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人生》,本書中文版約14.5萬字,我會用5期的内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1期。
革命先輩李大钊曾說:“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處在青春歲月裡的人是人生的王者,擁有着燦爛的年華。但年輕時候通常做出的選擇,往往隻看到眼前的利益。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青春時的選擇,可能會決定自己一生的命運。
《人生》這本書告誡我們,青年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應該更加慎重。因為人生要緊處往往就隻有幾步,而這幾步大多數都在年輕的時候。
這本書講述了以高加林為代表的農村青年,在時代的洪流裡不斷掙紮向上的故事。
在他的一生中,曾當過民辦教師、縣裡通訊員等體面的工作,也曾做過地地道道的農民。除此之外,還夾雜着他與劉巧珍和黃亞萍之間的愛恨糾葛。
這部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深刻思索,作者路遙,原名王衛國,出生在陝北榆林的一個農民家庭。
他做過農民、小學教師,後來成為了一名職業作家。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8年完成百萬字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這部中篇小說《人生》寫于1982年,作品出版後被改編成為同名電影,獲得了第八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
或許是天妒英才,路遙還沒有來得及寫太多作品,就因為身體疾病的原因而離開了人世,享年42歲。可是,路遙的文字卻像火一樣,為掙紮在寒冷、苦難和迷茫的人們,帶去溫暖的光亮。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随作者的腳步,去尋找人生岔路上的新方向。
01在這個祖祖輩輩面朝黃土的高家村,出了一個知識分子,他就是我們的男主人公高加林。
高加林愛讀書,愛念報,為了讓他安心上學,父母總是縮衣減食。
不過,志向遠大的高加林在念完高中後沒考上大學,這讓他一度頹喪。
好在村裡的小學缺一個民辦教師,高加林因為學問高當上了教學先生。這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職業,村裡人見他都稱他為高老師。
然而,這世間的幸運怎麼會長期眷顧一個人呢?在一個陰雲密布的夜晚,高加林從公社開完會回到家,一頭紮進了自家的窯洞裡。
父母見到兒子歸來滿心歡喜,父親湊到煤燈前,打掉一朵燈花,讓窯裡亮堂些。母親張羅着給他炒雞蛋、烙白面餅。
高加林可沒有心情看書、吃飯,因為他民辦教師的資格被拿掉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母親舀面的瓢一下子掉在鍋台上,摔成了兩瓣,父親問誰頂替了他。
“誰!誰!再有個誰!三星!”高加林氣憤地回答着父親。
三星是高家村大隊書記高明樓的二兒子,如今剛剛高中畢業,心疼兒子的高明樓,不想讓三星再去做農民,就通過運作,拿掉了高加林的民辦教師職位,讓兒子三星頂了上去。
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忍不住哭起來,兩行渾濁的眼淚在滿是皺紋的臉上流淌着,母親也在無聲地啜泣着。
高加林聽見父母的哭聲,猛地跳了起來,眼睛裡閃爍着可怕的兇光,表示自己豁出這條命,也要和高明樓拼個高低。
看着紅了眼的兒子,父親慌了,他跳下了炕,和老伴一起抱住高加林,央求道:“你可千萬不要闖亂子呀!人家通天着哩!公社、縣上都踩得地皮響……我老了,争不得這口氣了,你還嫩,招架不住人家的打擊報複……”
高加林渾身硬得像一截木樁子,鼻子和嘴裡都噴着熱氣,根本不聽父母的勸告,使勁地向外掙脫着。但父母的手抓他抓得更緊了,母親搖搖晃晃地幾乎要摔倒,還說要給高加林跪下。
面對可憐又無助的父母,高加林心軟了,鼻子一酸說自己不告了。
