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食用方法和作用? 紫蘇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算比較常見的,在餐桌上也是一道美味紫蘇别名荏、赤蘇、白蘇、香蘇、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等一年生草本,夏季開淡紅色花,具有特異的芳香,以莖、葉及子實入藥,有止咳驅痰及利尿之功中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見于村邊或路旁,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紫蘇食用方法和作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紫蘇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算比較常見的,在餐桌上也是一道美味。紫蘇别名荏、赤蘇、白蘇、香蘇、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等。一年生草本,夏季開淡紅色花,具有特異的芳香,以莖、葉及子實入藥,有止咳驅痰及利尿之功。中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見于村邊或路旁。
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于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滞,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行氣寬中紫蘇葉用于脾胃氣滞、胸悶、嘔惡。
紫蘇的藥理作用
1、用于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于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滞,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
2、用于胸悶、嘔惡等症:紫蘇用于脾胃氣滞、胸悶、嘔惡,不論有無表症,均可應用,都是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
3、本品有能行氣安胎,常配砂仁、陳皮同用,治療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4、用于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紫蘇的野菜食譜
紫蘇散
組成:紫蘇葉、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黃、 炙甘草各5克
功效: 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束肺 。證見咳嗽痰多,頭痛,發熱惡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浮。
①本方證以發熱惡寒,咳嗽,痰多,脈浮為辨證要點。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
杏蘇散
組方:紫蘇葉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殼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棗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溫服。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幹,苔白,脈弦。
香蘇散
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蘇葉120克,炙甘草30克,陳皮60克,上述四藥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藥粉9克,水煎熱服。
功用:疏散風寒,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寒,胸脘(胃)氣滞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胸脘(胃)部痞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浮。
香蘇蔥豉湯
組方:制香附4.5~6克,陳皮4.5~6克,鮮蔥白(蔥頭)3枚,紫蘇4.5~9克,炙甘草2~2.5克,淡豆豉9~12克,水煎服。
功用:發汗解表,調氣安胎。主治:妊娠傷寒(孕婦感受風寒),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胸脘(胃)痞悶,苔薄白,脈浮。
蘇姜湯
組方:紫蘇葉22.5克,生姜2.5克,水煎成25%濃度的藥湯(即兩種藥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藥湯),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每兩個療程間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氣管炎。
紫蘇用藥禁忌:
溫病及氣弱表虛者忌服紫蘇。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久服洩人真氣。雖然說這種草本植物用途廣泛,但是如果将紫蘇葉與鲫魚一起食用後容易生毒瘡。患有氣虛、陰虛及溫病的朋友不能食用紫蘇葉哦。同時,紫蘇葉不能食用過多,因紫蘇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内遇上鈣和鋅便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在人體沉積過多會損傷人體的神經、消化系統和造血功能,所以再好的東西也不能貪吃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