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稻盛經營學

稻盛經營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12:22:08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1

近年來,企業界普遍熱衷于劃小經營單元,認為劃小才能壓實責任,增強活力。當前,劃小經營單元形成了稻盛和夫和任正非兩大流派,稻盛的阿米巴模式獨步天下,任正非的責任中心領袖群倫,都極其成功,引得中國企業紛紛學習。然而阿米巴很難學,還有副作用,不少企業學了之後盲目劃小,把大組織肢解為小團隊,導緻問題百出。相比之下,責任中心不僅容易學,而且沒什麼副作用。目前的華為,既有劃小帶來的敏捷,又有大兵團作戰的優勢,奧妙何在?

1

稻盛、任正非的兩種劃法

一說到劃小,很多人可能直覺上覺得應該把大組織切分成一個個小團隊,阿米巴正是這麼做的,它從物理結構上對組織進行細分,直到形成7-10人左右的阿米巴小團隊;而責任中心并不這樣,它不動組織結構,隻是随着組織結構的細分,而配合劃小核算單元。

阿米巴式劃小,第一步就是畫出阿米巴模式下的組織結構圖,光有部門設置不夠,還需要往下繼續細分,直到形成7-10人左右的阿米巴團隊。稻盛本人透漏,京瓷的阿米巴團隊大概有3000個。稻盛認為,所有的阿米巴都是“利潤中心”,通過對内或對外的産銷,獲取利潤。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2

國内企業覺得分到這麼細有難度,于是搞出了分級阿米巴,整個企業是一級巴,往下的BG/事業部等是二級巴,然後一直到七級巴。企業最開始推行阿米巴模式,一般隻能做到二、三級巴,即使做到最後,也很難到七級。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3

而責任中心并不對組織結構進行劃小,劃小是組織結構自己的事情,組織天然會進行細分劃小,例如華為BG下自然會細分為産品線,産品線又會進一步細分為産品項目等,責任中心隻是随着組織的細分,而對它們進行分類定位,匹配相應的管理機制。責任中心的劃小,是對各個單元的責任進行切分,細化各自的權責利,進行内部結算,因而起到了劃小經營單元的效果。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4

相比阿米巴把所有組織單元都定位為“利潤中心”,責任中心則是根據各單元的性質,劃分為5種類型,其中能承擔端到端經營責任、實現價值創造的才定位為利潤中心,其餘的定為成本中心、費用中心等,這更符合各類單元的本質,因而更加準确。例如人力資源部,阿米巴将之定位為需要産生“利潤”的二級巴,但它能産生利潤嗎?如果産生利潤,從何而來?任正非就堅決将之定位為費用中心,更加符合其本質。再比如售後部門,阿米巴也要求其産生“利潤”,然而,它一味追求利潤會産生什麼後果呢?該修的不修,省下維修費作為利潤,導緻更嚴重的後果。任正非就清醒地将之定位為“成本中心”,計入産品成本科目,不會落到售後部門頭上,因此售後的動作才不會變形。

第二步,是為劃小的組織單元确定内部結算機制。阿米巴是把價值鍊的各個環節獨立出來,比如陶瓷有混合、成型、燒結、精加工四個職能,假設作為原料的泥土成本是1元,經過混合部門加工後,用2元的價格,把半成品賣給成型部門。成型部門把混合土塑造成型,再用3元的價格,賣給燒結部門。接着,燒結部門用4元的價格賣給精加工的部門,精加工部門最後把成品陶瓷,用5元的價格賣向市場。阿米巴通過這樣就實現了内部核算,每個經營體都有“利潤”,可以核算效益。為了比較各阿米巴的效益,稻盛還别出心裁發明了一個單位時間利潤的概念(有點接近人效),來督促各阿米巴改善經營。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5

這種層層加價、生成利潤的機制,看起來很理想,但在實施中會遇到極其頭痛的問題:如何定價?什麼價格是合理的?定高了,下遊部門不幹,定低了,自己吃虧,各部門為此争吵不休,帶來的是沖突加劇,隔閡嚴重,企業開始内部大出血。

而責任中心則沒有這種問題,内部交易是按成本計價,不允許加價:費用中心提供的服務按服務成本計價,成本中心提供的勞務、材料等都按成本計價,統統不允許加價。它們都計入利潤中心的相應科目中,最後由利潤中心産生“利潤”。這樣才更符合各單元的定位,更加符合财務核算規則。

