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二”之源,“中二”這個詞就是日本的流行文化中誕生而來,意思大概指的是中學二年級獨有的,在價值觀,世界觀的成型和成長階段産生的還沒有完全脫離幼稚,但又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和行動的處世觀念。日本的動畫片經常會以初中或者高中生作為主人公,發生的故事大都脫不開這個年齡段。
但是實際上,和那些老的國産動畫相比,即便是大學生畢業後,或者工作後,甚至成家,要肩負養家糊口的重任,也依然願意每周抽時間補番,為什麼日本動畫明明看起來這麼“中二”,但卻有這麼多國人喜歡日本動畫呢?日本動畫不會讓人覺得這麼幼稚和違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故事從一開始就是成年人的思維
日本動畫大都改編自漫畫,輕小說,漫畫的門檻較高,不僅需要編織漂亮的故事,更要注重故事的邏輯性,還要有足夠的“畫力”來表現自己的内容;而輕小說相對來說門檻要低,但是優秀的輕改作品會更加注重思想上的,一些漫畫上不适合表現的内容。而且撰寫這些輕小說的成年人,從一開始就是以成年人的思維在寫故事,而不是像一些過去的國漫,從一開始就是以小孩子能理解的水平開始講故事。
例如渡航的《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男主角比企谷八幡,盡管能很順利的在幾句話,幾個行動上就看穿一個人的本質甚至是一個事件的本質,但是依然在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不能做出最佳的選擇,而在不斷的碰壁中,才獲得了成長;故事本身,就過來人來看,可能“很中二”,但是從過來人的經曆來看,又不會顯得幼稚。像這樣的作品,從一開始就是從已經“過來人”的思維,重新審視成長階段遇到的問題,并沒有想象中的這麼簡單,而确實有着作者對這些青春期遇到的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因此,即便是已經成為大人的你,再重溫過去自己遇到的那些經曆,往往不再是覺得幼稚,而是感慨自己的成長。
中二本身就不是幼稚
中二本身就和幼稚不同,幼稚指的是思維簡單,思想天真,而中二是一種自我意識過剩的表現,雖然和幼稚一樣,都是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但是中二有着自己的思維,甚至結構可以很複雜,可以把人和世界都看得很複雜,“成熟”了的自己可以覺得和世界格格不入,可以說中二是幼稚的進階階段,雖然都還沒有成熟,但是成熟了也一樣可以“中二”。
動畫的教育意義不是喊口号,而是故事的内涵
這是過去的國漫最緻命的地方,動畫片一定要有教育意義?不在動畫片中加入教育意義的主題,就不是一部好動畫?這樣做必然會達到正面積極的目的,但是會讓作品顯得很違和,關于單純的主題,反而會顯得很幼稚。
把“正義”啊,“勇敢”之類的做成口号喊出來,無論如何都要體現主人公的這些品質,來教育觀衆的話,故事和人物就會變得很生硬。
日本的早期特攝作品,和早期機器人動畫就喜歡把這些,愛啊,正義的口号喊出來,那個時代,日本需要這樣誇張的積極信号,于是6-70年代的日本機器人動畫,大都是熱血主題的,将這些主題貫徹作品,現在來看,就非常生硬,違和。
而如今,日本迎來了和平繁榮的時代,已經不再需要如此的将積極正能量的事情放在口邊來激發這些精神要素,于是即便是比較晦澀,黑暗,負能量的作品,隻要最終能夠漂亮的轉回正能量的主題,一樣會大受歡迎,所以虛淵玄這樣寫黑暗風的劇本的劇本家,也能獲得大衆的認可。所以像《魔法少女小圓》啊,《Fate zero》這樣的作品,即便故事風格沉重,但依然頗受歡迎。
日本人從小培養“中二”
日本人的“中二”是骨子裡的,所謂在骨子裡,是指有老有小,那些寫出非常中二的劇本的劇本家,可能已經一把年紀,那些為中二動漫配音的配音員,也可能已經老态龍鐘,(比如池田秀一的香克斯),想想一把年紀說出友情啊、熱血的台詞,國内感覺無法想象。
不僅如此,日本人從小就培養“中二”。筆者曾經路過池袋的某個商場,在那裡上演《奧特曼》的現場舞台秀。聽着就很幼稚是吧,畢竟《奧特曼》的定位是給小孩子看的,不少小小觀衆将舞台圍得水洩不通,讓後給現場演出的,穿着皮套的奧特曼們加油呐喊。駐足觀看的“大人”觀衆也不少。
筆者楞是被驚到了,沒有想到日本的小朋友能如此中二,居然能給那些明知道是在演戲的皮套加油助威,孩子單純到如此地步,可以把那些詞彙毫無羞恥感的說在口中;中國的早熟孩子,肯定覺得“奧特曼騙小孩的,哪來的怪獸”吧。日本的大人能帶着小孩去看這樣的舞台秀,中國的孩子被教育了一些什麼?好好讀書,将來賺大錢,或者當大官,不然就要吃苦?
當日本的孩子在為子虛烏有的奧特曼加油助威的時候,嗯,中國的孩子,正在苦逼的做作業,中國的孩子面對的現實,實在太殘酷了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