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熱有什麼看法

發熱有什麼看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8:32:39

發熱有什麼看法?“發熱”是臨床上的專業術語,這個詞也就是人們俗說的“發燒”,相信大家對“發燒”都不會陌生,其實就是體溫升高,高于正常值,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發熱有什麼看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發熱有什麼看法(關于發熱你知道多少)1

發熱有什麼看法

“發熱”是臨床上的專業術語,這個詞也就是人們俗說的“發燒”,相信大家對“發燒”都不會陌生,其實就是體溫升高,高于正常值。

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大到年邁的老人,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過發燒的經曆,那麼人為什麼會發燒呢?

有時候長期反複發燒又很難找到原因,很是讓醫生們頭疼的一件事;有時候它又不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發燒,可能還會牽扯出一個你聽都沒聽過的疾病;那麼發燒究竟怎麼一回事呢,發燒背後隐藏着多少不為人所知道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關于“發燒”更多的知識吧!

發熱:人的機體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或各種原因引起咱們的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産熱和散熱失衡:産熱增加、散熱減少),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

人的體溫有一個正常範圍,一般是36~37℃左右;可因測量方法略有差異。那麼高于正常值的範圍就是體溫升高,即發熱。

  • 腋溫(最常用):36~37.3℃;(在腋下測量體溫,測量時夾住體溫表,使上臂緊貼胸壁)一般需測量5~10分鐘。

  • 口溫:36.3~37.2℃;(将體溫計的水銀端含于舌下測量;對于哭鬧的小兒或精神病等不配合的患者,不适合用這種方法)

  • 肛溫(很少用這種方法):36.5~37.7℃;(用此方法測量時,需将溫度計插入直腸6cm以上)

    發熱分度,以口腔溫度為标準(腋溫比口溫低0.2~0.5℃):
    1. 低熱:37.3~38℃

    2. 中等度熱:38.1~39℃

    3. 高熱:39.1~41℃

    4. 超高熱:>41℃

    正常人的體溫在不同人之間也存在略微差異,受人體内環境、外界因素等影響,可稍有波動。

    有一些生理性體溫升高,并不代表真正的“發熱”了,不表示自己生病了,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 在一天24小時中,下午體溫略高于早晨(清晨2~6點最低,中午後1~6點最高);

    2. 婦女月經前及妊娠期體溫略高于正常;月經期前,排卵日體溫最低,排卵後升高0.3~0.6℃;(因此,育齡期女性,可每天通過監測體溫,幫助了解有無排卵及排卵的日期。)

    3. 老年人因新陳代謝減慢、基礎代謝率低,體溫略低于青壯年;新生兒,特别是早産兒,由于體溫調節機構尚未發育完善,體溫調節的能力較差,體溫易受環境影響而發生波動。

    4. 高溫環境下活動、生活、工作時,體溫可升高,需及時物理降溫;(因為如果長時間在高溫下活動、生活、工作時,容易中暑,發生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

    5. 劇烈運動、勞動、吃完飯後測量的體溫也可略微升高,但波動範圍不超過1℃;

    那麼很多人可以通過自己檢測身體就能大概知道自己有沒有發熱,比如:摸着自己的額頭、身體發燙,同時身體伴随着害冷、打哆嗦、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不适的症狀。這時候有可能是你的身體在給你傳遞發熱的信号。

    體溫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當體溫超過44~45℃時,可因體内蛋白質發生不可逆變性而緻死。

    當體溫過低時神經系統功能會下降,體溫<34℃時可出現意識障礙,<30℃時可導緻神經反射活動消失,心髒興奮傳導系統出現功能障礙,可發生室顫,當進一步下降至28℃時,則心髒活動停止。

    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1. 感染性發熱: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均可出現發熱。

    一般感染科、呼吸科發熱患者多見,比如:有明确病原菌感染的疾病(支原體肺炎、金葡菌肺炎、肺炎鍊球菌肺炎、布魯氏菌病、敗血症、猩紅熱、瘧疾、急性血吸蟲病、斑疹傷寒、麻疹、鈎端螺旋體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多種疾病均可出現發熱)

    2. 非感染性發熱:顧名思義,沒有緻病菌,也無感染竈,由疾病本身引起的發熱。

  • 内分泌代謝疾病:甲亢、甲狀腺炎、痛風和重度脫水等;

  • 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 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皮肌病、類風濕關節炎等;

  • 各種惡性腫瘤: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等;

  • 顱内疾病:腦出血、腦震蕩、腦挫傷等,這些疾病出現發熱為中樞性發熱;癫痫持續狀态是由于肌肉持續顫動導緻産熱增多所緻。

  • 血栓及栓塞性疾病:腦梗死、心肌梗死、肢體壞死;這些疾病出現發熱,通常是吸收熱。

  • 變态反應性疾病:藥物熱、風濕熱、溶血反應(輸血)等;

  • 其他:中暑、大手術後、骨折、大面積燒傷、内出血等。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發熱的原因有很多,這也給臨床診斷增加了難度,所以臨床上會遇到很多入院時發熱原因不明确,住院檢查了很多項目也有可能還是找不到原因的,也給病患帶來了痛苦;有被反複長期發熱所困擾的患者,可以查一些風濕免疫方面的指标,因為風濕科也會遇到很多發熱的病患,而且很多是疑難雜症,反複發熱查了個遍還是找不到原因的話,一般最後會考慮風濕方面的原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深知學醫的苦與累,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願一生為之奮鬥,努力學好醫學理論知識,做一名合格的、有溫度的優秀醫務工作者,減少人類之病痛,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嗎?請關注我!#知識創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