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指數下半年會上升
8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表示,受輸入性通脹壓力和豬肉價格季節性上漲等因素影響,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今年後幾個月到明年一季度國内物價水平可能比前幾個月略高一些。
這條消息,傳導寒氣的效果不錯,讓很多人在秋老虎的天氣裡心裡拔涼,感覺生活雪上加霜。
反觀今年7月份,CPI同比上漲2.7%,1-6月的CPI數據也基本保持在這個水平,可謂保持了溫和上漲的态勢。
但近些年,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親身感受,工資沒見漲,商品的價格卻漲得放飛自我,花一百元到超市買到的東西肉眼可見在減少。
CPI指數與實際感受的區别
可是,每當新的CPI數據公布出來後,很多人都不大信,認為物價上漲程度被低估,官方數據并不能客觀反映物價的實際變動情況。
大家就會問:CPI指數與實際物價上漲的感受為何不同?統計的數據是否有問題?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CPI是基于采集樣本得出來的數據,所以并不能百分百反映實際。
2.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是全國性數據,可是,衆所周知,我們國家幅員是很遼闊的,各地發展情況不盡一緻,消費價格自然也會因地而異。
3.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多為總指數和類指數,而消費者在做比較時,往往會拿個别商品價格的變動來和CPI總指數或某類指數比較。
4.人們經常消費的商品出現價格大漲,而其他商品的價格變動卻比較溫和,這可能會導緻CPI總指數比較低,而消費者的感受則是價格在飛漲。
5.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高低會造成對價格指數感受的差異。
綜上所訴:CPI指數反應的是種類繁多的商品的漲跌指數,其中不同類商品所占的權重也不盡相同,因此數據反應的是宏觀層面的物價指數,而一般說來,消費者往往喜歡用較小範圍的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來與統計局公布的價格指數比較,這樣很可能出現差異。
但2022年下半年的CPI與普通消費者所在意的一般商品鐵定是要上漲這個趨勢是一定的,在疫情影響與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居民所要面對物價上漲這個情況也是确定的。
您準備好捂緊口袋過日子了嗎?
歡迎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