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對于一些考察新要素的題怎麼回答?比如江蘇21年C卷第一題:鄉村發展的活力表現在哪裡?出現活力這個新要素感覺自己束手無策,無從下筆。如果在考場上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應對?
答:可以說這個問題知道解決方案會變得很簡單,和其他題一樣。這裡還是根據前面講的根據下面表格進行拆解題目:主體為鄉村發展,方面為活力表現。接下來這裡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了解新要素活力的詞性,即是積極還是消極。積極的詞性,那就文章中找主體所有好的方面,然後歸納總結就可了。消極詞性則找壞的方面即可。二是出現的新要素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連表達的是積極還是消極的都不知道。一個小技巧就是看題目,看有沒有讓寫對策或者解決方法。公務員考試很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隻要題目讓你總結問題,那麼一定會讓你寫出對策。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這時候不就回到第一種情況中的消極詞性的答題套路中了。假如沒有讓你寫對策,那麼久按照積極詞性來寫。
最後再一種讓你驗證的方法:看材料主要寫的是什麼。材料為問題服務,在考試中不會出現無關材料。材料重點寫作方面必然就是問題重點所在。這樣下來即使遇到不理解的新要素完全不怕啦。
問:仍然是江蘇21年C卷第三題,完全看不懂文章邏輯,沒辦法概括總結,如果在考場上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應對?
答:特意找到題看了問題和材料。問題根據上面表格完全沒有問題的,應該問的是材料假如是訪談時怎麼處理,全文都是對話。這類材料也有個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她總要采訪一些專家學者及相關官方負責人。而專家學者說話總是條理清晰,用詞規範,官方負責人說話角度是政府角度出發,那更能拿來用了。所以,看材料要特别關注專家學者、政府相關人員說的話語,會出現我們平時總結的規範詞,那肯定是重點,直接拿來用。另外就是把老百姓的話以及涉及到一大堆數字概括成為書面語,這個考驗能力,需要慢慢積累。老百姓大多數說的都是問題,在找問題時特别關注。至于數字看到超過百分之五十就直接總結出問題或成就,看寫的是哪個方面。比如一天工作12小時……可以總結為工作時長久,再總結概括就是勞動者權宜沒有保證。這個申論經常碰到,你看到了就比較自己總結的和機構答案總結的差距,再慢慢優化。先有這個意識就可以。
(沒準備更的,結果小夥伴悄悄話說在期待出更多,怎能不滿足正在努力的考公人呢?學到後面基本上是心态和心理的較量,關注我的每個小夥伴肯定是最棒的,風雨兼程的你,上天必然舍不得辜負)#申論##公考上岸指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