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寫女人,寫她們的青春、愛情與野心,背叛、隐忍與決絕。上位者如妙音娘子陵容琪嫔華妃,煊赫一時,不得善終;守成者如宜修端妃敬妃,有失有得,步步為營;智商不夠如齊妃夏冬春淪為墊腳石,死得糊塗;逆襲者如甄嬛,機關算盡,高處不勝寒。
你可以從每個人的行為軌迹,分析她的邏輯,以至理解。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陰暗的,讓人感到無力的作品。你很慘值得同情,和你有理你很正義,是兩碼事。
《琅琊榜》,是寫男人。梅長蘇也玩陰謀詭計,算計人心。但他最終的目的是光明,反背叛,為理想與愛而戰。我遲遲不肯寫《琅琊榜》,因為無法從那種震撼與喜歡中剝離出來。
但今天不寫梅長蘇。
梅長蘇之智慧、隐忍、堅韌,忍非人之痛而浴火重生,拖病體以鬥豺狼,襄助明主,匡扶正義,一個隻能給跪的形象。
太沉重也太高大了,我筆力不足不敢妄動。
我想寫霓凰以及她的林殊哥哥。
林殊是天才少年,母親是皇帝的妹妹,父親是皇帝的好基友。能做他的女朋友,雲南穆府的霓凰郡主配得上。
相似的門第,相似的智商,青少年的荷爾蒙,也比成年人更幹淨。兩人比劍,賞燈,互相知道能白首,那是屬于他們的最美時光。
林殊随父出戰,一個很日常的行為。隻是這回,林殊父子及其部将全軍覆沒。并非為國戰死沙場,而是被當成叛軍誅殺。
消息傳回時,朝野震動。一個德高望重的皇子,死。一群為他們而辯的臣子,死。皇帝就像殺紅了眼,卻放過了與林殊有莫大關聯的穆府。
表面看,是寬仁大度不追究。背地裡,也是膽還不夠肥,不敢拿邊塞大将吧。霓凰面對這個消息是什麼表現我們不知道,但她用後來的行動說清楚了。
霓凰的父母為什麼而死,很值得深究一下,極有可能是皇帝在搞鬼。她一出現,就是獨守一方,有大将之風。隻是神色從來冷漠,對皇帝的拉攏表現得淡淡的。
對太子與譽王之争,也表現得淡淡的。對皇帝苦心設計的所謂招親更是不屑。
在她心裡,她是尚未過門的未亡人,她沒有忘記過林殊哥哥。
梅長蘇出現,太奶奶是憑直覺,霓凰也有她的直覺。與你傾心相愛過的戀人,即便改了容顔,改了聲音,改了字迹,但你們之間的氣場仍在,也認得出。與其說霓凰聰明,不如說她有情。
在城外長亭,兩人相認,霓凰一聲“林殊哥哥”,我竟有穿心的痛感。為她多年所受的相思苦,也為這份思念有了活物,更為他們前途未蔔又極其兇險的将來。
之前,霓凰對梅長蘇行拱手禮。之後,她看到他,行女子的萬福禮。私炮坊事件,靖王懷疑梅長蘇設計災難。霓凰沖口而出,他不是這樣的人。那份愛護與信任,并沒有經過論證,而是本能。
蔺晨為大家講述寒毒的療傷方法時,霓凰面色如鐵。
愛是什麼?看到一顆飽滿的櫻桃也想與你同嚼,一想到你受的苦,就恨不能代替。
林殊遭遇的血海深仇,身體之毀,霓凰沒能一并承擔,她在恨自己。
譽王謀反,衆人被困,霓凰帶人來救,殺出一條血路。跪向皇帝的時候,眼神是給梅長蘇的,一副傲嬌求表揚的表情,連吃醋也吃得極為霸道可愛。
在這一群男人愛來愛去的劇情裡,霓凰守住了我們異性戀的尊嚴。
但是,你以為她隻要白首不相離嗎?不是。她懂林殊,知道他的驕傲。
霓凰說,其實在很多人眼裡,他重回京城,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可是在我心裡,他永遠是金陵城内最明亮的那個少年,永遠有着一顆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
這樣一個少年英雄,做了躲在陰暗角落裡的謀士。
霓凰知道那是他,那也不是他。戰士的榮耀,在戰場才能體現。他無奈做梅長蘇,内心卻永遠是林殊。所以即便她可以,她卻不會阻攔他上戰場。上戰場會死,但上戰場能使他複活成原來的林殊。
我堅信霓凰愛林殊,每個毛孔都願與他相守。我更堅信霓凰不攔他,是更高階的愛。
隻是我心疼她太累,要在愛情、家國、職責、戀人的理想之間做權衡。她勇敢自立,做的事情更大氣,那就是:成全。
别自稱女漢子了,霓凰才真的是。而且女漢子并不是指言行粗鄙,我認為是指心胸和氣度。
END
今日話題:
在《琅琊榜》中,你最欣賞的人是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