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流傳着一個說法,人照鏡子時看到的自己,總是比别人眼中的自己要好看30%。
Tips:哈哈鏡的原理是曲面鏡引起的不規則光線反射與聚焦,造成散亂的影像。鏡面扭曲的情況不同,成像的效果也會相異。 常見的變換效果有高矮胖瘦四種效果,鏡面材質有金屬哈哈鏡,玻璃哈哈鏡等。
不僅如此,我們拿相片中的自己和鏡子對照,也能發現照片總會把自己拍得很醜。這些說法真的正确嗎?原理又是怎麼回事呢?
鏡子裡的自己真的更好看嗎?
一個事實是,鏡子裡的自己确實要比從照片上看自己感覺舒服得多,不過網上說得比别人眼中的自己好看30%卻是謠言。
因為觀感這方面因人而異,沒有辦法做出數字化的統計。科學家也沒有做過相關的研究。我們覺得鏡子裡的自己更好看,是因為我們自己更習慣這個視角。
Tips: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調節遠點,正視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調節近點,兩點之間稱為調節範圍。
正如現在的AI智能很難分清一張臉一樣,我們人類在人臉方面其實也存在缺陷。視覺是由視網膜傳輸到大腦之中後,被加工利用識别之後形成的一種印象,而不是事物真實的模樣。
其實隻需要簡單換一個角度,我們大腦處理人臉的能力就會相形見绌。
在宇航員第一次進入空間站生活時,他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時候他們沒法理解同伴臉上的表情。原因也很簡單,空間站裡沒有重力,人随意漂浮,角度變化帶來的陌生感讓大腦的視覺處理失效了。
我們在地面上也能簡單還原這個現象,隻需要把一張照片倒過來看,你就會發現非常别扭,也很難分清這個人的表情究竟是開心還是悲傷了。也就是說,對人的大腦來說,越是熟悉的東西,看上去就越順眼。這其中的原理可以用心理學上的歸因理論和多看效應來解釋。
Tips: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之一。歸因是指觀察者從他人的行為推論出行為原因、因果關系。歸因理論是研究人們如何做出歸因,以及為何在某情況做出某種歸因,在另一情況做出另種歸因的理論。
首先是歸因理論,它指的是人總是會有意無意地對身邊發生的一切做出合理化的解釋。這在我們到外地旅遊的時候感觸最深,你會發現當地有很多看起來非常神奇的風土人情,而當地人早已習以為常,并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其實你自己身上也有别人看起來新鮮神奇的部分,你以為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直到别人說出來你才會發現這居然是自己與衆不同的地方。我們人類總是在給身邊發生的一切找尋合理性,因為隻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得适應環境生存下去。
Tips:集中營,一種拘押戰俘、政治犯或特種囚犯的地方。通常被羁押至此者,沒有受到公正的審判,甚至不經起訴程序。所以集中營和一般的監獄不同,囚犯不僅未享有人權保障,而且管理人員時常可随意殺害囚犯。
舉個例子,在和平年代,我們很難想象人們在屍橫遍野的戰亂環境中究竟是怎麼挺過來的。畢竟,真正的戰亂可是要比電影中表現得要恐怖的多。你甚至無法理解,二戰集中營中的犯人,為什麼可以忍受剝削和虐待,依舊堅毅得活着。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進入戰争環境,不管你願不願意,你也會很快适應與死亡相伴的生活。這是因為,我們會把身邊的一切都合理化,試圖給它找一個容易接受的理由來讓自己過得“安心”。
Tips:亞洲人的長相特點:臉相對長且平,有蒙古褶,鼻翼不很寬,淺棕黃膚色,黑直發,體毛少。
這個心理效應在面對鏡子的時候同樣适用。比如說小編的鼻子大,眼角也有雀斑,但是自己天天照鏡子,會覺得這并沒有多麼難看。你已經熟悉了自己臉上的缺點,并且内心深處會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說亞洲人好多都是寬鼻梁,平時見到和我類似的人多了去了,它們沒把這當回事,我為什麼要在意等等。
于是,你會漸漸忽略自己臉上的缺點,把它當做正常現象。而面對陌生人,你往往會挑剔得多,總能注意到對方臉上的缺點,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門檻。也就是說,在歸因理論的影響下,你會比别人,更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也更容易忽略自己。
