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11 19:08:40

1、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蝸牛是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白玉蝸牛是人類通過長期的反複的改良、篩選、培育而成的,所以,在人工養殖過程當中,我們就要盡可能的模拟适合蝸牛生長、繁殖的環境,讓其在人工造就的這個環境中健康快速的生長。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1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2

2、場地和養殖方式的選擇

室外養殖省時省力、既縮短生長周期、又提高經濟效率、應予以大力推廣

野外放養;選擇陰暗潮濕、背風避光、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相對清靜的場地。周圍搭建防逃圍欄,地表布置好供蝸牛栖息的各類雜物(最好事先種上青綠飼料或菜類),形成蝸牛生長的人工綠色植被,挖好排水溝,投入種螺,一般每畝可放養種螺2000隻,任其交配、産卵、孵化、生長,每天中、下午灑水幾次,有條件的話,最好安裝管網和萬向式噴頭,每遇高溫日大天氣,既可保證蝸牛的濕度需要又減輕勞動強度,灑水質量也很好

在室内養殖時,在該房屋内搭建層墊箱式水泥池或擺放木箱用以放養。此外!還可以利用大棚、房前屋後的空地、坑道,地下室,防空洞、山洞和其他人防工事養殖。一般來說,對于初養者來說由于各方面尚處在探索階段,我們認為一般以木箱放養較為合适,因此!這裡重點介紹一下木制飼養箱的制作方法:

飼養箱的規格可根據飼養室面積确定。飼養箱加蓋後的高度應在20至25、長60、寬45厘米左右,闆材厚度為1.2厘米,最好用杉木闆或其它舊木闆,飼養種蝸牛的飼養箱不必清縫,有利于通風透氣和觀察灑水。放養小蝸牛的飼養箱則應做得嚴實一些,以防外逃。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3

3、飼養土的置備

選擇含腐殖質相對豐富且疏松的沙性菜園土,嚴防采用有螞蟻活動的或剛施用過化肥農藥的菜園土作飼養土用,待用的飼養土最好經過暴曬,進行殺蟲滅菌處理。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4

4、種蝸牛的選擇

選擇适應性強,大小适中(一般在30克以上),肉質潔白,飽滿沉重,反應靈敏的,并在室内養殖的白玉蝸牛做種。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5

5、如何促使白玉蝸牛交配産卵

正常情況下,種蝸牛年産卵四次,平均每次150粒左右,可是!一些白玉蝸牛養殖戶的養殖方式基本正常,且種螺生長也很健壯,可就是遲遲不肯交配産卵,究其原因,主要是蝸牛的性腺受到抑制,沒有促使其發育發情。現将促使其交配産卵的技術要求大緻介紹如下:1、增加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飼料和礦物質飼料的比例。據一些養殖戶的經驗,種螺的精飼料配比是:玉米粉40%、麸皮30%、黃豆粕13%、幹酵母2%、魚粉5%、貝殼粉10%,有條件的話,還可适當加點蛋氨酸、賴氨酸,這對促使其性腺發育有很大好處。2、适當增加光照。常說白玉蝸牛有喜暗畏光習性,實際上白玉蝸牛的生活、生長、繁殖也需要一定的光照。種螺若長期飼養在黑暗的環境中,會極大地抑制它們的交配産卵,因此,白玉蝸牛不宜飼養在長期的、黑暗的環境中,而應該每天給種螺保持10來個小時的光照,以紅色光線為佳,一般在30平方米的室内安裝一個25瓦的紅色燈泡即可,以刺激和促進種螺性腺的發育和成熟。必要時,可直接将種螺移至室外,但切忌太陽強光的直射。3、增加放養密度。常規的種螺放養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200隻左右,這對一般種螺的性腺剌激就較為冷落,具體方法是:先根據種螺的數量選擇一隻或數隻木箱放入種螺,以半箱為宜,不得投放飼料,蓋好箱蓋又保持通風,待10來個小時以後,再分移至原養殖處,放養密度以每平方300隻左右為佳,待種螺基本交配後,再按常規密度放養。 蝸牛的産卵率很高,可以産出體重三分之一的卵,因此!蝸牛産卵後極易造成虛脫,此時如果剛好溫、濕度欠佳或平時管理不善,極易引起死亡,一般情況下百分之十的死亡率還是算正常的。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6

6、白玉蝸牛卵的孵化

母螺産卵後,因卵的表面有一層保護膜,所以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蝸牛卵,要用調幹及時地将卵收集起來,放入孵化箱,孵化箱的規格為50乘以25乘以10公分,以陳舊杉木為佳,箱底層先放一公分的沙性飼養土,然後放上蝸牛卵,再在蝸牛卵上覆蓋一公分左右的沙性土即可,然後每天給予噴水(霧狀)兩次,濕度為滋潤,也就是說孵化箱裡的孵化土用手捏之成團撒之成沙即可,這樣,在25度左右的溫度中大約12天左右被孵化出來,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幼蝸牛孵化出來以後,用小調幹把它撿出投入飼養箱喂養。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7

