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杜甫秋夜将曉出籬門

杜甫秋夜将曉出籬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6:21:23

杜甫秋夜将曉出籬門(贈衛八處士杜甫)1

贈衛八處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未及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詞句注釋

⑴衛八處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處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處士的排行。

⑵動如,是說動不動就像。參(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傳·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征讨。後帝不臧,遷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商星居于東方卯位(上午五點到七點),參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點到七點),一出一沒,永不相見,故以為比。

⑶蒼,灰白色。

⑷“訪舊”句,意謂彼此打聽故舊親友,竟已死亡一半。訪舊,一作“訪問”。

⑸“驚呼”句:有兩種理解,一為:見到故友的驚呼,使人内心感到熱乎乎的;二為:意外的死亡,使人驚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難受。驚呼,一作“嗚呼”。

⑹成行(háng),兒女衆多。

⑺“父執”:詞出《禮記·曲禮》:“見父之執。”意即父親的執友。執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乃未已,還未等說完。

⑼“兒女”一作“驅兒”。羅,羅列酒菜。

⑽“夜雨”句:與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範逵的故事有關。林宗自種畦圃,友人範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湯餅以供之。《瓊林》: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尋梅,孟浩然自娛興雅。

⑾“間”:讀去聲,攙和的意思。黃粱,即黃米。新炊是剛煮的新鮮飯。

⑿主,主人,即衛八。稱就是說。曹植詩:“主稱千金壽。”

⒀累,接連。

⒁故意長,老朋友的情誼深長。

⒂山嶽,指西嶽華山。這句是說明天便要分手。

⒃世事,包括社會和個人。兩茫茫,是說明天分手後,命運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極言會面之難,正見令夕相會之樂。這時大亂還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覺。根據末兩句,這首詩乃是飲酒的當晚寫成的。

白話譯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離不易相見,就像參星商星實在難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個什麼吉日良辰,讓我們共同在這燭光下叙談。

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鬓如霜。

昔日往來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蕩不得不連聲哀歎。

沒想到我們已分别廿個春秋,今天還能親臨你家裡的廳堂。

相分别是你還沒有結婚成家,倏忽間你的子女已成幫成行。

他們彬彬有禮笑迎父親老友,親切地詢問我來自什麼地方?

還來不及講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兒女快把酒菜擺上。

冒着夜雨剪來了青鮮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黃米飯讓我品嘗。

主人感慨見面的機會太難得,開懷暢飲一連喝幹了十幾杯。

一連喝幹十幾杯還沒有醉意,令我感動你對老友情深意長。

明日分别後又相隔千山萬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緒難斷。

【創作背景】

此詩大概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作華州司功參軍時所作。乾元元年(758年)冬天,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冬天杜甫曾告假回東都洛陽探望舊居陸渾莊。乾元二年三月,九節度之師潰于邺城,杜甫自洛陽經潼關回華州,衛八的家就在杜甫回轉時經過的奉先縣。在奉先縣,杜甫訪問了居住在鄉間的少年時代的友人衛八處士。一夕相會,又匆匆告别,産生了亂離時代一般人所共有的人生離多聚少和世事滄桑的感歎,于是寫下這動情之作贈給衛八處士。

【作品鑒賞】

此詩寫久别的老友重逢話舊,家常情境,家常話語,娓娓寫來,表現了亂離時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滄海桑田”和“别易會難”之感,同時又寫得非常生動自然,所以向來為人們所愛讀。

