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格局演變的機遇和挑戰

世界格局演變的機遇和挑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5:57:20

百年以來,世界格局從熱戰到冷戰,冷戰後曾經出現了一個“冷和平”(1992年有學者提出“冷和”)的新概念。最近,伴随世界局勢變化,又有學者提出,現在既然不是冷戰,但還是有争鬥,是否可以用“溫戰”來描述今天國際格局的變化。

我今天也想抛磚引玉,和大家一起從大局着眼,看看這個世界到底有了什麼新變化?中國有一句老話:“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無論是烏克蘭的北頓涅茨克還是馬裡烏波爾,都太小了,在世界上、在地圖裡找都找不着,整個世界的大格局是怎樣的?探讨這樣的話題才是大手筆,

隻有了解了大局,你才能知道在一個小地方怎麼做,怎麼樣去努力争取,你才能夠取得主動,去創造具有全局性的優勢,“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事者不足以謀一時”,俄國、美國整天投入武器,法國、英國也給了烏克蘭槍炮了,同時都在計較具體戰事進展等,這些眼前利益太小了,一時的利益太短了,大國要謀大局、謀全局、謀萬世,需要有這種眼光和格局。

世界格局演變的機遇和挑戰(世界格局正在轉變)1

世界大緻從1910年前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這一段時間,我們通常叫戰争時代或熱戰時代。1945年之後進入冷戰,兩大陣營華約、北約對抗,大緻上走到1991冷戰結束,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冷戰結束後的1992年,就有一個美國學者傑弗裡·加藤,他寫了一本書叫《冷和:美國、日本、德國的霸權之争》,

他的觀點很有意思,他認為現在不是冷戰了,但是又沒有真正達到人們期待的和平,這時候就出現了一種“冷和平”,雖然和平但是溫度又有點兒低。他認為蘇聯解體了,過去東西方冷戰沒有了,但是在西方一統天下之後,西方社會内部也會發生矛盾。果然後來5年到10年中,特别美日之間的貿易戰就非常嚴重,這位學者有水平,他認為美歐日幾個西方國家之間會産生一種霸權之争。

盡管這個判斷後來沒有真正凸顯出來,美國非常快的膨脹起來,而歐洲和日本特别是日本,并沒有出現這種膨脹,《冷和》這本書1992年出版,很受關注,1994年,葉利欽(當時俄國總統即普京的前任)就講了一句話,他說“俄國和西方的關系”或出現冷和平。當時俄國面對的就跟現在一樣,即北約東擴。美國出爾反爾,雙方鬧得很不愉快,當時葉利欽就引用了傑弗裡·加藤先生的“冷和 ”這個概念。他說“現在歐洲面對一種冷和的威脅,冷戰雖然結束了,但是和平的溫度太低,這種冷和是很危險的,也可能會再回到冷戰”。在今天來看,葉利欽當時這樣一個評估是有道理的。

最近,俄烏戰局、疫情等等,與百年變局疊加,使得世界又出現了比較大的動蕩,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也受到沖擊,這時候有朋友提出了一個概念,即“溫戰”,用來形容今天的世界格局。對于溫戰這個概念,我并不很贊成,因為:

我認為,如同熱戰、冷戰,它的重點是戰,它的定位是戰。冷和這個概念了不起,有水平,就是抓住了新的世界格局特點是和平。我覺得冷和比溫戰更貼切一些。

今天,冷戰結束已經30年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比如說中美關系突出成為了世界的主體。

世界格局演變的機遇和挑戰(世界格局正在轉變)2

我一直主張,以“兩大帶兩群”來概括今天世界新格局,也就是G20這個格局:美國帶着10個發達國家,中國帶着10個發展中國家,差不多20個國家為主體,形成了這麼一個格局。這個格局的特點是相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過去那種“平行市場”式的格局完全不同了。而且,我要特别強調的是,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韓國這些發達國家,他們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中國的這種特殊存在,即不僅對發展中國家陣營有引領作用,而且還有同發達國家群的緊密依存關系,在這兩大群之間具有紐帶和橋梁的功能和作用。而且中國最具和平的引領性,無論是對外政策還是本身發展的基本國策都是以和平發展、合作為基礎。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政冷經熱”更加明顯了,而且時冷時熱。國與國之間如俄烏也會出現“有談有打”的變局,但總的來看是談的多打的少,還可以舉出一些新特征。

我幾天是抛磚引玉,很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在這麼一個大變局下,人類都要求有一種更成熟的國際關系、更成熟的大國關系,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更成熟的中美關系引領,所以中美相處之道這時候也顯得更為重要。

世界格局演變的機遇和挑戰(世界格局正在轉變)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