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名:猙
猙又稱之為猙獸,是中國古代山海經傳說中的異獸,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像是铿锵的擊打石頭的聲音,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猙。猙其實本是一隻惡獸。經常以山中惡獸為食。曾經打亂人間。恰好燭龍路過,将猙收服,自此,猙便跟在燭龍的身邊,和燭龍一起生活在鐘山。燭龍體型龐大,而猙圍繞在燭龍四周,為燭龍的身體清掃衛生,完全就是一個可憐的苦力。猙在燭龍的身邊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并且受到燭龍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的暴戾居然消失,直至再後來燭龍消失很久之後,猙才逐漸從鐘山中走出,尋找其主人燭龍的下落。不過這些年來,主人沒找到,猙卻幫助了很多人,成為人們口中的瑞獸。
第四名:駁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裡,曰中曲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雄黃、白玉及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禦兵。”就是說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争。璞說“養之辟兵刃也。”同時,它也是一種威猛之獸、獸中之英, 能以老虎和豹子為食。 傳說齊桓公騎馬出行,迎面來了一頭老虎,老虎不但沒有撲過 來,反而趴在原地不敢動,桓公很奇怪,便問管仲,管仲回答說:“你騎的這匹馬,是能 吃虎豹的駿,所以老虎很害怕,不敢上前。 ”《宋史》中也有記載:順州山中有種奇異的怪 獸,樣子像馬,卻能吃虎豹。當地人不認識,便請教劉敞,劉敞回答那是駿,還一一說出 了駁的形貌。 問話的人驚奇地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是讀了《山海經》和管子的書才得知的。
第三名:窮奇
窮奇,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兇之一,主要記載于《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内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山海經·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着刺猬的毛發,與《海内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别。 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鬥的現場,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第二名:巴蛇
巴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據說體長大到能夠吞下一頭大象。傳說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以吞吃過往的動物為生,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于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大羿前往斬殺,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将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在稱為巴陵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對巴蛇的顔色,曾看到過巴蛇的先民,卻存在着兩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是“黑蛇,青首”,其二是“青黃赤黑”。
第一:應龍
應龍。他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身上長有鱗片,頭非常大,也稱做黃龍。應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根據《山海經》的記載,應龍是黃帝座下的神獸。它的戰鬥力能夠對抗遠古時代的戰神,當年跟随黃帝出征的時候,曾下凡作為黃帝的大将,斬殺蚩尤。也曾以尾化地為江,助大禹治水,同時應龍還為禹王擒獲了無支祈,多次鎮壓四方暴亂的魔獸。所以能力極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