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畫家代表人物?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芈,祖居太原,後遷湖北襄陽,谪居潤州(現江蘇鎮江),時人号海嶽外史,又号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轼、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宋代畫家代表人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芈,祖居太原,後遷湖北襄陽,谪居潤州(現江蘇鎮江),時人号海嶽外史,又号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轼、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
米芾所書《蜀素帖》,亦稱《拟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米友仁(1074-1153),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兒,晚号懶拙老人,山西太原人,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宋朝畫家,系北宋畫家米芾長子,世稱"小米"。
宋徽宗趙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甯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太後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号為"建中靖國"。
宋徽宗即位之後啟用新法,在位初期頗有明君之氣,後經蔡京等大臣的誘導,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後來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匆匆禅讓給太子趙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
他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稱"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采納,北宋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并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黃居寀(933-993後),五代。字伯鸾,成都(今屬四川)人,黃筌季子。擅繪花竹禽鳥,精于勾勒,用筆勁挺工穩,填彩濃厚華麗,其園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過乃父,與父同仕後蜀,為翰林待诏。嘗合作殿廷牆壁,宮闱屏蔽,不可勝記。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祿丞,委以搜訪名畫,鑒定品目,一時侪輩莫不斂。
居寀與其父畫格均富麗濃豔,适合宮廷需要,故黃氏在畫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畫家要入畫院,一時俱以黃氏畫風為優劣取舍标準。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時年六十一,在聖興寺畫有《龍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畫。
宣和畫譜》著錄其作品有《春山圖》《春岸飛花圖》《桃花山鹧圖》等332件。傳世作品有《竹石錦鸠圖》冊頁,《山鹧棘雀圖》軸,絹本,設色,縱99厘米,橫53.6厘米,上方有宋趙佶題“黃居寀山鹧棘雀圖”8字,橫書,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其兄居實、居寶都有畫名,但英年早逝。 黃居寀傳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圖》,畫數隻神态各異的山鹧俯仰偃息于坡岸窠石間,設色富麗,筆緻工整。雀鳥體态雖從寫生出但稍顯闆滞。黃家花鳥雖注重寫生,但因過分強調花鳥的象征功能和固定的勾線填色模式,反而使本由寫生而來的對象缺乏生氣,成為徒具富麗外表的動植物标本,這顯然與宋人要求在親近自然的視覺方式中參悟自然的理想相悖,因而黃家宗尚在後來遭到畫院内外挑戰。 但在宋初,黃家畫風的主導地位仍十分穩固,以至于五代花鳥畫的另一傳統“徐熙野逸”的傳人徐熙之孫徐崇嗣隻能以妥協方式才能在畫院中立足。這種妥協方式導緻了一種新的花鳥畫法“沒骨法”。“沒骨法”将徐熙得以水墨暈染為造型手段的“落墨花”轉變成以色彩為主的暈染方法,既保存了徐熙“迹與色不相映”的基本風格,又部分迎合了富麗精工的宮廷趣味。在北宋中期的時間範圍大緻為英宗、神宗和哲宗時期(1064~1100年)。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轼是從表兄,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轼敬重。
李公麟(1049~1106),舒州(今安徽桐城)人,宋代傑出畫家。字伯時,号龍眠居士,享年五十七歲。熙甯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李龍眠即李公麟,字伯時,因桐城縣北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
出身名門大族,家藏古器名畫法書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鑒,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彜皆能考訂世次,辨别款識。長于詩文,行楷書有晉人風範。與王安石、蘇轼、米芾、黃庭堅為至交,系驸馬王诜之座上客。熙甯三年(1070)中進士,為中書門下省删定官,後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病死告老,居家鄉桐城龍眠山,号龍眠居士。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雲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着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幹。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
馬遠(1140年-1225年),字遙父,号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于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繪畫大師。
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甯宗兩朝畫院待诏。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态。樓閣界畫精工,且更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浪圖》《西園雅集圖》等。
範寬(約950-約1032),又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宋代繪畫大師。因為性情寬厚豁達,時人稱之為"寬",遂以範寬自名。範寬、董源、李成,并稱"北宋三大家"。藝術成就使得範寬與李成齊名,并稱"李範",又與同為華原人的柳公權合稱"柳範"。
溪山行旅圖
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隐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于水邊置大石巨岩,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2004年,美國《生活》雜志将範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夏圭(生卒年不詳),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繪畫大師。"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畫人物,後來以山水著稱。他與馬遠同時,号稱"馬夏"。甯宗時任畫院待诏,受到皇帝賜金帶的榮譽。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範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然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但卻喜用秃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于調節水分,從而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後趁濕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被稱作泥裡拔釘皴。傳世作品有《溪山清遠圖》《西湖柳艇圖》《雪堂客話圖》等。
溪山清遠圖
趙伯駒(約1120年-約1182年),字千裡,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南宋著名畫家。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孫。宋室南渡後流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後以畫扇為宋高宗趙構賞識并予召見,曾官至浙東兵馬钤轄。工畫山水、花果、翎毛,筆緻秀麗,尤長金碧山水。遠師李思訓父子,筆法纖細,直如牛毛,極細麗巧整的風緻,建南宋畫院的新幟。
李唐(1066-1150),南宋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賣畫為生, 宋徽宗趙佶時入畫院。南渡後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诏。擅長山水、人物。變荊浩、範寬之法,蒼勁古樸,氣勢雄壯,開南宋水墨蒼勁、渾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簡,用筆峭勁,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畫水尤得勢,有盤渦動蕩之趣。兼工人物,初師李公麟,後衣褶變為方折勁硬,自成風格。并以畫牛著稱。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并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清溪漁隐圖》《煙寺松風》《采薇圖》等。
萬壑松風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