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迅翎
圖:來自網絡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來,人們出門賞月、挑燈籠、放焰火、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以示祝賀。
如今,虎年的元宵節不約而至。突然想起五十多年前,我所度過的一個元宵節,當時母親為了做了一盞紅芋燈,回望那一幕,頓覺心頭熱乎乎的。
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由于紅芋畝産較高,故而,在我老家,紅薯種植面積還是特别大的,以它充糧,救了一代人的命。紅芋,是我們徐州農村人對它的稱呼,就是大家所說的紅薯。
那年,我才六歲,隻知道紅芋,能磨面粉,紅芋面,可做窩窩頭;紅芋粉,可做成粉條;紅芋幹,下鍋做稀飯等,沒想到,母親用它做的紅芋花燈,元宵節,放在屋堂門,亮閃閃的,散發出微弱的光芒,給元宵節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我老家在江蘇沛縣大屯的農村。元宵節這天,一大清早,母親把我從床上拽起來,讓哥哥拿根繩子,系在我的腰間,掀開紅芋窖門,一股甜甜的紅芋味,從窖底直往上沖。我拽着繩子下到紅芋窖裡,有幾隻老鼠見有動靜,吓得四處躲藏。
那兩米多深的紅芋窯,四周濕漉漉的。掀開草包,挑又大又光滑的紅芋放在竹籃裡,直到哥哥在窖門喊,好了,快上吧!我爬出了紅芋窖門。
那時農村還沒有電燈,平時母親點的都是煤油燈,燈撚子用的是草紙,不舍得添油,點亮一會就熄燈,讓我們早早躺睡覺,以免浪費!
可到了元宵節,家裡很窮,當然無法滿足我購買花燈的願望。看着村裡一些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孩子,拿着花燈的自豪模樣,我羨慕得不得了。
而此時的母親,則像變了人似的,她總是不顧勞累,在元宵節前的頭一天晚上,昏暗的燈光下親手為我制作一個。
事先,母親會在紅芋堆裡挑選去,找一個又大又光滑的紅芋,慢慢地掏空裡面,倒上油,再用棉絮作燈撚子。然後,在兩旁用繩子固定,就這樣,一個元宵節的“紅芋燈”就大功告成了。雖然母親做的“花燈”,是那樣的簡單粗糙,但足以令我興奮不已了。
元宵節的上午,二哥和二姐,她們會按照母親的做法,一連做了好多的紅蘿蔔燈、辣蘿蔔燈、白菜疙瘩燈。
我迫不及待地等到天黑,用火柴點燃,拿着紅芋燈就往外奔去。這時母親一邊在身後追,一邊大聲地喊着:“慢着點,别摔着喽!”我哪還能顧得了那麼多,一個勁地湧入到夥伴中,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
我和村裡的小夥伴們嗨翻天,待我餘興未盡地回家時,紅芋燈還亮着,一盞兩盞、三盞, 我和哥哥姐姐的“花燈”,分别放在門兩旁,映得滿院亮堂堂;放在牛槽裡,叫六蓄興旺;放在糧堆上,叫五谷豐登;放在糞堆上,母親望着燈,想了半天,叫來年大豐收,全家人都笑了!
童年的元宵節,雖然是那樣的寒酸,但卻格外熱鬧和幸福。
随着時代的變遷,那些鬧元宵的活動今天已化作記憶。在生活條件極為豐富的今天,孩子們在城市裡,随時就能看到“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煙火表演,可以看見眼花缭亂的盛大燈展,每年我在城裡賞燈的時候,總會觸景生情,免不了吹吹歲月的浮塵,撫摸起記憶中的元宵節來!
在我們老家,春節的結束止于元宵節,但何嘗不是又一年璀璨紅火的開始?雖然年味在逐年漸淡,但我知道對于元宵節的記憶,将永遠藏在心中,不會忘懷的。
此刻,我從記憶裡翻閱那些元宵節的往事,是為了讓我和孩子們更加學會感恩,更加珍惜如今擁有的幸福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