為了細化核算,任正非提出“機關資源化、資源市場化”,把各類成本費用進一步做細,比如租賃會議室、使用專家等等都明碼标價,你用一天會議室就交一天的錢,用一個高級專家一天就交2萬元的費用。機關資源就是炮火,前線呼喚炮火,就要為炮火付費。這種内部市場化,有效引導了各責任中心的行為:前線作為利潤中心,會選擇合适的資源并厲行節約,以提高利潤;後方機關作為成本、費用中心,會希望前線多用自己提供的資源并提高價格,以增加自身的收入。二者就形成了制衡,不用上級推動和引導,它們自己就會做出正确的選擇。

至于成本中心、費用中心,則需要專注于自身的成本、費用的降低和提效,專注于為前線提供到位的炮火支援。費用成本降低了,你就能合理分成。比如交付項目,原定預算是100萬,你隻使用了90萬,那麼節約的10萬就由公司和項目來分成,成為項目獎金的來源。成本節約、費用提效同樣是“價值創造”,隻不過不是狹隘的“利潤”罷了。

第三步,則是進行運營分析和控制。阿米巴模式需要設置比較強勢的經營管理部,對各個單元進行統籌調控;需要各經營單元進行記賬和分析。每個單元按照經營會計(非正統的财務會計)的模闆進行記賬,最好能每天算賬,計算損益,由此發現異常并進行調整。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6

這套經營會計和财務會計可不一樣,可謂是另起爐竈,需要阿米巴的負責人和統計員每天進行統計,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很多阿米巴負責人被迫變成了會計,每天搞得不勝其煩,為此阿米巴提出要配置統計員,然而統計員也無法勝任,這導緻了阿米巴難以推行。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7

相比之下,責任中心則還是采用财務會計,并不需要中心負責人來承擔财務工作,仍然由财務人員承擔,隻是責任中心對财務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升級到管理會計層次,為管理者提供财務分析支持。管理會計并不需要像阿米巴經營會計那樣發明另外一套口徑,還是按照正常的利潤、毛利、成本、費用等口徑進行分析,隻不過分析方法和報表上需要根據業務特點進行設計。

第四步,是對劃小的經營單元進行評價和激勵。阿米巴的評價比較偏向财務,關注以下數據指标: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8

由于阿米巴團隊衆多,可以根據考核結果或者某些指标,很方便地進行排名,以激發内部競争氛圍。但是,阿米巴創造的利潤,卻難以直接和獎金挂鈎,這導緻其激勵作用被削弱,沒有形成閉環。

而責任中心則沒有上述問題,考核仍然按照BSC、KPI等常規方法進行,獎金方面則因為是會計意義上的毛利、成本、費用等,就可以采用“獲取分享制”進行分成,生成團隊薪酬包,再分給個人,實現“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閉環管理。例如華為對餘承東消費者BG的薪酬管理: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9

2

阿米巴式劃小為何容易失敗?

像阿米巴那樣的劃小,對管理體系有極高的要求,包括老闆的領導力、企業文化、财務運營HR等體系、員工素質等,而大部分企業并不具備,因而導緻實施失敗:

  1. 一号位的領導力:人為的劃小、極緻的劃小會導緻很多矛盾和問題,例如内部交易定價、跨部門協同等,沒有高超的領導力壓不住、理不順、玩不轉。京瓷、日航等能實施阿米巴,就是因為稻盛本人的領導力。一般老闆可沒有這麼強的領導力,實施的效果可想而知。
  2. 企業文化:極緻的劃小,需要非常強的協同性、開放性文化。劃小成3-5千個團隊,它們的協同就需要企業文化來進行黏合,否則就是一盤散沙。開放性也是,稻盛說阿米巴要做到玻璃般透明,所有團隊的損益公開。阿米巴做到了極緻的劃小,而極緻的劃小,就是極緻的傷害,它就像蕭遠山、慕容博偷學72絕技,最終走火入魔一樣,因為這種武學“大幹天和,需要佛法來化解”,這個佛法,就是企業文化。所以,很多阿米巴項目強調要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用之改造本企業的文化。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文化何其難矣!很多老闆連利潤率都不願公開,說是經營機密,如何做到“玻璃般透明”的阿米巴文化呢?
  3. 員工素質:阿米巴把所有的員工設定為一個“理想化的個體”存在,他們關注企業的經營狀況,開放合作,有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但這談何容易?大多數人都是經濟人,沒有這麼高尚,沒有日本企業那種很強的歸屬感、奉獻精神。
  4. 運營、财務、HR體系:劃小經營單元,就意味着運營、财務、激勵體系必須相應精細化,例如财務,阿米巴的經營會計要每天制作報表,幾千個阿米巴還得對賬、分層彙總合并,非常繁瑣,非常容易出錯,非常難以堅持,親自做賬的阿米巴負責人叫苦連天,因為做業務的人天生憎恨記賬等事務型工作,你讓他寫日志都極其反感,遑論記賬。這是很多阿米巴做着做着就散架了的原因之一。

另外,阿米巴式劃小并非所有企業、所有階段都适用,例如企業的早期、快速增長期、戰略轉型期:這些階段要麼沒有利潤,要麼應該關注收入增長,要麼應該放棄利潤,這都導緻“唯利是圖”的阿米巴模式不适用。但企業往往意識不到這點,經常性地誤用。

一句話,阿米巴式劃小經常容易誤入歧途,那麼責任中心式劃小就是正道嗎?

