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同事一直吐槽自己養了個“小懶蟲”。女兒已經快3歲了,還是不愛嚼東西。
昨天她又發現女兒直接吞咽食物,就告訴她要“嚼碎了才能咽下去”,但女兒根本不吃那一套。
她很生氣,覺得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結果,家裡做兒科醫生的親戚了解完情況後告訴她:
“孩子并不是懶,而是你們給孩子吃的輔食太精細了,導緻孩子口腔沒有應有的鍛煉,咀嚼力有缺陷。”
啥?輔食太精細還會影響咀嚼力?咀嚼力竟然不是天生的!
輔食太精細,喪失咀嚼力
很多新手媽媽和同事一樣都有個誤區,認為輔食隻是為了補充營養,卻不知道輔食還承載着鍛煉咀嚼力的重任,因此做了很多“有害”的努力。
1、輔食過于軟爛
小區有位媽媽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還是喜歡給孩子“吃軟飯”。她最喜歡說的話就是:“當媽的不能怕麻煩,菜一定要打得碎碎的,水果也要磨成泥再給孩子吃!”
結果,她的孩子有次誤食了一小塊黃瓜丁,也不知道嚼就往下咽,差點就被噎住窒息,弄得一家人心驚肉跳!
家長的喂食如果一直過于精細,孩子接觸不到硬食,就無法學習怎麼去咀嚼。
當吃到顆粒較大的食物時,稍不留意,很可能被噎到。
2、家長超長期喂飯
表妹是個特别愛操心的媽媽,在給3歲兒子喂飯的時候,不僅用勺子把菜切得碎碎的,飯碾得軟軟的,還要親手喂到孩子嘴裡。
結果等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反映說,孩子在學校不會自己吃飯,一定要老師親手把菜搗碎了,把肉撕爛了喂他才肯吃,而且動手能力也比别的小朋友差。
孩子在自主進食的過程中,不僅能鍛煉到咀嚼力,也是學習如何“親手”解決問題的過程。
家長過度介入,就剝奪了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弱化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變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
3、吃流食時間過長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的求助:女兒三歲前家裡一直喂的都是爛糊,孩子習慣了動動舌頭就把食物咽下去。
等上了小學,孩子還是不喜歡嚼東西,就連吃餅幹,也是随便咬兩口就直接往下咽,動不動就“噎嗓子”,怎麼說都不聽!
當孩子一直接觸的都是流食,會本能地認為“吃飯是不用嚼的”。因此,在接觸到大顆粒的食物時,孩子也不習慣去動嘴咀嚼。長此以往,咀嚼能力隻會越來越弱。
缺乏咀嚼力,危害竟然這麼大!
除了進食方面的影響,咀嚼能力不足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危害。
1、影響牙齒發育和顔值
前不久,做牙醫的朋友在聊天時說:“現在的孩子,長‘雙排牙’的情況越來越多了。這裡面80%,都是父母給慣出來的!”
牙醫朋友在看診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在1、2歲時,父母還是一直喂流食、爛食。孩子缺乏咀嚼用牙少,導緻長大後乳牙沒法脫落,恒牙就長出來了,于是就有了“雙排牙”。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咀嚼的過程中,對牙龈産生的壓力有助于乳牙的萌發與脫落。
如果長期吃精細食品,不會咀嚼,孩子不但牙齒容易出問題,還會因口腔得不到有效運動,影響下颌骨的發育。
下颌骨發育不全,牙齒沒有生長的空間,就會産生嚴重的颌面問題,例如說凸嘴、歪嘴、地包天等等,影響到孩子未來的顔值。
2、影響語言能力
曾在《家庭醫生》雜志上看過一位山西媽媽的求助,孩子一歲多了,輔食還是以粥為主,現在孩子發音不是很清晰,媽媽感到非常焦急。
醫生對此回複說:“咀嚼功能會影響口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促進咀嚼功能,才有利于語言能力的發育。”
咀嚼的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個全臉肌肉聯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使用到的肌肉,和我們平時說話時用到的肌肉是一樣的。
如果孩子長期吃軟爛的食物,嘴部肌群得不到相應的訓練,發音就會變得非常吃力,長大後甚至會成為“大舌頭”。
3、影響智力發育
日本岐阜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受測試的人隻是咀嚼了2分鐘,回答問題的正确率就提高了30%,也就是說咀嚼能夠提高思維能力!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咀嚼的過程中,腦部供血量增加,還會刺激到腦部的海馬體,也就是掌管學習和記憶的部分。
因此,孩子咀嚼的過程,其實也是鍛煉大腦、增強思維能力的過程。
一頓飯的時間大概是20分鐘,如果孩子從小就缺乏咀嚼,就相當于每天比别的孩子少了1個小時的腦力鍛煉,智力發育自然也比同齡的孩子要差。
輔食應該怎麼吃?
在選擇輔食時,寶爸寶媽們隻要守住這2個底線,就不用擔心孩子的咀嚼問題。
1、抓住這4個咀嚼發展期
- 吞咽期
孩子在6個月左右時,和吞咽有關的神經已經發育完全,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吞咽能力,但進食方式主要還是以吮吸為主。
這個時段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是細膩順滑一些的泥糊,可以用料理機來處理食物。例如強化鐵的米粉、肉泥、水果泥、蔬菜泥等等。
- 蠕嚼期
7~8個月時,孩子可能已經開始長牙了,初步具備了咀嚼能力,舌頭也變得更加靈活,開始會用舌頭和上颚來碾碎柔軟的食材了。
到了這個階段,可以在上一時期的基礎上,變換食材的處理方式,讓孩子嘗試稍微粗糙些的泥糊。比如說,用研磨碗搗好的肉泥,用勺子壓成的蔬菜泥等等。
- 細嚼期
9~10個月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咀嚼能力進一步增強,已經開始會用舌頭在嘴裡攪拌食物,并且可以上下磨動牙龈來咬碎食物了。
這時候,孩子可以嘗試着吃些軟爛的半固态食物,父母們可以适當地增加些爛面條、爛米飯、爛蔬菜丁等等。
- 咀嚼期
11~12個月時期,經過這段時間的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能夠熟練地用舌頭翻頂食物,用乳牙研磨食材了。
這個時候,可以在上一期的基礎上,逐漸增加有硬度的小顆粒狀食物了,例如說:炖爛的小肉塊、饅頭、小餅幹等等。
2、引導咀嚼,将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
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而且喜歡模仿,在剛開始學習咀嚼時,爸爸媽媽可以做些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引導孩子模仿咀嚼。
比如說,媽媽可以張大嘴巴上下咬合牙齒,然後大聲地發出“muamua”的咀嚼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進孩子模仿。
而且在喂食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往孩子手裡塞個勺子,或是準備些軟爛的蔬菜條,讓孩子自己去和食物“玩耍”。
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能讓孩子在熟悉食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自主進食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輔食吃得健康科學,孩子在3歲時,就能自己動手,跟爸爸媽媽同桌吃飯了。
孩子的咀嚼力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這是一個漫長而磨人的過程,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心。
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是建立在“吃”的基礎上,吃好了,才會長得好。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重視孩子的輔食問題,幫孩子培養出棒棒的咀嚼力!
參考資料:
【1】中國營養學會.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5
【2】韓彤妍,童笑梅,樸梅花.嬰兒主導換乳的輔食添加方法學進展,中國兒童保健,2015
【3】斯蒂文·謝爾弗,謝莉·瓦齊裡·弗萊.美國兒科學會健康育兒指南,2017
——End——
作者:斜風竹,用筆尖觸摸靈魂,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