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元宵節花燈合集

元宵節花燈合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1:38:04

元宵節花燈合集?《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元宵節花燈合集?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元宵節花燈合集(千面花燈浪漫元宵)1

元宵節花燈合集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

清代《升平樂事圖冊》中提燈出行的場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又被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是一個熱鬧、團圓、喜樂的節日。元宵節主要的習俗有吃湯圓、放煙花等等,但要說起最重要的活動,那必須是“鬧花燈”了。“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自古以來,花燈便是這一節日不可或缺的視覺符号,華燈競處,正是一年好風光。

元宵觀燈,不僅是城中盛事,更是古代男女相會的浪漫契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所言便是元宵時事。元宵節曆來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在古典文學名著《金瓶梅》《西遊記》《水浒傳》《紅樓夢》中,就有大量關于元宵花燈的生動記載……

“銀花绛樹開千丈,佛火神燈照百輪”

正月十五為什麼要挂花燈

關于元宵節挂花燈的習俗起源,曆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源自上古時代的火把節,與祭祀農時有關。一說與漢武帝時用燈火通宵達旦祭祀東皇太一有關,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曰:“上元張燈,自唐時沿襲漢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一說認為這種習俗實際上是來源于佛教的燃燈習俗,東漢明帝倡導佛教,于正月十五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并令士族庶民也都挂燈,宋代高承《事物紀原》曰:“西域十二月三十乃漢正月望日,彼地謂之大神變,故漢明令燒燈表佛。”

古代中國社會以宗族為根基,曆來有祖先崇拜的傳統,各種節日往往會帶有祭祖的含義,正月十五也不例外。道教發展壯大後,元宵節又融入了道教的文化傳統,“上元節”的得名,正是因為在道教思想中,元宵節燃燈是為了祭祀上元天官。總之,各種信仰因素的綜合交織,使得花燈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元宵節這天,人們往往先将做好的燈彩送到祖宗靈位上,祈求其保佑全家平安,然後再送到竈神、社神、天地牌位,祈求各路神仙賜福。《水浒傳》第三十二回介紹清風寨的元宵節祈福說:“且說這清風寨鎮上居民商量放燈一事,準備慶賞元宵、科斂錢物,去土地大王廟前紮縛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挂五七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内,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紮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隻此也是人間天上。”

《水浒傳》中還提到了宋江到京城賞花燈以及宋徽宗遊玩元宵節之事,在史料筆記中也可得到印證。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中記載宋徽宗宣和年間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說燈彩從正月初七就開始了:“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面北悉以彩結,山礬上皆畫神仙故事。或坊市賣藥賣卦之人,橫列三門,各有彩結金書大牌,中曰‘都門道’,左右曰‘左右禁衛之門’,上有大牌曰‘宣和與民同樂’。”由此可見,元宵節在宋代确實是盛況空前。

“琥珀盞中雲母鐘,琉璃光射水晶宮”

文學名著中的花燈造型

制作花燈最基礎的原料就是燃料了,那麼,古人的燈具都用的是什麼燃料呢?古燈和火炬的燃油主要是動物油,以牛油居多,植物油主要是麻籽油、桐油等,後來發展出來了蠟燭,蠟的原料在古代有兩種,一種是蜂蠟,也叫黃蠟,是工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另一種是白蠟,是白蠟蟲的分泌物。東漢以前是以蠟代膏,把蠟在燈盤内融化後當油膏使用,據考古發現,中國在西漢已經有蠟燭和燒蠟燭的“燭燈”,但僅限于廣東地區,直到晉代蠟燭才普及開來。由于蠟的取材面很窄,所以一開始僅為貴族使用,至明清時期,蠟燭的取材變得豐富,植物油成為制造蠟燭的原料,蠟燭逐漸普及到中下層社會。《紅樓夢》第十八回寫賈府元宵節點花燈,“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可見,賈府花燈均以蠟燭為燃料。

燈的框架與外罩,民間往往以竹子編織框架,以紗葛、紙張做罩,再以雕刻、剪紙、書畫、詩詞等做裝飾,貴族之家則用水晶、雲母、玻璃配以珍珠、流蘇、寶石等物制作燈彩。宋元明清時期,世俗吉祥文化大大影響了花燈的造型與裝飾,如吉祥字類:福字燈、壽字燈等;神仙人物燈類:鐘馗、八仙等;植物山水類:玉蘭、牡丹、萬年青等;神獸吉祥物類:龍鳳、老虎、白象、鹿、鶴、龜等。

