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偉大和獨特之處就在于它無處不在,既有能駐于廟堂之上的儒家經典,也有流傳民間和路人張口閉口的紅塵中。文化存在生活中,自然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雅小雅隻是人們給文化進行了歸類而已,而不應該是分出高低貴賤。
中國民間文化一直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中華五千年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文化中,民間文化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涉及到生活的各個角落。是普通人在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道德标準和行為規範。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是我們生活中一直應用的一句俗語,在我們現在人的意識中,這句“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多少帶有一定的貶義和嘲笑的意思,意思是這個人有些虛僞和自戀。在中國固有的意識中,謙遜低調是做人做事的潛在标準,一旦這個人過于做出一些想要表現自己或者突出自己的舉動來,在中華文化潛有的道德評判标準裡,這個人就屬于出頭的椽子,出頭鳥之類的。這類人不僅得不到别人的賞識,還會被當做不安分守己的典型。
近年來,中國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大,中國人也開始在生活和工作中開始表現自己,讓自己的光芒能凸顯出來,然後被人賞識,得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中王婆買的到底是什麼瓜,他為什麼要“自賣自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
王婆相傳是宋神宗時代西夏人,他本名不叫“王婆”,而是叫“王坡”,是個七尺男兒。這王坡本是一個水果販子,主要經營當時産自西夏的哈密瓜。
哈密瓜,當時并不叫這個名字,而是被中原人士叫作“胡瓜”,就如同中原人稱北方少數民族人一樣,當時稱北方少數民族為“胡人”。所以人們稱這個在中原見不到的外表看着粗糙無光澤的瓜為“胡瓜”。而當時王坡買的就是這種不起眼的東西。
現在,哈密瓜已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但在交通還不發達的古代,像哈密瓜這種産自西域的水果是屬于皇朝貢品。清末詩人蕭雄在《西疆雜述詩》對哈密瓜的品質特征做了如下描述:“圓而長,兩頭微銳,皮多,或間青花成條,隐若有瓣,按之甚軟,剖則去瓤食肉,多桔紅色,香柔如泥,甜在蔗蜜之間,爽而不膩,惟止渴較遜。詩人對哈密瓜進行了詳細的描寫額,從外形到色澤,再到口感,可見哈密瓜是很受人們喜愛的。
那麼王坡為什麼要自賣自誇呢?因為地域及生活習慣等的差異,哈密瓜在剛開始傳到中原後,因為外表不像中原的西瓜那樣光鮮,所以很少有人前來購買,而作為一個水果販子,王坡自然想讓哈密瓜賣得好。于是,王坡就一邊賣瓜,一邊給過路的人講解哈密瓜的各種好處,以及它的價值。
普通老百姓當然不懂得這種營銷模式,隻覺得這個人啰裡啰嗦,就給他起了外号叫“王婆”,意思是像個女人那樣啰嗦。
但王坡這個人偏不信邪,也不管他人的眼光和指責,依然采用“自賣自誇”的營銷模式。有一天,宋神宗經過的時候,聽到他一邊賣瓜,一邊對哈密瓜做介紹,于是出于好奇就上前買了哈密瓜品嘗,發現哈密瓜汁多味美,是中原西瓜沒有的甘甜。于是就問王坡,你的瓜這麼甘甜,為什麼還要如此賣力的叫賣?王坡說,哈密瓜初入中原,很多人看它外表粗糙,便不知道它真實的味道,我隻有這樣一遍一遍的介紹它的好處,才有人前來購買。
宋神宗聽後,很有感觸,于是就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有何不可?
後來,哈密瓜不僅在中原被更多的人接受,王坡的營銷模式也被很多人模仿,成為一種新的買賣模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