7、飼料的投喂和管理

白玉蝸牛的食性廣而雜,是雜食性動物,常用的青綠飼料有:含有大量葉綠素及多種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蔬菜、某些樹葉、水生植物、多葉農作物的莖葉,如:大白菜、莴苣、包菜、絲瓜、豆類及各種瓜果、滕本植物的葉等都是蝸牛的上好飼料。同時也可以選擇一些适口性較好的如:玉米粉、米糠、等精飼料或适量的小雞、小豬料等,并把所喂飼料用水攪拌至半濕,同時,在養殖土中,可以添加陳舊的熟石灰,使其有适量的鈣質得以補充,特别是種蝸牛,此項尤為重要。冬季保溫得當時,白玉蝸牛的食量并不減少,隻要适當提高食料質量,保溫期間也能正常生活生長。同時,也要保證營養全面,不要長期投喂單一飼料,間隔一段時間調換一種蝸牛喜食的青綠飼料。做到多種飼料混合配制。堅持隔天清除殘料糞便,将地面打掃幹淨。另外!在幼蝸牛長到碗豆般大小以前,不必投喂精飼料,應适當喂的差些!否則!你的蝸牛會養的園園胖胖的,個體長的不理想,性成熟過早從而導緻品質退化。喂飼料時可以把青飼料直接鋪放在飼養土的表面,然後将配制的精飼料均勻地撒在青飼料上面,并适當噴水滋潤。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8

8、各類規格蝸牛的放養密度

白玉蝸牛的放養密度可根據氣溫和它的體重增長情況,及時适當的調整,成品或半成品的蝸牛放養密度越低長得也就越快,相反:種蝸牛放養的密度則要高一些,以促使其性腺發育從而有利于交配。大體放養密度為:一、二月齡蝸牛每平方2000隻左右,三月齡蝸牛每平方1000左右,四月齡蝸牛每平方500隻左右,五月齡蝸牛每平方300隻左右。

如何使用白玉蝸牛養殖(雲耕時代白玉蝸牛養殖前期工作和經驗教學)9

9、怎樣掌握溫度

白玉蝸牛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2至30度,18度以内将逐漸停止進食,15度以内部分蝸牛将進入半冬眠狀态并可能對其造成凍害,夏天35度以上少量露天蝸牛将處于夏眠狀态,此時應對它們進行灑水,增加濕度,降低氣溫,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該用遮陽網擋住太陽,避免暴曬,否則:容易使蝸牛因高溫暴曬引起脫水縮殼。

常用保溫方法哪幾種?

(1)、地龍保溫法:在牆基部鑿一個25厘米見方的小孔,砌上柴爐竈,然後從孔口分支砌兩條高30厘米、寬24厘米,長度與飼養室橫向相同的兩條磚料地龍,并隐蔽在放飼養架的地面以下。在牆體的另端,兩條地龍交彙成一條出口,由煙囟排出廢氣,隻要晝夜柴火不熄,室内溫度可保持在25-30度之間。在靠近爐竈的龍頭處,應多加噴水,以調節室内空氣溫度和濕度,并降低地龍口處的高溫。(2)、塑料大棚保溫法:此法規模可大可小,在背風向陽處,用雙透明塑料簿膜建造大棚,利用地溫和太陽照射輔助保溫,此方法适用于南方,在冬季利用大棚保溫立體養殖蝸牛時還需要輔助加溫,加溫方法靈活多樣,用固定、移動兩種簡便保溫設施均可。(3)、坑道保溫法:越冬前夕,将蝸牛轉入地下室,防空洞、山洞和其他人防工事内養殖,能有效節約能源,也可在室外選擇背風向陽處或利用地形地物及太陽能重新建造坑道式保溫室,這種利用地溫法也需其他保溫方法配合。(4)、木屑、煤爐保溫法:這兩種燃料的爐子排煙管都用鐵皮做成,管道直徑20-25公分,三芯煤爐排煙管末端為6-7公分,單芯爐排煙管末端2.5公分,排煙管随室内通道彎曲并伸出室外,排出廢氣,以有利于聚集熱量,淨化室内空氣。保溫室一般室内面積以20平方的單間為好,在室内做好各種立體箱式容器或者木箱,箱内墊上4-5公分沙土或菜園土,以供蝸牛生活栖息,一般一間20平方米的房舍可越冬成品白玉蝸牛一萬隻左右,整個保溫周期以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宜,需時5個月。

注意!熱源及保溫設備所産生的廢氣有毒,越冬保溫期間必順注意人身安全!

10、怎樣掌握濕度

白玉蝸牛屬“陸生貝殼類”動物,雖然不似田螺生活在水中,但也需要有較高的環境濕度和土壤濕度,特别是在夏天高溫期間,一定要注意及時噴水,濕度不夠易造成夏眠仍至脫水縮殼,停止生長。白玉蝸牛對濕度非常敏感,濕度的高低如同溫度一樣,直接影響到它的生長速度,那麼,濕度究竟要多高為好呢!我們不妨利用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即:以飼養土為例,用手捏之成團、撒開丢之成沙,我們簡稱它為“捏之成團,撒之成沙”,用力一抓基本上沒有幹裂和水份被擠出為宜。若螺殼發白,沾附的泥土幹燥,則是濕度過低所至,而螺殼明顯滋潤的則較為适宜。除此之外!飼養土要保持疏松,一般情況下要求每月更換一次飼養土。總之!養殖白玉蝸牛要遵循高溫、高濕、高鈣的簡稱“三高”的養殖模式!

11、及時采收

當白玉蝸牛長至35克以上時,将逐漸進入性成熟期,并且交配産卵以後,蝸牛的外觀及肉質口感将會受到影響,一般以每公斤白玉蝸牛25-30隻為佳,特别是制作蝸牛罐頭、加工蝸牛凍肉或蝸牛系列産品,及時采收尤為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