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溢圖科技(原“相機筆記”)
佳能EOS R6、EOS R5是最先配備“鳥眼對焦”功能的相機。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出現開啟了智能拍鳥的新時代。在下面的内容裡,我會通過介紹、對比、實戰,為大家介紹關于“鳥眼對焦”的諸多細節。想了解“智能拍鳥哪家強?”,那就趕緊閱讀文章吧。
* 為方便叙述和用戶理解,本文使用“鳥眼對焦”這一稱呼。對于一些産品,這也包括對鳥類頭部、身體的識别。
無論是拍人、拍寵物還是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我們都是通過放大查看眼睛部位來确定照片是否準确合焦。所以,讓眼睛清晰也就成為一張合格照片的重要基礎。與“人眼對焦”類似,“鳥眼對焦”也能讓移動對焦點變得更快速、更準确、更少人工幹預。不一樣的是,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拍攝環境更複雜。除了被攝對象所占畫面比例較小外,通常還會有樹枝、野草等遮蔽幹擾。
在之前的蟻鴷拍攝中,我充分感受到佳能“鳥眼對焦”的威力:隻需要尋找一個相對暴露的拍攝角度,相機就能自動鎖定鳥眼;接下來我按下快門,就能得到一組鳥眼非常清晰的照片。實際感受真的就像這兩句話一樣簡單輕松。
▲我用佳能EOS R5拍攝的蟻鴷。
拍攝鳥類等野生動物通常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和拍人一樣進行言語溝通,也無法像拍攝寵物那樣反複嘗試。這樣想想,“鳥眼對焦”并不隻是讓選擇對焦點這項操作變得更輕松,更是讓我們付出的辛勞、等待更有收獲。
▲我在開啟“鳥眼對焦”下使用佳能EOS R5、R3拍攝的一些照片
在售産品分析目前,支持“鳥眼對焦”(或“鳥類識别”)功能的相機有:
本次我找到了佳能EOS R5、EOS R3,索尼α1、α7IV,尼康Z 9進行了實拍,所以下面主要分析佳能、索尼、尼康的情況。後面有時間再對奧林巴斯/奧之心、松下産品進行補充介紹。
佳能
對于動物,相機會嘗試檢測面部或身體。無法檢測到面部或整個身體時,相機可能會追蹤身體的部分部位。
索尼
目前隻有α1和α7IV支持“鳥類實時眼部對焦”,且隻有α7IV可以在視頻下進行“鳥類實時眼部對焦”。
臉/眼攝體檢測有人、動物、鳥類共3種。需要注意的是:
- 動物主要指貓/狗,不包含鳥;
- “動物”、“鳥類”檢測都屬于“實時眼部對焦”,即隻檢測動物、鳥類的眼睛。這意味着在沒有識别到眼睛的情況下,不能保證優先對焦在面部、身體上。
尼康
Z 9的“AF拍攝對象偵測選項”有自動、人物、動物、車輛共4種,可以在寬區域AF(S或L)、3D跟蹤、對象跟蹤或自動區域AF這幾種AF區域模式下進行偵測。其中,動物包括狗、貓、鳥。如果相機無法檢測到臉部或眼部,則将在偵測到的動物上顯示對焦點。
小結:佳能、尼康目前都能自動識别多種被攝對象,可以識别鳥類的身體、面部和眼睛,并且照片、視頻都可用。而索尼的鳥類檢測、動物(貓/狗)檢測是分開的,隻能識别眼睛,并且不是所有産品都支持視頻下的識别檢測。
實際拍攝體驗為了進一步驗證不同品牌的鳥眼識别能力,我們進行了兩輪測試:
室内場景:相機為佳能EOS R5、索尼α7IV和尼康Z 9(選擇α7IV是因為α1還不支持視頻下的“鳥眼對焦”)。統一使用原廠原生卡口的24-105mm F4或24-120mm F4鏡頭,在固定的機位、光線下對一隻雞尾鹦鹉進行拍攝識别。
▲室内拍攝場景,分别進行了錄屏(左上角)和旁觀視角記錄
在廣域/自動區域AF模式(也就是全屏自動對焦)設置下,佳能EOS R5在最廣視角下就能識别到鳥的身體、頭部和眼睛,展現出最強的識别能力。尼康Z 9則需要将視角推近一些後才能識别到鳥的頭部、眼睛。索尼α7IV即使在鳥已經基本充滿畫面的前提下,焦點依然會落在前景的樹枝上。
▲佳能EOS R5(上)、索尼α7IV(左下)、尼康Z 9(右下)
佳能EOS R5在識别鳥類眼睛、頭部、身體時,對焦框大小的變化。
索尼α7IV選擇自由點對焦到鳥,然後再切換成廣域。此時相機已經識别到了鳥眼,但再次對焦時依然被前景的樹枝幹擾。
