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恐龍稱霸時間

恐龍稱霸時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4:11:48

恐龍稱霸時間(恐龍終結之日發生在5月)1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德帕爾馬稱,美國北達科他州岩層中隐藏着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确切日期”的證據,此次小行星碰撞地球發生在5月份,相關研究證據記錄在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恐龍:終結之日》中。

據悉,在過去十年裡,德帕爾馬将工作聚焦在美國北達科他州地獄溪地層一個富含動物化石的區域,并将其命名為“塔尼斯遺址”。自2019年以來,他和同事就提出了關于白垩紀末期恐龍滅絕的獨特主張及觀點,他認為,塔尼斯遺址是6600萬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導緻大量恐龍死亡的“大型墓地”。

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碰撞地球導緻非鳥類恐龍,以及全球至少50%其他物種大規模滅絕,德帕爾馬稱,塔尼斯遺址記錄了小行星碰撞地球的那一天。

位于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島的希克蘇魯伯隕坑,就是6600萬年前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的。而塔尼斯遺址距離希克蘇魯伯隕坑大約2800千米。

當小行星碰撞地球時,能産生微小噴射球——直徑大約1毫米的晶珠,它是由岩石熔化形成的,由于它們質量非常輕,能夠穿過大氣層飛行大約3200公裡。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德帕爾馬在塔尼斯遺址發現了這些小球晶珠,也在塔尼斯河流鲟魚鰓化石中發現了晶珠。德帕爾馬認為,這些晶珠是由希克蘇魯伯隕坑碰撞産生的,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化學屬性,甚至一些晶珠被小行星碎片包裹。如果以上情況屬實,晶珠在塔尼斯遺址出現的時間将标志着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真實日期,因為晶珠會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幾個小時後落到地面上。

德帕爾馬利用顯微鏡觀察那些包含晶珠的鲟魚化石的生長年輪,得出結論稱,這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發生在5月份。原因是這些骨骼顯示出季節性帶狀結構——當食物充足時動物骨骼生長迅速,而當生存條件較差時骨骼生長趨緩,因此夏季食物充沛的時候動物骨骼上出現較寬的灰帶結構,冬季則出現較窄的暗帶結構。依據鲟魚骨骼最後一次帶狀結構,可證實它于5月份死亡。

當然,德帕爾馬提出的僅僅是一個假說,還需要更多的事實來佐證。而且我們知道,6600萬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事件,并不能立即帶來恐龍的滅絕,該事件使全球進入一個冰凍黑暗狀态,持續幾天或者幾個星期,并最終導緻了恐龍滅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