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生活打卡季#
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教材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思考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解讀孔子對顔回說“博學然後約之以禮”。子夏說“博學”,一個人廣知博文有好處,但博學不能“笃志”在聖人心上,就會迷失方向,我們叫蕩。比如很多學者博學,氣功、儒釋道經典等等,讀書有幾千本,但沒有笃在聖賢之道,甚至有人說儒釋道都通,都去做,都不得罪,都好,其實這是飄的很,沒個定向,就啥都不虔誠,不切實際,對于正做學問的人來說,是個警醒。“切問而近思”提問或思考,要問老師等未能通的地方,要問得切中要點,不能夠漫無邊際的問,對自己沒什麼用。比如給大家講靈明不昧,叫大家聽各種聲音,就是切問了。每個人都有靈明不昧,那麼有的話,從哪方面可以體會到啊?這種切問題自己思考,但是思考還未通,一問一答就能夠貼近自己學習了。有人看很多科幻書籍,就問“老師啊,這個宇宙有多少層空間,在其它空間還有多少上帝?”等漫無邊際的問題,問了等于沒問!近思自己經曆了,但還不能夠想通的事情。真正做到切問和近思,加上博學而笃志,才能夠深入聖人仁德本體,即使沒有像孔夫子那樣無可無不可,但是已經在仁之大義上,從仁義中來行種種事情,離聖道很近了,才能夠真正踐行聖人之道。所以,子夏講“仁在其中矣”,仁就在其中了。
啟示想到孔夫子講過的“仁遠乎哉!”仁遠嗎?真的不遠!“我欲仁斯仁至矣。”儒家有部經典《近思錄》,值得大家去讀。程子曰:“博學而笃志,切問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阿抟論語#
來源
七年級語文教材《論語》十二章;蔡振民老師的網絡《論語》課;圖片來自網絡。謝謝!
大家好!我是自由翺翔的睢鸠,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儒學,每日有更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