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未都,我想用一句詩來形容他是比較合适的:天下誰人不識君。
但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我想說的是:你隻看到了馬未都的錢,而沒看到他是如何賺錢的。而今天,我想和你講講他的賺錢之路。
馬未都是1955年生人,他7歲上學,4年級時趕上特殊時期,就此綴學,所以他的最高學曆是......高小綴學。所謂高小,就是超過三年級但未到初中。按現在的大衆平均受教育水平而言,他屬于文盲。但以他如今在收藏界和文化界的成就而言,他屬于鳳凰。所以,如果說風起于青萍之末的話,馬未都這個鳳凰的起點,隻能算是瓦台雞窩。
12年之後,24歲的馬未都托人走關系進入一家國營廠當車銑工,因為人長得精神,手腳又麻利,最主要是小夥子情商高,所以在廠子裡很受歡迎,每天日子過得都很舒心惬意。這段短短兩年的工廠生活給了馬未都很多的人生啟迪,并為他之後走上文藝青年之路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
1980年,對于文藝青年來說,是一個神聖的起點。從這一年開始,整個中國都進入到了一個對文化狂熱追求的時代,人們盲目地崇拜文化人,尤其是能寫出優美詞句的文化人,所以作家,大概是那個年代最吃香、最受人尊重的一份職業。
馬未都雖然上學時間短,而且少年時期因為腦袋瓜靈活,性格活躍,又在軍隊大院成長,所以頗有些調皮甚至匪氣,但他卻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天生對文字的内涵很敏感,所以在當時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他開始嘗試着寫小說。沒想到,他的第一篇小說居然很快就見報了,而且還是大報——《中國青年報》。最令他感到振奮的是,他的這篇名為《今夜月兒圓》的短篇小說反響奇好,因此他還被抽調到了報社,做了文學版的編輯。這是馬未都人生中的第一次飛躍。
有了這次寫作試水的成功,馬未都後來又單獨創作或與他人共同創作過多部文學作品,雖然都沒有成為風行全國的名篇,但這衆多作品的練筆,卻為他後來參與影視劇的編劇打下了良好而堅實的文學基礎和人脈基礎。
馬未都和王朔
他後來與王朔、梁天、馮小剛等影視圈的朋友先後參與編劇、制作甚至導演過多部電視劇,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一部是《海馬歌舞廳》,甚至由于這部劇當時大火,正好當時社會上又正流行開歌舞廳,所以他就和幾個朋友一起湊錢,開了一家歌舞廳,名字就叫做海馬歌舞廳。
當然,據老馬說,開這家歌舞廳根本沒賺到錢,因為當時社會上還流行另一種風氣:到朋友開的店裡的消費不用給錢。老馬由于朋友衆多,所以每天晚上歌舞廳裡打眼一看人滿為患,但仔細一看全是朋友,不給錢!所以老馬的這次文藝青年創業,以文藝而起,最終也因文藝而失敗告終——文藝青年臉皮薄啊,哪能像個“奸商”一樣六親不認,逮誰收誰錢呢?
