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下午,城中區觀門街小學跨省際讀寫教室網絡教研活動在學校錄播教室隆重舉行。本次活動有幸邀請到了浙江師範大學王國均教授,在前期“曹君名師工作室”打下的讀寫教室教學研究實踐基礎上,我們以讀寫教室共同體專家的聯合指導方式開展活動,浙江師範大學王國均教授、城中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林雲竹老師、觀門街小學朱小玲校長及全體語文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跨省際網絡教研,實現高校協同基礎教育創新教研之路,浙江師範大學王國均教授對觀門街小學深入開展支教幫扶工作,在本次活動籌備前期遠程指導馬芳老師做課堂教學設計、課堂評價量表……跨越時空的持續精準指導幫扶體現了王教授心系西部基礎教育的師者情懷。
基于“建立聯系”課程建設的實踐背景下,活動在馬芳老師帶來的展示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中拉開了帷幕。課前同學們收集資料,課堂中老師使用對比、建立聯系等方法,步步設計路标,引導孩子們習得閱讀策略,建立讀寫聯系,通過資料收集建立讀者與文本之間的聯系,通過評價量表提高孩子們的朗讀及理解能力同時提升量表背後蘊含着的孩子們做人的品質,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朗讀層層遞進,孩子們體會到了詩歌的表達方式和情感基調。
“當書很容易取得,當環境中充滿讀物時,閱讀就會容易發生。”在讀寫教室環境建設視頻彙報中,張亦若老師為大家帶來觀門街小學讀寫教室環境建設方面的諸多做法。漂流書吧、好書推薦手繪海報牆、班級閱讀策略牆體文化、班級圖書角……全體語文老師都傾盡全力,精心打造。在班級内部環境建設中老師們讓孩子自己動手剪一剪,畫一畫,寫一寫,貼一貼,讓其在參與中獲得為班級服務所帶來的快樂。除此之外,用學生的作品去裝飾教室内外,讓教室成為文化氣息濃厚的育人場所。
低年級老師,根據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以識字寫字與拼音學習為主,開展“讀寫繪”“看圖寫話”“有趣的漢字”“偏旁部首交朋友”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根據班級情況制定“校内自由閱讀計劃”,旨在培養孩子熱愛閱讀,感受讀書的快樂;中段的老師們,圍繞統編教材展開,以單元的整體學習為目的;高年級的老師,針對高年級的課内外閱讀量逐漸增加,閱讀材料的種類不斷豐富,設計了閱讀策略為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在“階梯式讀寫策略教學模式的研究”下老師們不斷探索,讀寫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步步落地,層層提升,讀寫教室的建設,不僅引發同學們對寫作内容的真、細、獨的思考,同時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提高讀寫素養。
在“我和我的讀寫教室”微論壇環節,老師們對自己的讀寫教室做了這樣的分享:在李淑華老師的教室中我們感受到自然筆記這一真實任務使得讀寫立體化;在李海婷老師的教室中運用做批注的閱讀策略使得孩子們建立了文本聯系;在邢建萍老師的教室中讓我們感受到生活處處是語文,喚醒孩子們的閱讀體驗;在韓玉玲老師的教室中讓我們感受到課内習法課外用法培養孩子們成為自由的讀寫者,除了課程建設的探索和思考外老師們也有自我成長的收獲,闫冰超老師提到,孩子不是學你做什麼,而是學你真正是什麼樣的人,老師要通過海量閱讀不斷豐富自己糾正自己,讓自己的課堂更加貼合學生的心理,努力成長為在孩子讀寫之路上“有協助能力的人”。
王教授全程遠程參與了教研彙報,在教授指導環節,王教授首先肯定了老師們在教學實踐研究中的做法和思考。基于《有的人》這一課例,王教授就如何建立聯系、建立聯系的課外閱讀材料如何幫助學生為本節課的詩歌教學定基調的方法學法指導、如何關注一堂課上學習困難的學生等方面做了詳實的指導。如何讓閱讀真正落到實處,怎樣搭建支架、設置路标,仍然是老師們心中最大的困惑,針對老師們心中的“疑團”,王教授從閱讀書目的選擇、各學段聯結的目标、課程實施的途徑、課程實施的策略、課程評價機制以及如何做預告、搭建支架等方面一一作了解答。王教授的全程指導高屋建瓴深入淺出,刷新了老師們對讀寫教室理論和實踐中的認知,大家有了指導後的豁然開朗,也有了學習後的新的思考……
最後林老師就王教授提出的目标和方法建議老師們繼續細化和梳理,在持續的研究中提升教研能力,通過打造适合百年老校的閱讀自主生态圈,為孩子們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閱讀中提升寫作的能力。
本次教研活動,為讀寫教室進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我們深知隻有閱讀寫作成為校園裡最日常的行為,孩子們能夠習得方法、運用方法,才能夠提高孩子們的讀寫能力。培養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自由的讀寫者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2022年我們将繼續手牽手,一起走!
來源:城中區教育局
監制:喬文延
責編:張永志
編輯:孫靜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