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地中古老的石碑?前些年汶川大地震舉世界皆驚但大家多少對汶川這個地方有點陌生實際上,汶川這個地方在華夏曆史上,卻是大大有名的因為夏族最初,就是發源于這個岷山腹地的汶川這裡多山多石,山洞也多,夏族人最初就是以山洞為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自古就多地震,山崩地裂,大石橫飛,這也就造就了夏族最開始的大石崇拜,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原神地中古老的石碑?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前些年汶川大地震舉世界皆驚。但大家多少對汶川這個地方有點陌生。實際上,汶川這個地方在華夏曆史上,卻是大大有名的。因為夏族最初,就是發源于這個岷山腹地的汶川。這裡多山多石,山洞也多,夏族人最初就是以山洞為生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裡自古就多地震,山崩地裂,大石橫飛,這也就造就了夏族最開始的大石崇拜。
記住這個詞------大石頭崇拜,這是解決題目中四個字的關鍵。而且在夏族神話中,就有禹生石紐,啟母化石等等内容可以作為大石崇拜的旁證,直到現在,到處可見的石敢當,也是當初大石崇拜的痕迹。
夏族的始祖是大禹的父親鲧,鲧則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姓姒,姒是一種糧食植物,是鲧部落的主食。說是說鲧部落,可是在上古蠻荒大地上,我估計那也就是幾十上百人的一個家族而已,家長就是鲧。
現在我們來看看題目中的四個字,首先“石”字,明顯就是石頭的象形。
現在我們把“石”字和“後”字的字形對比一下,可以發現,兩個字的主體是相同的,隻不過“後”字多了上面的一撇,中國文字的造字法,我們歸納起來就是:象形、指示、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等幾種,“後”字上面的一撇,我們可以看做是指示,也就是說,這個“後”最初的意思就是大石後面或者中間的一個東西,那是什麼?不用猜,那就是石洞,是夏族人居住的地方。
可見“後”最初的意思就是山洞,但這僅僅是最初。夏族因為飽受石崩的危害,開始了大石崇拜,他們常常在山洞的最深處安放一塊石頭作為祭祀,這塊石頭就被稱為石主。因為那時候有洞就有石主,所以,“後”字,後來又引申為一種特指,也就是放在石洞裡面的“石主”------也就是神主。因為“石主”的位置是放在石洞的後面,所以“後”字也有了後面的含義。
也許正是因為“後”字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後”在後來進一步被引申,就成為部落首領的稱号了,比如夏後,就是夏族部落酋長的意思,而且這種稱号後來還被廣泛傳播,比如後稷、後羿等等。
現在我們再把“後”字與“司”字對比一下看,就很明顯看出,“司”就是“後”字的反寫,實際上,當時就把負責祭祀大石的人稱為“司”,“司”就有了掌管的意思。而把存放大石神主的地方叫做“祠”, “祠”的示字旁是神石前的供桌!
好了,說完四個字,我們現在來說一說夏族的一些故事算做結尾了。
鲧治水失敗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實際上情況卻遠遠不是如此的。當時可能是大洪水時代的水還沒有完全散去,到處為患,鲧最初是入贅到擅長水土工程的熙部落做女婿的,學到了治水的本領。但是他卻九年治水無功,最後被流放了。但他的被流放,其實根本原因不是治水失敗,而是在争權奪利鬥争中失敗了。因為,鲧在治水過程中,摸索出了一整套修築堤壩的技術,這是個聰明而有野心的家夥,他後來就用這個技術建立起了上古第一個城郭,使他的夏部落空前強大起來。同時,也引起了部落聯盟的其他成員的嫉妒。這時候,雖然夏族的實力在當時獨步天下,也抵擋不過衆怒難犯的結局。應該說,鲧是個人才,但不是個雄才大略的大才,他竟然看不清局勢,不知道含韬晦略。當時的部落聯盟首領是堯,出自黃帝族,與鲧同族,但荛一方面嫉恨鲧的飛揚跋扈,一方面出自私情。所以拼命打壓鲧的勢力,扶持他的女婿-------東夷族舜的勢力。為了舜能夠順利當選,堯後來幹脆就以治水失敗為借口,把鲧流放了。當然,也有記載是把鲧殺了。但殺其父,用其子,多少有些不可信。
到了禹手上,情況就聰明多了,禹是個拐子,特别聰明,他一方面跟父親劃清界限,甚至不通往來,一方面把父親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固若金湯卻弊大于利的城郭扒掉鏟平了。然後低聲下氣地在舜手下做事,十三年治水,幾過家門而不入,當然,有人說他不過家門是因為他有外遇,但至少禹不僅獲得了天下人的好感,更消除了舜的戒心。這就為後來搶班奪權做好了準備。
禹上台,說是說禅讓,其實從堯開始,禅讓----選舉制度就已經成為紙上美談了,禹實際上是依靠巨大的聲望,直接把舜的兒子商均流放了,才登上大位的。這中間,肯定也離不開夏族的巨大實力做背景。但不管怎麼說,在上古一盤散沙似的小國寡民時代,強大的富有朝氣的夏王朝的建立,無疑是一件橫掃蠻荒的好事,不管他内部如何爾虞我詐,結果總是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