這次創業失敗并未給馬未都帶來太大打擊,正相反,雖然開歌廳沒賺錢,但卻使他賺到了更多的人氣和人脈關系,圈子裡朋友提起馬未都,都認為他夠朋友,這為他後來進入古董圈子,并很快在古董圈裡混得風生水起做了很好的鋪墊。
1986年,馬未都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二次飛躍,隻是這一次的飛躍,來自于一次偶然事件。
馬未都由于從小家境不錯,而且又喜歡文學和老物件,加之在很長一段時期内,他們家距故宮博物院不遠,所以他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大量接觸各類老物件,并有大量的時間和故宮博物院的大佬們呆在一起,所以他在識别古董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學習優勢。古董行業是個經驗性非常強的行業,真與僞、年代近與遠等等很多細節,是隻有真正長期浸淫其中,才能識别得準的。馬未都的天生興趣和得天獨厚的成長環境,為他後來在古董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馬未都和大收藏家王世襄
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一組四扇屏。起因是他有一次逛王府井時,偶然看到有人在賣一組四扇屏,基于對老物件的強烈而敏銳的感知,他認定這組四扇屏是真正的古董,并且賣家很顯然并不知道它的來曆,雖然賣家标價4000元,這個價格在當時月人均工資40元的大環境下已經幾乎等同于天價,但馬未都心裡非常清楚,這組四扇屏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後來經過讨價還價,賣家同意把價格降到1600元,但馬未都依然付不起,因為他身上隻有50塊錢。基于對自己男人的信任,馬未都的妻子做出了一個令他下定決心一輩子對其不離不棄的決定:賣掉家裡唯一的大件家電——電視機,總算是湊夠了買這組四扇屏的錢。
後來這組四扇屏就一直擺放在馬未都的觀複博物館裡,盡管在馬未都的收藏之路上,為了回籠資金購置新的藏品,他不斷地進行着買進賣出藏品的活動,但這組四扇屏他卻從未有過賣掉換錢的打算。按老馬的說法:這是他的初戀,也是他和夫人感情的見證。
年輕時期的馬未都和他的妻子賈宏偉
上世紀八十年代,按老馬的說法,那是一個收藏愛好者的蜜月時期,因為那一個階段能夠被拿出手賣掉的物件,基本上都是老物件,幾乎沒有仿品,而且其價格低到簡直讓人覺得痛心的程度,往往一件後來價格賣到上幾十萬甚至數百萬、上千萬的東西,在當時幾十塊、幾百塊,最多幾千塊錢就可以買到。
馬未都在後來他所制作的系列劇《觀複嘟嘟》裡曾經說過一件事兒,說是一對小年輕結婚時想要添置一台電視機,但家裡又拿不出買一台電視機的錢,于是二人就将家裡老人留下的一組櫃子賣給了一家古董店,然後高高興興地拿着錢去電視機去了。馬未都說當時他就在那家店裡,看到這一幕,他覺得心裡疼得要滴血,因為那組櫃子如果要是留到十年後,其價格可以買到一家電視機廠!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一集的時候,我的心裡感受,和老馬是一樣一樣的!這也讓我真正認識到了一點:留給子女再多的東西,都不如讓他們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馬未都的成功,有運氣的成分,有天時的成分,有家世背景的成分,但有一點不可否認:他的興趣和他的勤學好問,其實才是支撐他走到現在的成功殿堂的最主要因素,否則那麼多和他同時代搞收藏的人物,為什麼隻有包括他在内廖若晨星的幾位大咖,走到了自己開博物館的收藏階段呢?
馬未都和王剛等收藏家
現在的馬未都,博物館都已經開了好幾家,其全部藏品據評估已達70億美元,妥妥的人生赢家。但老馬自己卻說自己其實隻是個捧着金飯碗要飯的人,因為他的所有收藏都是他和他夫人成年累月省吃儉用,一分一毛地攢錢買回來的。這話可能有誇大成分,但老馬成名很早,但成了名且有了錢後,并未曾有過很多暴發戶的行徑,也沒有過任何绯聞和不良報道見諸媒體,但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老馬是一個心性很好,并且對自己的事業有着不懈追求的真正做事業的人。馬未都從一個隻有四年級學曆的極低起點出發,經過不懈地努力,完成了從半文盲到文藝青年,再從文藝青年到收藏大家的人生轉變。他的成功雖不可複制,但卻有很多可以借鑒之處。
馬未都和妻子賈宏偉
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其一生之中,都至少有一次入寶山的機會,就看你有沒有抓住這次機會的品性。如果你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就算放一堆黃金在你面前,你可能都不一定願意動動手把它收進自己的錢櫃裡,那最終這堆黃金就一定會被别的人帶走。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但很多人都隻看到了這個道理淺顯的層面,而沒有去認真思索過這個道理的深層次的内涵。
人生成功的機會,對每個人其實都是平等的,隻看你願不願意為成功而付出努力,并且是不懈地努力,這才是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的真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