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怎麼比較容易得?腎髒,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過濾,解毒器官身體内的毒素需要通過腎髒的過濾後,才能被及時排出體外可以說,隻有腎髒健康了,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結石怎麼比較容易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腎髒,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過濾,解毒器官。身體内的毒素需要通過腎髒的過濾後,才能被及時排出體外。可以說,隻有腎髒健康了,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可是腎髒裡長了石頭——【腎結石】
疼痛難忍,怎麼辦!
今天,小編就來和你聊一下
腎結石的“導火線”——【草酸】
► 草酸
草酸是廣泛存在于動植物内的有機酸,草酸根離子可分别與鉀、鈉、鎂、鈣離子形成草酸鹽,其中草酸鈣不溶于水。
► 人體草酸的來源
➤外源性:直接從食物中攝入,其普遍存在于植物及植物生長的果實等中。
➤内生性:身體裡代謝,在肝髒内轉化形成。
➤維生素C:不需要酶促反應直接可以轉化為草酸。
其實,每個植物也不希望自己被吃掉
大多數植物都含有抵抗捕食者的抗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質
其中之一就是草酸和草酸鹽
草酸是植物中發現的有機化合物
是植物的防禦機制
草酸排洩的具體過程
草酸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排出體外
一種是通過尿液排出體外
另一種是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1
腎髒➟尿液
經腎髒排洩到尿液中的草酸50%來源于肝髒代謝産生,另50%來源于食物攝入。
當血液草酸水平升高,相應腎髒排洩草酸增加;
當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低于 30-45 ml/min/1.73m2,腎髒排洩草酸能力下降,不能維持血草酸穩定,濃度升高,大于30umol/l;當血草酸濃度>50umol/l,提示原發性高草酸尿症。
2
腸道➟糞便
腸道有一種細菌叫産甲酸草酸杆菌(即食草酸杆菌),寄生在人體結腸并以分解草酸作為唯一能量來源;
與腸道中的鈣離子結合成不可吸收的草酸鈣結晶,随糞便排出;
腸道可以分泌草酸(受腸-腎軸調控)。
對于草酸,腸道也有自己的調控系統
以維持草酸的平衡
腎功能下降,草酸排洩能力下降,或其他原因導緻的血草酸水平上升(如食物攝入增加),刺激腸道分泌草酸增加,以維持血草酸水平穩定。
影響腸道對草酸吸收的因素
腸道對草酸的吸收率大約為2.2-18.5%
吸收率>15%被認為存在腸道草酸高吸收
而腎結石患者腸道吸收草酸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影響腸道草酸吸收的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影響腸道草酸吸收的因素
1、腸道鈣的攝入,同時攝入适量的鈣可與食物中的草酸結合成不溶性草酸鈣結晶,從而減少草酸的吸收;
2、胃腸道蠕動,蠕動快可減少草酸在腸腔停留時間,吸收減少;
3、腸道菌群,可分解草酸的菌群,豐度越高,降解草酸越多,吸收減少;
4、草酸生物利用度,即攝入食物中可溶性草酸的比例,可溶性草酸含量越少,吸收越少;
5、腸道内在吸收草酸的能力,與草酸轉運蛋白相關(SLC26家族);
6、膽汁酸和脂肪酸(脂肪吸收不良/脂肪瀉)可增加腸粘膜對草酸的滲透性;
7、脂肪酸可與腸腔中的鈣離子結合,導緻與可溶性草酸結合的鈣離子減少,促進草酸的吸收。
草酸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血液中草酸水平明顯升高後,對人體具有毒性
除了極容易形成腎結石外
還可以導緻内髒器官出血、腎功能損害
口腔和胃腸道粘膜破壞等
研究報道一般人草酸攝入量為70-900mg/天,但對素食者或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則可能超過1000mg/天。
對于草酸的攝入也一定要控制
尿液草酸排洩量>25mg/24h
草酸鈣腎結石形成風險增加
如>40mg/24h
則要考慮原發性或繼發性高草酸尿症
原發性高草酸尿是一種常染色體隐性遺傳疾病,基因突變導緻肝髒某些代謝酶的功能變化,使合成草酸的前體物質乙醛酸顯著增加所緻。
對于個人每天攝入量最好以以下标準為參考
以40mg草酸排洩量推算,其中約20mg來源于食物,如果以10%的吸收率(中位水平)計算,則每天食物中可溶性草酸量應該控制在200mg以内。
如果以25mg安全排洩量推算,每天攝入食物中可溶性草酸量應該控制在125mg以内。
然而,影響腸道吸收草酸的量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
具體情況還需以個人因素适度控制攝入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