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弟子需要放下什麼

佛弟子需要放下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2:09:22

佛弟子需要放下什麼(不應以學佛為借口)1

有些人初入佛門,非常迷戀學佛,将全部精力用來學佛,對家人不關心、工作不上心。漸漸地,見地出現了偏差,煩躁易怒,與家人、社會的關系,也越來越疏遠和産生隔閡了。

“我讓家人跟我吃素,他們就是不聽!”

“不要跟我講道理,苦空無常你懂嗎?”

“這麼努力工作做什麼?随緣一點吧!”

這樣的修行,顯然沒有慧解佛法的真谛。

因為學佛修行不僅要讓家庭愈來愈和諧,也要讓周邊的人越來越歡喜。

在學修路上,找準定位,維護家庭和諧、善盡社會責任很重要。

維護家庭和諧

學佛者在學修路上,雖然有因緣、有福報能夠聽聞佛法、皈依三寶,但仍是家庭的一部分。我們既是家庭的組成部分,就該與家人和睦相處。

佛法是智慧的信仰,學佛人要以積極的心态,過好每一個當下,要比沒有信佛學佛的人活得更積極、更和諧、更美滿、更有朝氣、更有活力。

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責任呢?簡言之,就是為建設和樂的家庭做貢獻。對父母要盡孝,對子女要慈愛,敬與養、教與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盡了責任。而夫妻彼此之間,則要堅守貞操、敬愛對方、互相體貼、光明磊落。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吉祥經》

此外,學佛人還應當從事符合法律和道德規範的職業,特别是要從事無害的事業,來謀求生活的所需。

三寶的福田超過世間善法的福田,學佛人應該時常親近三寶,無條件地護持三寶。

但如果是不顧家庭的事務,放棄對父母、子女、夫妻的責任,克扣了父母生活所需,專來親近三寶、護持道場,這必然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經盡好了家庭的責任。

學佛人不能由于信佛學佛,而破壞了家庭的和樂。應該由信佛學佛的緣故,使家庭更加和樂起來。否則,家人不僅會對我們産生不滿,乃至于還會因此而诽謗佛法。

學佛人是菩薩道的踐行者。菩薩以救度衆生為己任,如今,若因為學佛而将家人拒之于三寶的千裡以外,又如何救度衆生呢?

善盡社會責任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惠能大師

人的生活,是不能脫離社會的。學佛也是如此,應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生活中實踐,體驗佛法的真谛。

佛教的本質是服務社會、利益衆生。然而,初學佛法的路上,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慕道心切,一心向往解脫之道的出世生活,進而跟社會關系漸漸地脫節。

真正的出離,不是脫離社會,而是當下已經看破放下。那麼,學佛人該有的态度應是怎樣的呢?

簡言之,就是善盡社會責任、遵守法律法規,積極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成為社會所歡迎的人。對社會、對衆生,“熱烘烘”的。這種熱,就是菩提心的流露。

古德雲:“修行不發菩提心,猶如耕田不播種。”若欲成就佛道,則必須虔誠懇切的發廣大菩提心。

菩提心是成佛的原動力,發菩提心是學佛人必修的課程,學佛修行也是要利益衆生、多盡義務的。如果不願盡社會責任、放下菩提心,這顯然與自己的初發心背道而馳。

對一切漠不關心,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并不是學佛人應有的态度。

學佛修行不僅要成就自己,身為大乘佛子,更要以佛法智慧觀照人生,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廣發菩提心,以積極的态度利益衆生。

圖文 | 珠海普陀寺

佛弟子需要放下什麼(不應以學佛為借口)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