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奇怪一件事情,特别是我30歲之後。
20多歲的時候,人人都在上班,作為普通人,大家的處境都差不多。
可過了30歲,好像突然就“分流”了。
有的人突然一飛沖天,大House、移民、海外置業、全球旅行成了最常見的話題,出入私立醫院和私立學校都是生活的常态。
還有名牌衣服包包鞋子,這些随随便便動辄幾萬的消費完全不在話下。
還有很多人不上班了,天天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兒,一副根本不缺錢的樣子。
更多人呢?
過了30歲,職場陷入瓶頸,比自己年輕8歲10歲的人在沖沖沖,而自己精力體力都在下降。拼勤奮,明顯已經不夠了。
焦慮,不安,又不敢辭職搏一把,因為離開了公司的平台就分文不值。
有的人掙紮在月入1萬的門檻上,再往上就上不去了。
有的人年薪漲到了30萬,可依然沒錢,信用卡還欠着債。
有的人做到了主管,月薪3萬,可是家裡老人生病,猛然發現卡裡根本沒有那麼多錢?!
這麼努力卻過不上想要的生活,那些輕輕松松就有錢的又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說到底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别。
“窮人”隻想着掙錢花錢掙錢花錢,關注的是眼前的日子。
看到打折就動心,即便突然得到一大筆錢,也迅速花沒了,沒有想過如何讓錢發揮更大的價值......
“富人”看的不止是眼前的日子,而是更長遠的價值。
他們懂得合理消費,拓寬收入來源,主動把握機會,讓錢為自己工作,擁有被動收入......
什麼叫被動收入呢?就是很多人口中的“躺着賺錢”。
換句話說,被動收入就是你不用主動做什麼就能得到的财富。
對于沒有父輩傳下來的房産的普通人來說,被動收入主要就是理财。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财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财。”
“錢找人勝過人找錢。”
理财收益能有多少?
我認識一位理财大牛,小熊老師,他的被動收入是我等普通人不敢想象的。
“每年的投資理财收益,大概是很多人10年的工資。”
别看現在小熊老師是投資大牛了,其實早在十多年前,他也和大多數人一樣迷茫。
那時候,他在英國從事第一份工作,拿着整個英國最低的IT工資,僅僅能勉強糊口。
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為了發洩心中的憤懑,瘋狂打遊戲,把《星際争霸》和《魔獸争霸》練到手速每分鐘200。
至于錢嘛,完全不存,每個月花得一分不剩!
還給自己找理由,“有錢又怎麼了?有錢但人生失敗的人我見多了!”
轉折點是一場酒會。
當時,小熊聽到一名同行說那是自己最後一個正式工作日,接下來準備去巴西沖浪。
“已經賺到足夠的錢,從此再也不用工作了。”
這位同行前輩才36歲!
前輩的話揭開了“遮羞布”,讓小熊震驚不已。
他意識到,自己口中的“錢不算什麼”,其實隻是借口罷了。
他想起來,自己也有很多夢想,比如開着船環遊地中海,花一個月時間坐在香舍麗榭街邊喝咖啡......
有錢,确實不一定成功,但這不是自己平時懶惰的借口。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足夠的财富做支撐。
于是,小熊決定改變,直面自己的渴望,并付出實際的行動。
他把玩遊戲的勁頭轉而花在了學習上,經常是2天看完一本書,好的書一周可以啃上3遍。
他擺脫了月光,把攢下的2000英鎊拿去投資,積累了大量經驗,實現了财富“半自由”。
理财之前,小熊是個憤青,動不動網上跟人開罵,表面嚣張,内心其實很恐慌。
理财之後,小熊自信多了,因為沒有什麼能剝奪自己的理财能力。
他工作不再是單純為了錢,更多是為了快樂,事業也取得了成功。
他遇到了彼此喜歡的愛人,生了3個孩子,成了很多人眼裡的“人生赢家”。
小熊老師一家
想要改變生活,想要擁有财富,難嗎?難!但也沒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麼難。
根據曆史大數據表明:每個人一生能平均遇到7次牛市,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房價等等其他賺錢機會;隻是大多數人都會與機會失之交臂。
因為沒有從“窮人思維”轉到“富人思維”,因為不知道怎麼理财。
有的人像之前的小熊一樣,覺得自己“不在乎錢”,于是真的沒有錢。
有的人幻想自己啥都不用幹,就仿佛有個ATM機在眼前,能生出一輩子都用不完的錢。
所以e租寶,錢寶網或者團貸網這樣的騙局,才會那麼容易得手,以前覺得老年人容易被騙,現在年輕人也被騙得傾家蕩産。
理财首先是一種思維,然後是一種能力。就像不會開車就上路,不會遊泳就下水,風險自然高。
而掌握了之後,就可以看到金錢其實是可以為我們工作的,是可以錢生錢的。
理财,從來不是一個不勞而獲的事情,而是需要系統學習。
一定要自己懂。不能跟風,不能盲目。
看到别人投什麼自己也去做,多半都會虧得精光。
隻有自己真的懂,了解自己的資産和收入,才能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斷,才能真的實現一輩子錢生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