開頭四句說:人生動辄如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今夕又是何夕,咱們一同在這燈燭光下叙談。這幾句從離别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強烈的人生感慨帶入了詩篇。詩人與衛八重逢時,安史之亂已延續了三年多,雖然兩京已經收複,但叛軍仍很猖獗,局勢動蕩不安。詩人的慨歎,正暗隐着對這個亂離時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顔的變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離時兩人都還年輕,而此時俱已鬓發斑白了。“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兩句,由“能幾時”引出,對于世事、人生的迅速變化,表現出一片惋惜、驚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詢問親朋故舊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間了,彼此都不禁失聲驚呼,心裡火辣辣地難受。按說,杜甫這一年才四十八歲,親故已經死亡半數很不正常。如果說開頭的“人生不相見”已經隐隐透露了一點時代氣氛,那麼這種親故半數死亡,則更強烈地暗示着一場大的幹戈亂離。“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詩人故意用反問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無幸存的欣慰,又帶着深深的痛傷。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則轉為叙事,而無處不關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歲月的過去,此番重來,眼前出現了兒女成行的景象。這裡面當然有倏忽之間遲暮已至的喟歎。“怡然”以下四句,寫出衛八的兒女彬彬有禮、親切可愛的情态。詩人款款寫來,毫端始終流露出一種真摯感人的情意。這裡“問我來何方”一句後,本可以寫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詩人隻用“問答乃未已”一筆輕輕帶過,可見其裁剪淨煉之妙。接着又寫處士的熱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來的春韭,飯是新煮的摻有黃米的香噴噴的二米飯。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辦的家常飯菜,體現出老朋友間不拘形迹的淳樸友情。“主稱”以下四句,叙主客暢飲的情形。故人重逢話舊,不是細斟慢酌,而是一連就進了十大杯酒,這是主人内心不平靜的表現。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動,當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長”,概括地點出了今昔感受,總束上文。這樣,對“今夕”的眷戀,自然要引起對明日離别的慨歎。末二句回應開頭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複會;明日之别,後會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詩人是在動亂的年代、動蕩的旅途中,尋訪故人的;是在長别二十年,經曆了滄桑巨變的情況下與老朋友見面的,這就使短暫的一夕相會,特别不尋常。于是,那眼前燈光所照,就成了亂離環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時光,就成了烽火亂世中帶着和平甯靜氣氛的僅有的一瞬;而蕩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對于紛紛擾擾的殺伐争奪,更顯出光彩。“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被戰亂推得遙遠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來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燭光融融、散發着黃粱與春韭香味、與故人相伴話舊的一夜,對于飽經離亂的詩人,是多麼值得眷戀和珍重啊。詩人對這一夕情事的描寫,正是流露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它使讀者感到結束這種戰亂,是多麼符合人們的感情與願望。

這首詩平易真切,層次井然。詩人隻是随其所感,順手寫來,便有一種濃厚的氣氛。它與杜甫以沉郁頓挫為顯著特征的大多數古體詩有别,而更近于渾樸的漢魏古詩和陶淵明的創作;但它的感情内涵畢竟比漢魏古詩豐富複雜,有杜詩所獨具的感情波瀾,如層漪叠浪,展開于作品内部,是一種内在的沉郁頓挫。詩寫朋友相會,卻由“人生不相見”的慨歎發端,因而轉入“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時,便格外見出内心的激動。但下面并不因為相會便抒寫喜悅之情,而是接以“少壯能幾時”至“驚呼熱中腸”四句,感情又趨向沉郁。詩的中間部分,酒宴的款待,沖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帶給詩人幸福的微醺,但勸酒的語辭卻是“主稱會面難”,又帶來離亂的感慨。詩以“人生不相見”開篇,以“世事兩茫茫”結尾,前後一片蒼茫,把一夕的溫馨之感,置于蒼涼的感情基調上。這些,正是詩的内在沉郁的表現。如果把這首詩和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對照,就可以發現,二者同樣表現故人淳樸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時代氣氛,詩人的感受和文字風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靜而愉悅,連文字風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則是悲喜交集,内心蘊積着深深的感情波瀾,因之,反映在文字上盡管自然渾樸,而仍極頓挫之緻。

作者簡介

杜甫秋夜将曉出籬門(贈衛八處士杜甫)2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名師解讀 | 崔颢《長幹行》:邂逅相遇,适我願兮

名師解讀丨蘇轼《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誰道人生無再少?

名師解讀 | 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