Tips: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
其次是多看效應。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比如一個人初次見面的時候,你會覺得對方相貌平平或者有點不符合自己的審美,但是随着接觸變多,你會發現這個人也沒有多麼難看,甚至還有些獨特的魅力。
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查榮茨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批志願者在一些照片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張。這些照片裡有的隻有一張,而有的會重複很多次,甚至二十多張一樣的照片。結果志願者看完之後,大多都選擇了出現頻率最高的照片。也就是說,隻要重複曝光的次數夠多,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喜歡上這張照片。
Tips:鏡中的自己更好看的另一大原因是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不同焦距會對臉型産生不同變化。上圖中間的是正常拍攝時50毫米的焦距,不同焦距下的相貌差異肉眼可見。
現在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為什麼廣告商要不間斷得大批量投放廣告?他們的目的不僅僅是讓更多人看到,而是讓更多人熟悉,産生莫名的好感。
在以上這些效應的加持下,你會逐漸喜歡,并在鏡子裡找到自己的優點。如果你總是在鏡子前,擺出同樣的角度看自己,就說明你已經被自己給欺騙了。
你以為自己今天打扮得很漂亮,但在别人的眼中,也不見得有多麼亮眼。那麼問題來了,照片中的自己比鏡子前的看起來更醜,道理是不是一樣呢?
為什麼人總覺得照片裡的自己很醜?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照片裡的自己看起來醜,有一部分原因确實是我們不熟悉照片導緻的。
在鏡子中看自己,上下相同,左右颠倒的反像,而照片中的卻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東西一樣,是正像。這個細微的變化,讓照片裡的自己看上去熟悉又陌生。
Tips:當你照鏡子時可以在鏡子裡看到另外一個“你”,鏡子裡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在鏡面成像中,如果是兩個人面對面,你的左邊就是在對方的右邊,你的右邊就是在對方的左邊。這樣的效果也叫鏡像。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的臉是完全對稱的,比如說我們梳頭發總是習慣性地偏向一邊,而且人的兩隻眼睛也總有細微的差别。就連我們笑的時候,兩邊嘴角揚起的角度也有不同。我們平時照鏡子的次數比看照片的次數要多,結果我們更熟悉鏡子前的自己,而不是照片上的自己。盡管差别很小,但看起來總覺得不太舒服。
這在跟别人合影的時候感觸最深,你總是會感覺大家都挺上鏡的,唯獨自己看上去不太順眼。這是因為,照片中其他人和你平常看到的差不多,唯獨隻有自己和平常鏡子中看到的有差異。
所以,以後覺得自己沒有别人上鏡的時候,你需要明白,你隻是不熟悉照片中的自己罷了。
此外,這裡還有一個“凍臉效應”的心理機制在作祟。
Tips: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人們覺得看視頻中一直在動的人臉,比看視頻中的截圖要好看得多。這還是大腦處理視覺信息的機制造成的。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都習慣動态視覺,我們并不會把一個影像暫停之後仔細看。對一個人的印象也是綜合面部特征以及各個角度形成的抽象模型,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平均臉”。在平常,我們總是把一個人的音容笑貌去和印象中的“平均臉”做對比,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印象。
而照片和視頻截圖,卻是反直覺的存在。這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明确客觀的靜止圖像,這個我們心中的“平均臉”有很大的差别。越是不熟悉的東西,我們對它的接受度就越低。這一系列心理效應,都讓照片中的自己“奇醜無比”。
當然,有些時候也并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相機本身确實有缺陷,結果導緻拍出來的人臉并不是真實的樣貌,比如前置攝像頭的廣角畸變。
