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女婿和姑爺這兩個稱謂,在姻緣親戚關系中,都是同一人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稱呼。可是,正是這不同的稱謂,卻包含着不盡相同的人文文化内涵,同時還能道出人際關系的微妙之處來。那麼,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到底是什麼意思吧?貌似很誇張,其實,實際情況很客觀現實。
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的意思是這樣的,嶽父母在世時,女婿永遠是嬌客,“一個女婿半個兒”嘛,他們即使再貧窮,也總是會盡力而為,很好地招待女婿吃好喝好,把肚皮子撐起來,并達到酒足飯飽的程度。可是,當嶽父母不在了,在大小舅子或内子侄的眼裡,不過就是姑爺而已,而姑爺上門一般招待即可,既不可能做到把姑爺餓死的誇張地步,也不可能像嶽父母那樣盡心盡意了。如果是在過去,哪怕姑爺窮到餓肚子,大小舅哥也不太可能像嶽父母那樣全力幫助他的。
由此可見,這句俗語似乎大有事過境遷,人走茶涼的味道和意思在裡面。不過,在過去生活貧困,物資緊缺的窮苦時代裡,人情冷暖,比較勢利講實際,也在所難免。當然,這仍然還是要由親戚之間的相處關系,親情程度如何來決定的。而在古代,對于女婿和姑爺這兩個稱謂,在一定的情況和語境中,還真的不是可以随便稱呼的。女婿是女兒的丈夫,向别人介紹時說,這是我家的女婿。别人在做介紹時則說,他是某某家的姑爺。而更官方和文雅的稱謂則可能是,乘龍快婿、東床快婿、金龜婿等等。總之,都是為了表示尊重和客氣。
雖然現代人在這一點上不是太講究了,但是多少還是有所區别的。為了女兒的幸福和睦,嶽父母總是會熱情招待前來做客的女婿的,勢必會準備上豐盛的宴席。而姑爺就有所不同了,嶽父母固然也稱女兒的丈夫為姑爺,可是一般情況下,姑爺則是内子侄們對姑姑丈夫的尊稱。我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民俗習慣不盡相同,有些地方的嶽父母是在女兒新婚時稱其丈夫為女婿,而有了孩子後,就會被叫做姑爺了。因此,女婿可看作是新人,而姑爺則是舊人了。對于新女婿嶽父母自然會客客氣氣,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時間一長,新人變成了舊人,也就沒那麼多熱情和客套了。尤其是嶽父母去世後,情況更是如此了。
綜上所述,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雖說得太誇張了點,但也客觀地揭示了親情之間的微妙變化,更是說明了“相處易,久處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的道理。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