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Q1财報,利潤由于不斷“破圈”,市場銷售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增加導緻同比還下降了。其他指标MAU、付費用戶、收入、毛利提升都在向好。
今天不多談B站财報,來說說B站的未來。
如果我們僅僅打開年報、調調模型,無法識别B站真正的護城河。
分析一個大型互聯網平台,隻是打開看看首頁、每天看上幾分鐘,就根本無法識别這些看似界面、功能類似的app,有怎樣的增長空間。
我會從幾個多數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說起。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一般評論認為B站是以“小”為定位的内容平台——“小學生”、“小衆”,所以B站用戶自己稱呼哔哩哔哩都是“小破站”。
在很多普通人眼裡,B站上的動漫、鬼畜、舞蹈和年輕人看不明白的互動,非常幼齒、不可思議。sometimes naive。
B站自己也在破局,“破圈”這個詞喊啥呢,不就是要打破市場的固有看法麼。引入頭部演藝明星(昨天這不毛不易來了麼),扶持科普、文化、财經領域KOL,借着大家宅在家裡做了波不錯的增長。
有效果。
從主流投資人看來,B站數據蹭蹭地漲,短期邏輯似乎已經看明白了,粘性高、ARPU值高、遊戲、番劇、動畫變現能力強。
但是,長期邏輯還是有人猶豫:
在我看來,隻要B站的一個長期邏輯不變,他的前途比抖音、快手不落下風。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在一個平台上,用戶和用戶之間能夠互動,是非常高級的玩法,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先看這張圖,“彈幕”這東西從日本引入中國之後,各大視頻平台都在使用,如果長期使用這些app,你就會發現B站彈幕裡,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互動,甚至比與作者的互動要多出一個量級。
第二類是B站典型的彈幕,是利用視頻内容做背景,用戶閑聊的互動。
很多人驚奇于B站用戶粘性之高。
這種過段時間就把經典視頻翻出來,看新彈幕的行為,如果不是重度用戶,當然無法理解。
數學上的賬也很容易計算,B站看電影,第一遍看劇情、第二遍看彈幕,偶爾回來再看看彈幕。仔細想想:
B站黏住用戶的并不是需要不斷“氪金”的版權、不是學都不一定學到手的推薦算法、不是老鐵天天唠嗑。而是B站用戶們把其他用戶黏住了。
仔細關注下圖,B站的進度條引入了觀看高峰(這是和誰學的呢?狗頭),就是引導用戶不斷實現彈幕貢獻正反饋的産品細節。
在一個平台上,用戶的二次開發和跨内容傳播,說明用戶質量非常高級,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我們以B站經典《念詩之王》為例:
B站生态對爆款的利用率是目前互聯網社區最高的,如果是在抖音,爆款的二次傳播與内容解構很難實現——再漂亮的小姐姐跳舞,沒有用戶自發二次創作也很難實現從爆款單品迅速擴散為一個小型亞文化。簡單說就是梗。
評價一個社區用戶們二次開發的水平,我個人最喜歡看的是造梗能力。
到了這個階段,那些網絡爆款和最初的素材、最初的創作者已經毫無關系。完全成了基于内容抽象出的網絡party。
這三個是過去一年多B站“鎮站之寶”候選人。Up主粉絲數量極為一般,出場人物素材要麼是距離年輕人有點遠、要麼是距離中國有點遠、要麼是距離B站用戶有點遠。
但是總有一些“梗”的擁趸們,“每天億遍”、找“内味兒”,甚至幹脆形成了一群為了自己喜歡的内容刷播放量的競争氛圍。
在抖音用戶們不需要二次開發,算法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在快手battle和老鐵互推也能讓梗有個小規模擴散;至于長視頻平台們,距離用戶已經很遠幾乎沒有二次開發迹象。說到這裡,和B站二次開發水準差不多的内容社區——是知乎。
入關、工業黨、清晨的陽光、去非洲。圖文社區的造梗和跨内容傳播形式當然是不一樣的,深度用戶一定會有察覺,知乎在跨領域的問題之下經常會有前來串門的“帶梗回答”。
對内容的物盡其用、自發形成亞文化和小圈子,對基于認同的商業變現非常有利。
這一點B站當然是已經走在前列了:
知乎也開始了:
用戶和用戶溝通,用戶二次開發能力強,都指向了一個中國網民發展的大趨勢——中國網民的綜合素質在提升。
這對未來商業是極度重要的指引性因素。
長視頻内容社區,是“專業視聽”範疇,過去、現在、未來仍然是強制作屬性的産品。
