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茅盾文學文案

茅盾文學文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08:20:28

茅盾文學文案?  茅盾,1896年7月4日誕生在烏鎮觀前街一個姓沈的家庭裡他名德鴻,小名燕昌,字雁冰,“茅盾”是他寫作《蝕》三部曲時用的筆名,也是他120多個筆名中使用頻率最高、有國際知名度的筆名,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茅盾文學文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茅盾文學文案(人文桐鄉茅盾家訓)1

茅盾文學文案

  茅盾,1896年7月4日誕生在烏鎮觀前街一個姓沈的家庭裡。他名德鴻,小名燕昌,字雁冰,“茅盾”是他寫作《蝕》三部曲時用的筆名,也是他120多個筆名中使用頻率最高、有國際知名度的筆名。

  沈氏人口衆多,追蹤溯源,烏鎮的沈氏多出自吳興沈氏。茅盾祖上原是烏鎮附近的農民,後移居鎮上,開一家加工旱煙的小作坊。

  茅盾5歲時,母親陳愛珠想讓他進沈家私塾讀書,但父親沈永錫不同意,說是家塾的老師是茅盾的祖父沈恩培,教書不認真,而且教的是《三字經》、《千家詩》一套老古董。沈永錫的意思是讓茅盾學點科學知識,将來有用。陳愛珠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自編教材,在卧室裡教茅盾讀書。樓下,家塾裡不時傳出誦讀《三字經》的聲音;樓上,陳愛珠和茅盾母子在教讀《地理歌略》和《天文歌略》,這些全新的知識開啟了茅盾心智,引他進入了宇宙、自然和社會的廣闊天地。

  母親對茅盾的要求很嚴,但是并不主張他一天到晚關在家裡讀書、寫字,她經常給茅盾講曆史故事、本地傳說、家庭人事等。母親開明、通達、關心國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潤着茅盾幼小的心靈。茅盾後來也說:“我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我母親。”

  光緒30年(1904年),烏鎮立志書院山長、同治癸酉舉人盧景昌為順應潮流,改立志書院為國民初等男學堂(即立志小學),并以堂長(校長)職務交孫子盧學溥,茅盾成了這所小學的學生。

  茅盾的父親沈永錫十分崇尚實業救國,他訂閱上海的報紙,關心國家大事;自學數學、聲、光、化、電,以期在國家強大過程中施展自己的抱負。但他在三十歲時患病,一年多以後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病中的他常常勉勵茅盾:“大丈夫要以天下為己任。”

  光緒三十一年(1905),沈永錫病逝。那時茅盾10歲,茅盾母親陳愛珠31歲。

  從此,母親陳愛珠把全部心血傾注在茅盾、沈澤民兩兄弟身上。她常對茅盾說:“你要做個有志氣的人。俗話說,‘長兄為父’,你弟弟将來怎麼樣,全在你給他做個什麼榜樣。”

  在茅盾成長的過程中,母親陳愛珠對他的影響是極深的,他直到晚年還說:“幼年禀承慈訓而養成之謹言慎行,至今未敢怠忽。”

  後來,茅盾在學業上選擇了文科,這有悖于父親遺囑:讓茅盾兄弟倆念工科,學實業。而母親陳愛珠善于接受新事物,她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為。最終頂着種種壓力,支持茅盾、沈澤民兩兄弟的選擇。

  茅盾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奮鬥了一生。從史料來看,茅盾文學與政治夢的形成要素是多方面的。追根溯源,萌發期很早,最早的起點源于茅盾兒時的夢想。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激勵夢想的基點。也深深地影響着下一代。

  茅盾的女兒沈霞(小名亞男),1921年出生于上海,曾在上海培明女子中學讀高中一年級時,留有一冊作文本,當時的國文老師對沈霞作文的評價很高:“錦心繡口,咳吐成珠,是有目共賞之文。”

  茅盾的兒子沈霜(小名阿桑),又名韋韬,1923年生于上海,由于家庭革命氛圍的影響,他很小就和姐姐沈霞一起在家裡偷偷地唱《國際歌》。茅盾曾以兒子沈霜參加遊行一事為題材,寫作兒童小說《兒子開會去了》,那一年,沈霜還隻有13歲,正在上海曹家渡時代小學讀六年級。

  《兒子開會去了》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發生在茅盾自己家裡的一件事,而且真實、細膩地再現了曾經發生過的某個曆史情景。

  茅盾從小就懂得了事在人為的道理:隻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難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而茅盾的母親陳愛珠,通達事理,是一個偉大而堅毅的女姓,茅盾、沈澤民能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早期黨員,茅盾能夠成為一代文化偉人,與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本文有删節)

來源:桐鄉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