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山
一般零件生産的工藝路線:毛坯生産 —預備熱處理 —機械加工 —最終熱處理 —機械精加工。在零件加工中一般要經曆兩次熱處理,即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
預備熱處理 : 預備熱處理 : 退火(爐冷) ; 正火(空冷),以得到珠光體類組織;
其目的是調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改善組織(均勻組織、均勻成分、消除網狀碳化物等);細化晶粒,為最終熱處理做組織準備
最終熱處理 : 淬火 :以得到M組織,提高強度硬度; 回火:低溫回火,得到M′,消除應力,保留高硬度;中溫回火,得到T′,高彈性極限;高溫回火,得到S′,良好綜合力學性能
退火、正火、淬火的區别與
加熱保溫的目的均為A化,具體溫度看成分和是否完全A化。
亞共析鋼均為完全A化,Ac3 30~50℃。
過共析鋼,正火為完全A化, Accm 30~50℃。
退火淬火為不完全A化, Ac1 30~50℃。
冷卻階段:退火爐冷,得到珠光體;正火空冷,得到細珠光體(S);淬火快冷(水、油),得到M類組織。
表面和心部要求不同(表硬裡韌)零件的熱處理
中碳鋼:調質→表面淬火→低溫回火(表面50~55HRC,心部265~280HBS);
低碳鋼:滲碳→淬火→低溫回火(表面56~62HRC,心部156~179HBS );
38CrMoAl:調質→氮化(表面>700HV,心部26~33HRC,高精度)
下面我們以齒輪熱處理為例講解:
齒輪工作條件-用于傳遞動力、改變方向或速度的重要零件,受力情況複雜。
常見失效形式—齒輪接觸面磨損或齒面塑性變形(表面硬度不足);齒輪面剝落(疲勞損壞、點蝕);
斷齒(韌性低或強度低或超載)。
齒輪的技術要求—齒面高的硬度、接觸疲勞、耐磨損性能;齒輪根部及齒輪具有高的強度和韌性。
齒輪用鋼——低、中碳鋼。
齒輪熱處理工藝
1、滲碳齒輪:材料:20CrMnTi、 20Cr、 30CrMnTiA等。服役場合:高速重載(汽車齒輪)
工藝:
1)正火:目的為細化晶粒;調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加熱至Ac3 30~50℃,空冷,得到細珠光體 (少量鐵素體)。
2)滲碳:提高表面含碳量,920~930℃保溫3~9h。
3)滲碳後淬火:獲得馬氏體,提高表面硬度,直接淬火或一次淬火。理想組織:表面:隐針M Ar (少量) 碳化物,心部:低碳M F(少量)。
4)回火:消除淬火應力,低溫200℃,M→M回
滲碳齒輪熱處理後應達到如下要求:
1)表面層硬度HRC58~63,心部HRC31~45
2)表面和心部應具有細晶粒組織
3)表面的金相組織應是細針狀或隐晶馬氏體組織,沿晶界
不允許有網狀碳化物,僅允許少量粒狀碳化物和殘餘奧氏體
4)表面和心部之間應有足夠過渡層
5)熱處理後心部組織:
合金鋼,低碳馬氏體或低碳馬氏體+鐵素體;
碳鋼,珠光體+鐵素體
6)脫碳和變形盡量減至最少程度
7)心部除要求高韌性,還必須有高強度。
20 CrMnTi 鋼制造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曲線
2、中載齒輪(中碳鋼)熱處理(表面淬火)
适用于35~55,40Cr,35CrMn,35CrMo,42SiMn等材料齒輪。
1)正火(或完全退火):細化晶粒,調整硬度,加熱至Ac3 30~50℃,空冷,細珠光體 (少量鐵素體)。
2)調質熱處理:使心部具有良好強韌性,加熱至Ac3 30~50℃後淬火 500~600℃高溫回火,回火索氏體。
3)表面感應淬火(表面火焰淬火):提高表面硬度,表面加熱至Ac3 30~50℃,心部沒有加熱。淬火後表面獲得馬氏體,過渡層馬氏體 S回+殘餘奧氏體, 心部回火索氏體
(4)低溫回火:消除淬火應力,低溫200℃,M→M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