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并提,似乎講《孫子兵法》就必提《三十六計》。前些年有一部電視劇,名字就叫《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還有很多書都将這兩部著作和在一起來講解。這些都給人們一些錯誤的印象,似乎《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具有什麼内容上的關聯,又或者《三十六計》是可以與《孫子兵法》比肩的兵書。實際上,《三十六計》一書,是在書攤上被發現的,本身就有“地攤文學”的色彩。書中輯錄的三十六條計策,雖然也可稱之為古代戰争用兵要訣,對當代亦有參考價值,但是其内容淺薄,既不能闡明戰争的實質,又能探讨戰争的真正規律。《三十六計》将出發點完全建立在簡明實用的基礎上,雖然便于理解運用,但是卻缺乏更高層面上的論述,沒有哲理性,這與理論體系完備、結構嚴謹、蘊涵哲理豐富的《孫子兵法》,顯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三十六計》也是一部很有影響力的兵書,甚至很多人把它看作是東方兵學文化中除《孫子兵法》之外的又一個代表。《三十六計》這個說法,很早就已經出現。據南北朝時期的史料(包括《南史》、書)、《南齊書》),當時已有《檀公三十六策》之說。南朝宋的名将檀道濟在攻打北魏的過程中,因糧食不繼,準備退兵。為了迷惑魏軍,檀道濟就在軍中堆起沙土,并将很少的糧食覆蓋在上面,魏軍以為檀道濟還有很多糧食,所以不敢進攻。這樣,檀道濟帶着部隊安全撤到南方。這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的來源。在我們看到的《三十六計》這本書,是一本作者不詳、時代不詳的書籍,曆代兵志當中也沒有記載。1941 年,有人在甘肅邠州的一個書攤上發現了一個手抄本書,名為《三十六計》,并在标題下有《密本兵法》四字。從此, 《三十六計》、作為一本兵書流行于世。《三十六計》應為前人根據流行的三十六計,走為上的俗語,采集史實,結合各種兵書所編成。我們現在隻能依靠一些零散信息推斷其成書年代,但是該書作者已經不可考證了。當代學者推斷,《三十六計》的成書年代大概為明末清初。原書中所介紹的戰例事迹,截止到南宋。後來不斷有人為此書添加戰例,使得現在市面流傳的《三十六計》中,甚至有了一些近代故事。由于我們最早獲得的《三十六計》是手抄本,可以據此推測,本書并未刊行于世,而隻是在小範圍内傳播。書中的語言,也帶明末清初的特點,簡單易懂,沒有什麼古奧之處。《三十六計》以戰例來講解計謀,又以《易經》之陰陽變化,來類比戰場之上的攻守、奇正、進退等概念。與中國傳統的兵書相比,這本書的内容更加大衆化,容易被公衆理解和接受,所以傳播範圍也很廣。
《三十六計》一書,顧名思義,就是一共有三十六條計策。這三十六條計策共分六類,分别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勝戰計指己方處于優勢地位時所使用的計策,包括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敵戰計指雙方基本處于勢均力敵狀态時的計策,包括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拳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攻戰計,顧名思義就是進攻的計策,包括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故縱、抛磚引玉、擒賊擒王。混戰計,就是敵友不明,各方勢力處于混戰狀态時的計策,包括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途伐虢。并戰計,是防範、對付友軍(可能轉化為敵人)的計策,包括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癫、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敗戰計就是己方處于危急時刻,形勢不妙時所用的計策,包括美人計、空城計等等。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之間,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聯系。《三十六計》當中,有一些引用古代兵書的地方,摘引了《孫子兵法》中的某些字句,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兩者之間的關聯,因為《三十六計》中同樣也引用其他兵書。當然,從書中内容來看,《三十六計》的作者似乎也比較推崇《孫子兵法》,不過兩書之間的關系,恐怕僅此而已了。有些人臆想兩書之間的關系,甚至認為應該存在一本名為“孫子寫的三十六計”的書,這無疑是淺薄可笑的看法。更有一些人認為,《孫子兵法》講理論太多,實踐的東西反而很少,倒是《三十汁》真正可以用來指導戰争。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觀點。《孫子兵法》詳細論了戰前計劃、戰争準備、謀略方法、地形因素、後勤保障、實力建設、戰場應對、諜報間諜等戰争的方方面面,是真正的大智慧。相比之下,《三十六計》則隻能算是小聰明。
《三十六計》對于我們當今社會,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但是必須注意的是,《三十六計》中有很多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千萬不可不加辨别就拿到今天來用。《三十六計》中的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中尚有很多有價值的思想,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中,則更多的是巧取豪奪、下作無信、不擇手段的陰謀詭計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