《金瓶梅》第十五回“佳人笑賞玩燈樓”中介紹了元宵節民間各式各類的花燈:“金屏燈、玉樓燈見一片珠玑;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圍錦繡。繡球燈皎皎潔潔,雪花燈拂拂紛紛。秀才燈揖讓進止,存孔孟之遺風;媳婦燈容德溫柔,效孟姜之節操。和尚燈月明與柳翠相連,判官燈鐘馗共小妹并坐。師婆燈揮羽扇假降邪神,劉海燈背金蟾戲吞至寶。駱駝燈、青獅燈馱無價之奇珍;猿猴燈、白象燈進連城之秘寶。七手八腳螃蟹燈倒戲清波,巨大口髯鲇魚燈平吞綠藻。銀蛾鬥彩,雪柳争輝。魚龍沙戲,七真五老獻丹書;吊挂流蘇,九夷八蠻來進寶。”這些燈的造型與圖式往往具有教化或吉祥寓意。

《西遊記》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也詳細描述了各類花燈:“正是:三五良宵節,上元春色和。花燈懸鬧市,齊唱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亮,半空一鑒初升。那月如馮夷推上爛銀盤,這燈似仙女織成鋪地錦。燈映月,增一倍光輝;月照燈,添十分燦爛。觀不盡鐵鎖星橋,看不了燈花火樹。雪花燈、梅花燈,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攢成。核桃燈、荷花燈,燈樓高挂;青獅燈、白象燈,燈架高檠。蝦兒燈、鼈兒燈,棚前高弄;羊兒燈、兔兒燈,檐下精神。鷹兒燈、鳳兒燈,相連相并;虎兒燈、馬兒燈,同走同行。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金魚燈、長鲸燈,李白高乘。鳌山燈,神仙聚會;走馬燈,武将交鋒。萬千家燈火樓台,十數裡雲煙世界。”

《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元春歸省慶元宵”中,則寫盡了貴族人家的花燈:“隻見清流一帶,勢如遊龍;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風燈,點得如銀花雪浪;上面柳、杏諸樹雖無花葉,然皆用通草、綢、绫、紙、絹依勢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懸燈數盞;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屬,亦皆系螺、蚌、羽毛之類作就的。諸燈上下争輝,真系玻璃世界、珠寶乾坤。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珠簾繡幙,桂楫蘭桡,自不必說。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燈,明現着‘蓼汀花溆’四字。”第五十三回又寫賈府過元宵節,也着重描寫了節日的花燈:“兩邊大梁上,挂着一對聯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燈。每一席前豎一柄漆幹倒垂荷葉,葉上有燭信,插着彩燭。這荷葉乃是錾琺琅的,活信可以扭轉,如今皆将荷葉扭轉向外,将燈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戲分外真切。窗格、門戶一齊摘下,全挂彩穗各種宮燈。廊檐内外及兩邊遊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紗、料絲、或繡、或畫、或堆、或摳、或絹、或紙諸燈挂滿。”

“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

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早在漢代,《太初曆》就已經将元宵節列為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元宵節張燈結彩已成風尚。如《宋書·禮一》引魏代王朗所言舊例說“正月朔,賀。殿下設兩百華燈。”正月十五是新年過後第一個十五月圓之日,象征着團圓。這一天人們可以在家聚會,也可以一起出去賞花燈,而且圍繞這一節日,還有一個小假期,如唐代一到三夜,都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北宋時期延長到了五夜,南宋變成了六夜。

宋代還出現了猜燈謎的活動,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曰:“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隐語”就是類似今日的謎語,而“謎”與燈結合在一起,後來被稱為“燈謎”,則與元宵節有關。

元宵節有燈有景有時間,自然也為才子佳人相會創造了機會,所以元宵節也是古代的“情人節”,歐陽修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說的就是這一節日,而辛棄疾“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同樣講述了元宵節的浪漫故事。古典文學作品中,很多愛情故事都發生在元宵節,如明代小說集《喻世明言》中便有《張舜美燈宵得麗女》一則故事,寫張舜美元宵節偶遇美女劉素香,二人經過種種磨難,終成眷屬。這個故事前有一個引子,講的是張生在元宵節遇佳人的故事:張生在元宵節出遊看燈時拾到一個手帕,上面寫着說,拾到者,如有緣,希望來年的正月十五夜能相遇相約,“有情者,拾得此帕,不可相忘。請待來年正月十五夜,于相籃後門一會,車前有鴛鴦燈是也。”第二年的元宵節,果然遇到一車前挂着鴛鴦燈的美女,二人一見鐘情,後結成伴侶,遠走高飛。

如前文所述,花燈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有着祈福的作用。在民間,花燈可以寓意吉祥,可以祈年,可以象征團圓,而“燈”這個字在讀音上又與“人丁”的“丁”字相似,所以正月十五多置辦花燈,又可以象征着多子多孫。此外,我們熟悉的一個俗語“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據說也和花燈有關。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記載,有個叫田登的地方官,很忌諱别人說自己的名字,于是禁止手下人和當地百姓說“登”或“燈”,“燈”隻能說成“火”,于是元宵節這天,城裡舉辦放花燈活動,手下人發給百姓的通知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就有了“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趙運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