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養生的人經常會提到食物的寒性和熱性,不同體質的人要注意食用不同性質的食物,那麼寒涼食物與溫熱食物具體是指哪些呢?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加以區分呢?
飲食養生首先要講“性”。“性”(或“氣”)是指食物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為“四性”或“四氣”。
食物都有哪些性質:
涼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熱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于涼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屬于寒涼性質的食物。
溫性或熱性:與涼性或寒性相反,凡适用于寒性體質和病症的食物,就屬于溫性或熱性食物。如适用于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症象的生姜、蔥白、香菜;适用于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症象的幹姜、紅茶;适用于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症象的辣椒、酒等,都是屬于溫熱性質的食物。
平性食物:性質介于寒涼食物和溫熱食物之間,适合于一般體質,寒涼、熱性病症的人都可選用。平性食物多為一般營養保健之品。如米、面、黃豆、山芋、蘿蔔、蘋果、牛奶等。從曆代中醫食療書籍所記載的300多種常用食物分析,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居後。一般來說,各種性質的食物除都具有營養保健功效之外,寒涼性食物屬于陰性,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功效;溫熱性食物屬于陽性,有散寒、溫經、通絡、助陽等功效。
如何快速辨别食物的性質:
顔色偏綠,性偏寒;顔色偏紅,性偏溫
綠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顔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能吸收較多的陽光,故而性偏熱。
味苦、味酸的食品偏寒;味甜、味辛的食品性熱
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較長,所以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
水生植物偏寒;陸上植物偏熱
藕、海帶、紫菜等為寒性。而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藥、姜等,由于長期埋在土壤中,水分較少,故而性熱。
背陰食物偏寒;向陽植物偏熱
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空中或有向陽性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照充足,故性偏熱。
冬、夏季食物性寒;春、秋季食物性熱
在冬天裡生長的食物,因為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蔔、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由于接收的雨水較多,也性寒,如西瓜、黃瓜、梨等。蘋果、橙子等春、秋季食物多偏熱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與體質相适宜的食物,如内熱重的人多選擇平性或寒涼性的食物,脾胃虛寒的人多選擇溫熱或平性食物。
當然,除了食物的本性之外,不同的烹調方法也會不同程度的改變食物的性質,如采用炖、烤、燒、炸等方法,可以使良性食物變得溫熱;選用蔥、姜、大蒜、肉桂、花椒等調料,也可以改變食物的性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