Tips: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于标準鏡頭、視角大于标準鏡頭、焦距長于魚眼鏡頭、視角小于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
為了盡可能得擴大手機屏幕的尺寸,前置鏡頭一般都做得很小,為了讓小攝像頭可以記錄更大的畫面,因此都安裝了廣角鏡頭。這是無奈之舉,要不然想用前置攝像頭拍出完整的一張臉,你就需要把手機離得很遠。不過,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其實是有彎曲的,離中心軸越遠,變形更嚴重。
很多人不清楚其中的原理,每次拍照的時候都會把臉的中線和畫面中央貼合,這樣兩邊的臉就會比原本看上去要大。這裡小編教大家一個訣竅,在拍單人照的時候,最好選擇側面面對鏡頭,這樣由于畸變效應,鼻子看上去會更加挺拔,人像就會更好看一些。如果說一群人在一起拍照,那麼最好選中間的位置站,因為這裡的畸變最小,所以看起來比其他人的臉要略小一些。
Tips:圖像銳化image sharpening,是補償圖像的輪廓,增強圖像的邊緣及灰度跳變的部分,使圖像變得清晰,分為空間域處理和頻域處理兩類。
此外,大家比較多的一個困惑是,為什麼照片中拍出來的痘痘非常明顯,但是照鏡子時卻沒有這種感覺呢?這也是相機本身的問題,也就是圖像銳化處理。
圖像銳化處理是相機為了彌補像素不足而作出的處理。現在好一些的手機攝像頭在2000到3000萬像素,而人眼看到的影像換算過來高達5.76億,兩者之間天差地别。正是因為手機像素太低,所以一些明暗變化會比較模糊,再加上單個攝像頭沒有立體感,所以背景和人像的輪廓看起來比較模糊。
為了彌補這些不足,相機會自動調整圖像中的線條,讓它們更加清晰明顯。這就導緻原來不太明顯的痘痘,在銳化處理下顯得非常清晰分明。
Tips:手機像素是指手機屏幕的分辨率,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的多少,是手機的重要參數之一。
另外,相機拍攝對光線要求很高。如果光線比較昏暗,那麼相機中的噪點就比較多,看起來很黑很模糊。但如果光線太足,那麼拍出來的相片對比度過分飽和,就會把臉上美中不足的地方顯現出來。依照經驗,現在的攝影師為了讓人臉顯得更白,會打上偏黃的暖色光。一般情況下,現代裝潢設計中也會給衛浴安裝暖色光,原理也是如此。
Tips:數碼單反相機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簡稱為DSLR,是一種以數碼方式記錄成像的照相機。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SLR,這是當今最流行的取景系統。
此外一個相機的焦距也會影響人臉的樣貌,一般來說焦距越長的相機,拍攝出來的人像立體感越好,而焦距短的相機拍攝出來的人像看起來幹幹巴巴,失去了原有的立體感。很多人都說,現在手機都有了攝像功能,單反相機是不是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呢?事實并不是如此,單反相機因為有更長的焦距,所以拍攝出來的人像和風景看上去更有味道,這是現在手機多裝幾個後置攝像頭也達不到的效果。
結語:
到了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為什麼鏡子裡的自己更好看有了答案。鏡子裡的自己其實更接近眼睛看到的真相,也是我們對自己形象最熟悉的樣子。而相機到現在依舊沒有辦法超越人眼,所以拍出來的人像總是和現實中不同,這才給了我們一種陌生感。
Tips:修圖也即修改圖片,将圖片進行一定的處理,修調,從而達到需要的效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修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其實,我們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也可以活用這些現象。如果想要讓周圍的人對你感到親切,那麼經常表現自己,不用做出什麼功績,都可以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時間能沖淡我們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一直保持高冷,大家真的會忽略你的魅力,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透明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