我也測試了在視頻模式下的情況。佳能基本沒有變化,索尼α7IV的表現略好,而尼康Z 9則要比拍照時稍差一些(照片模式下能識别到的場景,視頻模式下不容易識别鳥,可以對比上面照片識别中的截圖)。
戶外場景:相機為佳能EOS R3、索尼α1和尼康Z 9。統一使用原廠原生卡口70-200mm F2.8鏡頭,針對野生動物園裡的不同動物進行拍攝。此環節由三位拍攝者分别操作相機,且無法做到同時錄屏,一緻性比室内場景稍差一些。
▲索尼α1、佳能EOS R3、尼康Z 9及原廠原生卡口70-200/2.8鏡頭
經過實際拍攝和分析,我認為索尼的“鳥眼檢測”與佳能、尼康在學習數據或者算法上是有很大差異的。索尼微單的“鳥眼檢測”看起來更依賴于瞳孔識别。以下面的雪鸮拍攝為例,在瞳孔不大明顯時(其實沒有完全閉眼),索尼α1的對焦區域就跳回到傳統模式了。
▲索尼α1在面對雪鸮閉眼之後,鳥眼檢測就停止工作了。
而佳能EOS R3和尼康Z 9即使檢測不到明顯瞳孔也有較大幾率識别到鳥眼。無法檢測鳥眼也能“退一步”繼續檢測鳥的頭部和身體。
▲佳能EOS R3針對鳥類眼部(左)、頭部(右)檢測時的截屏
▲尼康Z 9識别到了兩隻眼睛(允許手動切換)。
佳能EOS R3和尼康Z 9在檢測能力上的差别不僅體現在佳能可以識别占畫面比例較小的鳥(這在室内拍攝中已經驗證了),還有就是在鳥類背對我們或梳理羽毛時,佳能也有很高概率識别到鳥的頭部。
▲在這隻紅隼背對我們時,佳能EOS R3仍舊可以持續對焦在它的頭部。
小結與展望雖然我們全文都在講的是“鳥眼對焦”,但從實際拍攝和網友反饋來看,針對鳥類頭部、身體的識别也很重要。這自然代表了更大的數據學習量,但唯有這樣才能提供更智能、更準确地拍攝體驗。
從實際拍攝來看,佳能EOS R6/R5/R3代表了目前“鳥類識别”的最佳水平(EOS R5/R6可謂是出道即巅峰),是智能拍鳥的不二之選。尼康Z 9在被攝體識别的豐富程度上也有很大突破,但在“鳥類識别”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總得來說,我認為佳能、尼康在鳥類識别上的技術方向更合理,而索尼隻檢測眼睛的設計就有很大局限性,希望α1之後固件能在這方面做出明顯改善。
鳥類識别技術可以提升成功率、降低上手門檻,讓更多人,尤其是生活節奏快、閑暇時間少的年輕人也可以體驗到觀鳥、拍鳥的樂趣。無論是拍攝鳥類還是其他野生動物,都對相機性能與鏡頭規格有很高要求,是手機攝影難以觸及的領域。這類題材拍攝人群的壯大有助于數碼相機産業保持生命力,所以以鳥類識别為代表的被攝體檢測技術對于整個數碼相機行業是有深遠影響的。所以,我相信随着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産品支持鳥類識别,識别能力與識别範圍也會不斷提升。
最後,本文所有測試、結論都針對“鳥眼對焦”和“鳥類識别”。實際拍攝中的合焦成功率還與相機AF檢測頻率、鏡頭對焦馬達性能密不可分,最理想的系統自然是哪個部分都很強。
附:一點題外話
對于沒有“鳥眼識别”功能,或“鳥眼識别”在面對特定鳥類、拍攝場景不好用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用比較傳統的跟蹤對焦來進行連續對焦。特别是在視頻拍攝中,這能讓我們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構圖上,盡可能保持焦點落在鳥類頭部。索尼微單*在拍照模式下,選擇帶“跟蹤”的對焦區域後,半按快門就能啟動“實時跟蹤”功能;但在視頻模式下,隻能通過觸摸來啟動跟蹤。
無論是使用錄機、監視器還是冬季戶外佩戴手套都不便于觸摸操作,個人覺得最好能像佳能**、尼康一樣保留通過按鍵、搖杆啟動跟蹤對焦的設定。
* α6400及此後推出的産品
** 以佳能EOS R5為例,在“自定義按鈕”中将多重選擇器(搖杆)設置為直接選擇對焦點後,按下搖杆即可對畫面中心進行跟蹤。
@溢圖科技 由幾個不想躺平的老炮兒組成,主要内容包括手機、電腦、攝影器材、數碼酷玩,期待您的關注與互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