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護士長教你這樣開奶......
我們常說母乳是孩子的“第一劑疫苗”,的确如此,母乳不僅可以為新生兒提供營養,還富有各種免疫活性物質,是寶寶的“黃金盔甲”。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寶寶,因此,媽媽們經常會因為自己沒有在寶寶出生的那一刻就擁有她們想象中噴湧而出的母乳而焦慮困惑。母乳不足,也是困擾很多新手媽媽的世紀難題。
1 奶水不足,無需焦慮
母乳喂養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每一位媽媽都要有堅持母乳喂養的信心和決心。
寶寶出生後,泌乳素水平上升,乳房的“封印”解除,媽媽的乳房進入了全能力産乳期,但一般需要2-3天的時間乳房才會分泌出大量乳汁,這就是俗稱的“下奶”,因此,産後并不是沒有奶,而是要經曆一個奶量從少到多的過程。
媽媽們的焦慮往往就在這個階段,特别是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會覺得是自己的奶水不夠導緻的。其實,我們的寶寶并不是大胃王,在出生第1-2天胃容量隻有5-7ml,相當于彈珠大小,第3天相當于乒乓球大小,第6天相當于雞蛋大小,因此,雖然這個階段媽媽還沒有分泌大量的乳汁,也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而且,除了饑餓,導緻寶寶哭鬧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缺乏安全感,大便或者小便引發的不适感,媽媽要找到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安撫寶寶。
▌母乳喂養是以寶寶為主導的按需喂養
分娩後9天左右,乳汁量由急劇上升變為緩慢增加最終到達平穩狀态。這時,媽媽的乳房會按照寶寶吸吮出的量智能調節産出的量。
因此,媽媽們應按照寶寶的提示哺乳,每次哺乳不限制寶寶的吸吮時間,同時觀察寶寶吸吮聲、吞咽聲、生長發育及排便等情況,以确保寶寶攝入足夠的乳汁,維持泌乳。
2 奶水不足,這樣開奶更好!
寶寶的吸吮可以通過媽媽的“神經内分泌反射弧”促進乳汁的産生和釋放,建議媽媽産後半小時内就開始讓寶寶頻繁、有效地吸吮乳房,寶寶才是最好的開奶師哦。
▌堅持不懈的頻繁吸吮是促進泌乳的關鍵
寶寶可與媽媽胸貼胸,腹貼腹,在感受媽媽溫暖與心跳的同時,吸吮媽媽的乳房,在吸吮時,媽媽托住乳房,并使乳頭和嬰兒的鼻子相對,寶寶張大嘴巴,含住媽媽大部分的乳暈,而不是僅僅含住乳頭,這一點很關鍵哦,含接錯誤會導緻媽媽疼痛、破損,降低媽媽的母乳喂養自信心。
▌手擠乳的方式可刺激泌乳
奶水分泌不足時,媽媽也可以用手擠乳的方式刺激泌乳,手擠乳是模仿寶寶吸吮,用手移出乳汁的方法,正确的手擠乳方法對乳房的傷害損傷是最小的,不會讓媽媽感到疼痛。
首先,媽媽洗淨雙手,用2-3根手指從外向乳頭方向打圈圈;用整個手掌從底部向乳頭輕輕拍打乳房;然後,媽媽将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暈周圍,用壓-擠-放的節奏輕輕擠奶;拇指和食指變換位置擠乳直至乳房變軟。
媽媽們可以點擊之前的視頻(視頻鍊接:必備技能之手擠乳和手擠乳常見誤區),跟着一起試一下哦。
3 誤區解答——奶多奶少那些事
▌ 誤區1:豬蹄、甲魚、鲫魚湯更下奶?
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某種特定成分的湯對泌乳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哺乳期的媽媽每天分泌乳汁,加上自身代謝的增加,水的需要量也相應增加,每日應比孕前增加1100ml水的攝入,可以多吃流質食物,但是要注意餐前不宜喝太多湯,以免影響食量,且不宜喝多油濃湯,會影響食欲,還可能會引起嬰兒脂肪消化不良性腹瀉。
▌ 誤區2:乳房小的媽媽奶水少?
沒關系!乳房大小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種族、生長環境、激素等,體脂量與乳房大小有明确的相關性,乳房大小并不代表乳腺分泌乳汁能力的大小,不同尺寸的正常乳房都可以正常泌乳滿足嬰兒需要。
作者簡介
郭娜菲 主管護師 産科護士長
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碩士,從事産科内分泌亞專科護理,在孕期體重管理、GDM自我管理及母乳喂養指導方面經驗豐富,研究方向為母乳喂養、産科護理、護理管理。近5年以第一負責人承擔上海市科委科研項目2項,上海市衛健委課題1項,醫院院級課題1項,經費累計64萬元,第一完成人申請專利11項,第一/通訊發表科研論文10餘篇。說明:本文插圖選自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19DZ2306400)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護理部 郭娜菲主管護師
本文審核: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護理部 江會主任
責任編輯:文嘉欣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内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确可靠,但并不對已發表内容的适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内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确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