Netflix的成功讓資本看到了從流量反切内容的可能性,但是騰訊、愛奇藝、優酷一起殺出來、背靠爸爸,形成現在的僵持局面,誰也舍不得放手、誰也動彈不得。
還是在給制作方打工。
短視頻社區的第一階段,抖音、快手的“秀場”模式大受歡迎,實質上還是抓住了:消費者沒見過,這個系統性機會。
一二線城市沒見過15秒制作精良的短視頻,抖音起步的時候簽約舞蹈學院學生,專業制作團隊,下刀穩準狠。三線以下城市沒有短視頻内容消費産品,快手讓下沉市場自發形成了内容生态——老鐵經濟。我還是想起了一位大哥的話——泛消費領域,人總要從滿足基本欲望向着自我實現的領域進步。
B站賭上了這樣一個邏輯:中國的教育水平和互聯網傳播,更多的人終究會把親身參與(短的就是彈幕、長的就是二次創作)當成下一個滿足感的來源。
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會更“高級”。
當然,基于強大的社區自我管理,鼓勵用戶發揮想象力的策略,也不一定是市場的必然。
B站和知乎這類靠情懷起家的社區,走出小圈子、邁入大市場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動作變形。這種動作變形是資本市場需要變現和社區文化間必然沖突的結果。
平均1億播放量才能得到20萬~50萬收入,在内容軍備競賽的背景下,很多愛好者up主會逐漸淡出;而那些動辄研究過算法、熱點、制作精良的團隊,能夠獲得優質數據,但是他們本來就是沖着賺錢來的。内容稀釋、内容水化是很多B站知乎老用戶的共同感受,但是内容不“破圈”,又何來新增的用戶們呢。以上,都是從用戶價值在讨論,對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腰部up主們, 挑戰越來越大。
(一個腰部up主的退圈)毫無疑問的是,UGC内容的PGC化在B站已經不可逆。
PGC内容的下沉,越來越多全職UGC,都在擠占腰部UP主的空間。
而一個腰部Up主活躍的内容平台,才是“社區”演化的持續燃料。
腰部up主,懂平台、有熱情、能夠為用戶提供多樣性、是内容二次加工生力軍。
他們的恰飯之路,恰恰最為艱難,打賞、流量分成、開店、PR。
要麼吃不飽、要麼找不到飯店的門。
對腰部Up主或者KOL的扶持,是任何平台運營技巧的試金石,沒有之一。
愛好向前一步,就是職業,腰部Up或Kol長期堅持的決心,隻可能來自平台扶持。
往大實話說,頭部KOL最好運營,就那麼一群人、價格公開透明,談好價格喝頓酒入駐、開播就成了。這就是生意。
基層用戶也好運營,現在的算法 KOC 小小的補貼 主動造熱點,技術不要太純熟。腰部内容生産者運營這麼做不成——正好卡在了标準化和個性化之間。
你說按照簽約球星、簽約主播那麼去做,投入産出比波動巨大。有的人托一把就上來了,但是多數人其實沒那個天賦。
你說不管不顧吧,長尾内容缺失、主流内容被大KOL或者UP主把持,容易出現集體出逃的“黑天鵝”。
這和天使投資是一個意思,明星創業者搶額度就成了,問題是要價太高;太素人的項目估值低得不可思議,成功率又可憐。
反倒是那些有點基礎、估值适當的創業項目,最有機會賺錢——這是天使投資硬功夫、試金石。
所以真要扶持腰部up或者KOL,也要海量篩選、也得深入研究、還得持續輔導。找到“投資個人IP”的方法論。
要不說MCN這活兒其實不好幹,和天使投資工作量差不多。
回到腰部up主或者KOL運營。
抖音做的好,是算法讓高質量的内容總有出頭機會;快手做得好,是老鐵經濟對基尼系數的良好調節(腰部KOL變現極為順暢)。B站,怎麼選呢?現在B站,正在玩命破圈做增長,還顧不過來大量思考腰部内容生産者如何變現。
(這個圖我都忘了原來是這個畫面。。。)
這,是一個對B站長期觀察的要點。
互聯網内容平台,一直是“挖礦”邏輯。
除非是“得到”這種有強背書的PGC平台,可以上來高舉高打知識付費。内容社區的邏輯都是:
走在前面的快手種下了私域流量活躍度高、本地生活經濟生态豐富的“小礦群”;抖音通過算法種下了公域流量的大礦脈。
從動手效率看,B站目前的“破圈”,剛剛走出挖礦的第一步,還是小弟弟、後來者。這是一個高粘性、礦藏具有自我生長能力新礦:托管給算法不行、放任自流也不行;做不好讓巨頭挖空根據地、做好了直接跨過導流買入品牌。有意思,有空間。
我個人還是挺希望B站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順暢的商業化路徑。
畢竟我本人也信奉——中國消費者長期看,總要追求點個人存在感,不能純粹地當個秀場看客。
不說了,B站的粉絲朋友催更了,我最近太懶惰了。
以上,比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