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
- 補血降脂 -
人類從不斷嘗試中逐漸認識食物,進而對之獲得更多、更深刻認識,燕麥就是突出實例之一。中國古代,在相當長時期裡,人們不僅認為燕麥不可食,甚至對它頗為鄙視,古代含有貶義的成語“兔絲燕麥”,即是“有名無實”之意。6世紀北齊曆史學家魏收(506-572),在編撰的《魏書·李崇傳》中記述:“今國子雖有學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鬥哉!”北宋大臣、曆史學家司馬光(1019—1086),在編撰的《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十五年》中引載了此段文字,其後,宋元之際文史學家胡三省對之注釋說:“言兔絲有絲之名而不可以織,燕麥有麥之名而不可以食……皆謂有名無實也。”引文中的兔絲,是指植物菟絲子,它雖有“絲”之名,然根本無絲,怎能織成絲織品?然而燕麥卻是可食之物,例如:明代朱橚《救荒本草》載:“燕麥去皮後,作面蒸食及作餅食,皆可救荒。”《本草綱目》記述燕麥“充饑滑腸”。而現代科學更确證燕麥是大有益于人體保健的佳品。
正因燕麥對人體有多方面保健功效,1982年在美國舉行了第一屆“國際燕麥大會”(International Oat Conference),主要宗旨為:推動及加強各國燕麥研究人員和燕麥産業開發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培育高産優質燕麥,使世界人民更好地利用燕麥。1985年和1988年,先後舉行了第二屆、第三屆“國際燕麥大會”,其後定為每四年舉行一屆。2012年,由中國主辦,在北京舉行了第九屆,2016年在俄國聖彼得堡舉行第十屆,這充分表明燕麥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視。
燕麥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者多生長于曠野、荒地、廢墟,所以元代文學家廼賢(1309-?)的《城南詠古·妝台》,寫有反映野生燕麥生長環境的詩句:“廢苑莺花盡,荒台燕麥生。”燕麥的得名,明代《本草綱目》記述是因“燕雀所食,故名”。所以,雀麥是它的又一名稱,此外還有玉麥、莜麥、油麥、鈴铛麥等别名。
燕麥的品種,以穗粒的皮是否易于脫落,可分為兩大類:穗皮不易脫落者稱皮燕麥,世界許多國家地區栽種的多為此類;穗皮易于脫落者稱為裸燕麥,中國栽種的多為此類。
據現代科研報道,上述兩類燕麥所含成分大緻相近,突出者主要為:β-葡聚糖、不飽和脂肪酸、多酚類化合物、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
β-葡聚糖是由一系列葡萄糖分子聚合成的非澱粉類多糖,它在人體内有重要作用:一是提升巨噬細胞活性,增強對侵入人體的緻病菌、病毒和真菌的殺滅作用;二是β-葡聚糖在人體腸道内發酵産生丙酸、丁酸等,能抑制腐敗菌,促進益生菌,防治便秘和某些原因的腹瀉,減少腸道癌腫發生;三是β-葡聚糖在人體腸道内消化成黏稠膠狀(俗稱燕麥膠),把含有膽固醇的膽酸包裹,減少壞膽固醇被吸收;四是β-葡聚糖因其黏稠性,在胃内能延緩食糜排空,使人有飽腹感而減少進食量,并且也減少腸道對糖分吸收,起到調節血糖水平和減肥作用;五是促進造血功能,增加白細胞和紅細胞生成,減輕輻射對人體傷害;六是有良好的保濕性,能滋潤皮膚,舒緩皮膚不适(如曬傷、皮炎等),促進皮膚傷口愈合,延緩皮膚老化,減少皺紋,用燕麥提取物可制成護膚美容品等。
燕麥所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于其他谷類食物,主要為亞油酸、亞麻酸,它們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其作用有:維護細胞正常生理功能;提高腦細胞活性,增強思維和記憶力;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驅物質等。
燕麥含多酚類物質(阿魏酸、兒茶酚等)、維生素E、類黃酮化合物等,在人體内産生抗氧化作用,消除有害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
燕麥含有多種氨基酸,其中有比例較平衡的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還有維生素B1、B2、葉酸、纖維素、鈣、磷、鐵、鎂、硒等,對維護人體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預防癌腫等疾病,都發揮各自的有益作用。此外,有學者研究發現,燕麥能吸收血液中一些酒精(乙醇),有一定解酒作用。
燕麥固然對人體具有多方面保健作用,但是為取得更好的實際效益,需注意掌握恰當的烹制方法和食用量,要點是使燕麥中的β-葡聚糖、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各種營養成分釋出,尤其是前者,需經充分溶解形成黏稠膠狀後,才能産生各項生理功能。通常的經驗是:生的燕麥片以充足水用溫火煮二十到三十分鐘,熟燕麥片以适量水用溫火煮五分鐘。進食燕麥一次不宜過多,以免妨礙消化吸收。大便溏洩者暫不食燕麥。另有一種意見,燕麥滑腸,對孕婦可能引起腹痛和先兆流産症狀,所以認為孕婦應慎食燕麥。
最後需提及者,以“麥片”為名的商品,不一定完全是燕麥制品,有的除了一部分燕麥,還加進了大麥、小麥、玉米、豆類、奶精、香精等加工制成,因此選購麥片時需了解清楚。
來源:《民以食為天》
編輯:胖大海圖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