3

責任中心式劃小為何更穩妥?

首先聲明,正如我們前面所講,責任中心并不對組織進行劃小,隻是随着組織的自然劃小而配合劃小經營單元,非常自然,不像阿米巴那樣人為劃小,因而更符合組織運行的規律。符合規律,自然就會運行更順暢,更少出問題。

其次,責任中心是抓住各個組織單元的本質,為其進行合适的定位,并動态調整。例如産品線/代表處,是産生利潤的核心單元,自然就承擔“利潤中心”的定位,如果它們進一步壯大,能夠承擔投資的責任了,有可能升級為“投資中心”,而如果公司希望它們快速占領市場、加大投入,暫時放棄利潤,則它們會搖身一變成為“收入中心”,這種調整是動态的,随着戰略的變化而變化,比阿米巴模式下自始至終、所有單元都定位為利潤中心,要敏捷靈活得多。因此,更加符合VUCA時代、企業經營靈活多變的要求,比阿米巴有着更廣泛的适用性。

再次,責任中心的運行機制更加合理。不同的責任中心,就設置不同的指揮棒:利潤中心負責利潤,成本中心負責成本,費用中心負責費用,大家各安其位,不再像阿米巴那樣都負責“利潤”,争個頭破血流。各責任中心之間也内部結算,采取财務的“權責發生制”原則,按照“誰收益、誰承擔”的規則進行處理,但不是極緻的結算,例如華為的利潤中心采用“毛利”口徑,并非“淨利潤”,利潤中心隻為自己能控制的“毛利潤”負責,而非極緻的淨利潤,因此避免了雞毛蒜皮的争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責任中心實現了“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閉環管理,各個中心的工資、獎金等,都和各自的價值創造挂鈎,利潤中心就和毛利潤挂鈎,成本中心就和合理的成本節約、周轉率改善等挂鈎,這比阿米巴費勁搞了一大圈利潤核算,最後還不和獎金直接挂鈎要好得多。

稻盛經營學(劃小經營單元該學誰)10

有人也許會質疑:獎金和毛利潤挂鈎,不是發多了嗎?因為毛利潤比淨利潤的數額大。這個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數額大,你的比例可以小嘛!100*10%和200*5%的結果是一樣的,把控好從員工個體薪酬水平倒推挂鈎比例即可。

此外,責任中心不需要另起爐竈,發明一套類似阿米巴那樣的管理體系,當前主流的各種管理體系都可以繼續使用。而阿米巴要麼不用,要麼就得整體采用,不僅是全公司範圍,更是要用一套和現行體系大不同的體系,失敗的風險自然就無法把握了。

華為是責任中心的成功典範,當年在選型時,任正非沒有采用阿米巴,而選擇了責任中心,是考慮到日本企業的文化、中國人的人性、内部轉移定價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底層邏輯不兼容。原諒我同樣用個金庸武俠小說的例子來打比方:洪七公在教黃蓉武功的時候,黃蓉問他就不怕我爹黃藥師也學嗎?洪七公不愧為武學高人,他說:你爹走的是陰柔的路子,我走的是剛猛的路子,他學也學不會,學了反而有害。任正非不選阿米巴,也是這麼個道理。

時至今日,華為的責任中心非常成功,特别是利潤中心的運用。華為比一般的責任中心,更有獨到之處,這使得它既有劃小的敏捷,又有大兵團作戰的優勢,具體我已在之前的文章《華為利潤中心為什麼這麼擰巴?》、《用好利潤中心,打造高維組織》等做了闡述,有興趣可以參閱。

4

寫在最後

看到此處,如果你也想劃小經營單元,相信你已經明白該學誰了。

學習不是照搬,一定要明白背後的邏輯和自身的狀況。稻盛是高人,但高人的獨門秘籍可能并不适合你;任正非也是高人,華為可能也不适合你,任正非能夠擰麻花,你很可能擰不了,一定要鑒别。

然則,可以學什麼?

學高人背後的思考,學原理,這才是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