02從那天之後,高加林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他不願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就躲在家裡不出門。
一個月之後,他看到母親滿頭的白發和佝偻的身子,覺得自己實在不像話,兩個老人整天在地裡操勞,而自己待在家裡鬧情緒。
作為莊稼人,不出山勞動,這是叫人瞧不起的行為。高加林覺得再痛苦,也不能自暴自棄。
他必須正視自己,接受新身份,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就在高加林決心出山的時候,他遇見了馬店村的生産隊長馬栓。馬栓心地善良,雖然不識字,卻是種莊稼和搞買賣的一把好手。
當天,馬栓一反常态,穿着新衣服,推着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車上還纏着花花綠綠的塑料袋,高加林調侃他像個新女婿。
馬栓紅着臉,笑着說看媳婦劉巧珍去。劉巧珍長着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是整個村裡公認最好看的女子。
告别了馬栓後,高加林順着劉立本,想到了劉立本的親家高明樓,心裡感到不安。他覺得自己在村裡肯定會一直被打壓,得逃離這個村子,才能夠擁有廣闊天地。
高加林回家後,在衣櫃裡找到了二叔從新疆部隊寄回來的軍上衣。他決定給二叔寫封信,述說現在的處境,看看二叔能否給他在新疆找個工作。
這個想法令他興奮不已,于是他高興地出門,準備去河道暢遊一番。
在河邊,他遇到了劉巧珍,劉巧珍從草框裡拿出有點發黃的甜瓜,送到高加林的手中。
劉巧珍還想跟高加林說話,但看高加林那副不太想理人的樣子,猶豫了下,走了。
父親叫他回家吃飯,并讓他明天去縣城賣白馍換錢。高加林想到這樣一來,明天就能夠把信郵寄給二叔,答應了下來。
03第二天,高加林挽着一籃子白面馍,順着公路往縣城走。沒走幾步,他就後悔了,他突然感覺自己現在就是一個鄉巴佬,與之前的教師身份根本沒法比。
想到這裡,可憐的自尊心開始作祟,折磨得他内心恐慌。可是,這一切都毫無辦法,是嚴峻的生活将他逼到了這條路上。他隻能提着馍,低着頭,匆匆向縣城走去。
臨到縣城的時候,他想起了父親在臨走的時候吩咐他,賣馍的時候一定要吆喝。可是他怎麼才能夠喊出來,他先到一個無人的岔路上練了一下,“白蒸馍哎!”這一聲怪叫似乎不是從人嘴裡發出來的。
高加林回到人頭攢動的集市上,還是不能鼓起勇氣去吆喝賣馍,而且他更害怕自己當時的處境被熟人看見。
怕什麼來什麼,他遇到了高中同學黃亞萍和張克南。高加林頓時覺得全身的血一下子都向臉湧上來了,他恨不得把白面馍一下子扔掉沒有人的地方。
可是,這一切都來不及了,黃亞萍和張克南顯然是看見了高加林,正朝着他走來。
一番交談之下,高加林才知道原來曾經的同窗,而今早已經成為縣裡有頭有臉的職員。張克南在副食公司當上了主任,而黃亞萍憑借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成為了縣播音員。兩個地位相當的年輕人,早已經談起了戀愛。
看着光鮮亮麗的同學,高加林的自尊心着實被踐踏了,他實在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來賣馍的,隻能撒謊說自己是來走親戚的。
分别的時候,高加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校園生活。原本他和黃亞萍在學校經常在一起讨論詩畫、小說、音樂、繪畫或者國際問題,也有人曾議論他倆的長長短短。但高加林知道,自己的出身比不上黃亞萍,不由得産生了難以克服的自卑感。
往事已随風,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把馍賣掉,好去換點燈油和鹽,這是殘酷的現實教會他的生存之道。
高加林從一個民辦教師變成了農民,這對于一個心懷夢想的年輕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地位的降低,同時也踐踏了高加林那可憐的自尊心。再遇老同學,對比之下,高加林更加地懷念起那個曾經胸懷大志的自己。
就在高加林愁眉不展時,一個人的出現,幫助他解決了難題。這個人是誰呢?讓我們期待下期的解讀。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