來,代表正義化身的獨角獸那威嚴的眼神。對稱體漢字的結體特點是重心垂直居中,漢字左右兩側翻轉180度完全重合,筆畫左右對稱分展,靜中取動。它是中國漢字的再藝術化和升級版,是中國漢字從原始的模樣脫穎而出的更為隽美的文字。它融彙、傳承了甲骨文的圖畫美、對稱美,金文的嚴謹端正美,秦篆的純淨簡約美,漢簡的質樸自由美,隸書的抽象頓挫美,漢印的勻稱裝飾美,行書的收放張弛美,集多美于一身的漢字。增強了漢字結構特點的辨識性、觀賞性和感染力。

比如,寶塔體漢字之美。與對稱體漢字所不同的是,寶塔體彰顯的是一種空靈、流動、疏朗、禅意之美,自由浪漫之美。其原因在于漢字結構縱向排列後,左右兩側沒有自身結構的相互束縛,制約,結構筆畫的避讓變為左右自由伸展,釋放了結構筆畫的活力,動能。另外,結構上下排列也減少了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漢字的厚度,使漢字結構的立面變為通透、清爽。筆畫的無拘、靈動、舒展和張力,沒有給人以單薄柔弱之感。如“江”的“三點水”呈縱水狀在上,“工”在下後,形成了明顯的上動下靜對比的辯證關系。“三點水”源出高天,向右蜿蜒而下,遠遠望去,山泉飄渺,如詩如畫,又若山澗雲煙袅袅升起。再如“流”字。“水”成橫向置頂,下靜上動,形成上下結構,如臨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大勢,又似巨人頭頂流雲含雨欲滴,一派風動雲水看欲流的氣象,蔚為壯觀!

從“涉”字引發開來,我們看到漢字結構的遊動,旋轉,縱橫交錯,翻動的萬千氣象和多姿多彩的畫面!感悟古人建造漢字,運用漢字的寬廣視野和博大胸襟,并以能夠領悟先哲們認識宇宙自然的神韻而感到自豪,欣慰。2019年末,我們潛心20餘年研究,編著,書寫的集文獻性、工具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首部大型漢字結構藝術學術專著《漢字對稱藝典》,在古漢字學術界,書法界殷切希望中,在文化部有關領導的關注和支持下,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發行了!該典納入常用漢字6000餘個,通過與古原字對比的方式,演繹漢字對稱平衡變化的思路和過程,揭示了漢字結構的空間關系及内在的邏輯聯系和對稱美的外在規律,營造了一個龐大的、前所未有的漢字結構藝術“魔方世界”。大容量的對稱漢字圖案使人們仿佛進入了漢字結構藝術的“萬花筒”和“百花園”!實現了古漢字走出現代的步伐、“活”起來,“美”起來的夢想和古人渴望漢字對稱衡美的千年夙願!毋庸置疑,漢字縱橫體系的确立發展,對古文字學術研究、探索古文字當代實際運用與相關文化産業的融合開發,滿足人們對漢字書法藝術等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傳承中華文脈基因,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著名文字學家、曆史學家、考古學家、中國文字博物館顧問李範文教授在《漢字對稱藝典》序言中說:“這是一部既有學術研究價值又有普及意義的好書。”

縱橫古今,滄海桑田,回首千年古道,依稀蜿蜒,昂首跋涉向前,遠古智慧之光依然照進,我們頭頂是一片藍天,風光無限!(李京)

參考資料、書目:《說文解字》、《百體千字文》、《六體書法大字典》、《中國篆刻大字典》、《漢字對稱藝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