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望寫春的賞析

春望寫春的賞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03:59:05

作者:聶橋

我們一些人,包括某些知名的專家在研究《紅樓夢》時,太缺乏“咬文嚼字”的認真精神,往往是連文本的字面含義都沒搞懂就寫文章,這樣的研究不跑偏就奇怪了。我今天就以元春的判詞中最後一句“虎兕相逢大夢歸”,來說說它的典出和隐含的深意。先說明一下,“虎兕相逢”是夢稿本、靖藏本、己卯本的說法,而甲戌本、庚辰本等是“虎兔相逢”,本文不辨析到底是“虎兕相逢”,還是“虎兔相逢”,隻以夢稿本為準。

春望寫春的賞析(虎兕相逢大夢歸)1

夢稿本書影

要想搞通此句的原始含義。“虎兕相逢”四個字至關重要,因為以“大夢歸”來代指“逝去”是沒有任何疑義的。看了一下有關文章,大家基本認為“兕”是代指猛獸,“虎”和“兕”兩種猛獸碰到一起也就造成了傷害。這樣說看似很有道理,但卻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兕”并非是猛獸的代表,人們在談論猛獸時常常采用的組合也是“虎狼”、“虎豹”、“豺狼”等等。“兕”僅僅是犀牛一類獸的總稱,字的上部分象征着牛角。最初出現在《山海經》中“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兕雖然也是一種野獸,但卻并沒像虎狼那樣的不良記錄,甚至它還是上古的一種瑞獸。民間流傳着“逢天下将盛,而現世出”的說法。在《西遊記》中,兕還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這樣一來,《紅樓夢》中把兕和虎放在一起,讓人略覺不合理。而這一點恰恰被紅學的一些研究者所忽略。

(兕)

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解決。因為“虎兕”并用明顯是在用典,典出儒家先聖孔子的《論語·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颛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則将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于邦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颛臾,而在蕭牆之内也。”

春望寫春的賞析(虎兕相逢大夢歸)2

季氏,又稱季孫氏,春秋後期魯國權臣,三桓(魯桓公的後代季孫、孟孫、叔孫氏)之首。他要派兵去攻打魯國的附屬國颛臾。孔子得信後,埋怨被派去輔佐季氏的學生冉有和子路沒能制約季氏的野蠻行為。“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意思是,眼看着季氏用武力而不是仁治解決問題,如同讓老虎和兕脫離了牢籠,兩個學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個典故告訴了我們,季氏儀仗着手握着兵權,執意發動戰争,就猶如“虎兕出狎”,通俗一點說就是猛獸脫離了牢籠,要為害一方了。同時孔子認為牢籠的管理者對“虎兕出狎”負有重大責任,他的兩個學生沒有能夠及時制止“虎兕”越界行為,這是典型的禍起“蕭牆”。

這樣,我們就完全清楚了,“虎兕相逢”就是“虎兕出狎”的翻版。放任猛獸的結果就是發動一場戰争。如果按照這個典故的寓意,那麼,元春的結局應該是死于戰亂。而胡适紅學因為定錯了《紅樓夢》的時代背景和作者,他們把《紅樓夢》往乾隆朝曹家家事上解讀,就不知“虎兕相逢”是何意,歪解《紅樓夢》誤導讀者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

校對:王華東 至真齋主 編輯:潇湘夜雨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端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歡迎關注"吳氏紅學"頭條号,欣賞更多吳氏紅學精品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