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6:48:09

衆所周知,十二生肖銅獸首是園明園的重要标志文物,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開始流失海外。

到目前為止,馬首、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和兔首共七尊獸首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懷抱。其中,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國無償捐贈鼠首和兔首。

但仍有蛇首、羊首、雞首、狗首和龍首共五首至今下落不明。

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可不是普通的噴泉,他的設計非常巧妙,他是一個“水力鐘”,是一種靠噴水報時的計時器。

“水力鐘”全稱為“十二生肖報時噴泉”,十二生肖銅首代表12個時辰,呈“八”字形擺放在噴水池兩旁的人身石台上。每個銅首裡面都有一個噴水機關,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銅首口中就會噴出水來,每次噴水兩個小時(一個時辰),到下一個時辰自動換成下一個銅首,就像現代用電腦控制的噴泉一樣,設計極為精巧。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1

如此巧妙的設計,其實并非出自中國人,他是由當時在宮廷内任西洋畫師的,名叫郎世甯的意大利人設計出來的。說起來,當時還差點被設計成了西方十二座裸體女性雕塑,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朝康熙期間,中國非常強大,吸引了許多外國人,到了乾隆時期,朝廷甚至有許多西方傳教士入庭任職。郎世甯就是其中一位。

郎世甯(1688- 1766年) ,意大利米蘭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裡奧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時期受到系統的繪畫訓練,後來加入了歐洲基督教下屬的宗教組織耶稣會,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起漢名郎世甯,在康熙末期進入宮廷供職。曆經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2

郎世甯畫:乾隆大閱圖

郎世甯擅長畫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并在清宮廷内為皇帝畫了多幅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曆史畫,以及衆多的人物肖像、走獸、花鳥畫作品,還将歐洲的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深受後來繼承皇位的乾隆皇帝喜愛,也極大地影響了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3

郎世甯畫:乾隆大閱圖

1747年的一天,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勤政殿裡觀看法國傳教士進獻的貢品,其中有路易十四贈送的《法國最漂亮的建築景觀》畫冊。乾隆帝看見一副“噴水機”(噴泉)的畫圖,就立即問叫郎世甯這是什麼,郎世甯說這是噴泉。乾隆非常好奇,就問他是否會做個類似的機器,郎世甯隻是一個畫家,哪會做這個,但他推薦了當時同在朝廷供職的傳教士蔣友仁,說他精通機械制作,乾隆大喜,立即召見。

蔣友仁生于法國,于乾隆九年(1744年)來到中國。他在歐洲時,研究物理,精通天文、地理和曆法諸學,模仿并模拟各種引水機械。很快,郎世甯就把蔣友仁引薦給了乾隆皇帝。

蔣友仁在拜見了乾隆後不久,就将一個“噴水機”模型呈獻給皇帝,乾隆看了非常高興,于是下旨讓郎世甯和蔣友仁兩人協力合作,在園明園修建噴泉,并要求把歐洲建築風格和中國園林特點相結合。

領旨後的兩位教士抓緊行動,郎世甯負責圖稿設計,除了建築主體樓的設計外,特别增加十二座噴泉設計,當時歐洲已經文藝複興,雕塑藝術達到了一波高峰。郎世甯參考意大利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藝術,用了十二座具有西方特色的裸體美女雕塑,欲與建築相匹配。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4

設計模型制作好後,呈給乾隆審看,乾隆雖然思想開放,接受西方新潮東西較多,但看到這十二個異國美女放在園林中,口吐泉水,一時拿不定了。就拿了模型回後宮中。這事不知怎麼讓孝聖憲太後知道了,她立即叫人宣皇帝入宮,見了乾隆,詢問了此事,非常不高興,認為這有悖于中國人的倫理道德,要皇帝立即修改。

郎世甯接到修改的召旨,頗費了一翻腦筋,好在郎世甯在中國多年,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靈機一動,想到了中國的十二生肖,用十二生肖代替雕塑美女,即以青銅鑄成十二個生肖的頭像,然後安放在坐着的人身上,中西合璧。

這次乾隆沒有了任何意見,非常滿意,就下旨立即修建。由郎yta世甯設計,蔣友仁監工,宮庭匠人施工的中西建築正式施工了。

為了早日建成中西合璧的洋樓,乾隆下傳旨意,凡是郎世甯和蔣友仁調遣工人所為之事,均須遵照實行。乾隆不但在物質上給予大力支持,在技術上也提出了很多建議。施工期間,他多次到現場察看工程進展情況,提出意見。

但由于所有的設計都是以前沒有過的,進程比較遲緩,一直到1753年(乾隆十八年)秋末,蔣友仁設計監造的這座歐式建築風格各中國園林相結合的偉大這作才完成。

這個中西結合的西洋建築,由正樓和工字蓄水樓組成。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扇形噴水池,池正中是一個高約兩米的蛤蜊石雕,南北兩側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南邊分别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邊分别為醜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這些肖像皆獸首人身,頭部為銅質,身軀為石質,中空連接噴水管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這些獸首銅像融東西方文化于一身,俗稱“水力鐘”。

十二生肖的頭部為寫實風格造型,鑄工精細,獸首上的褶皺和絨毛等細微之處,都清晰逼真。鑄造獸首所選用的材料為當時清廷精煉的紅銅,外表色澤深沉、内蘊精光,古樸而厚重。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5

園明園海晏堂原貌

乾隆皇帝仔細觀賞了這座水法後,龍顔大悅,将它賜名為“海晏堂”。“海晏” 取意“河清海晏,國泰民安”,典出唐鄭錫《日中有王字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河,即黃河;晏,平靜。“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黃河水流澄清,大海風平浪靜。此語用以比喻天下太平,寓意平和、吉祥。

水法用磚石砌成高台,高台上修有貯水池,供應周圍噴泉用水。貯水池周圍用錫闆包嚴,防止滲漏,故稱“錫海”。貯水是用“龍尾車”(靠機械原理将水位提高的一種水車)向上輸送至“錫海”,然後再利用地心引力使水經過銅管流向噴泉。遺憾的是,設計“水法”的蔣友仁于乾隆三十九(1774年)十月病逝,宮内未留下此技傳人,沒有人能夠修整、使用“龍尾車”。每逢皇帝遊園,隻好勞累小太監汗流浃背提水上樓,當皇帝駕臨,再開水閘放水,以造噴泉之景。待皇帝離去,噴泉就沒水了。

可惜的是,在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慘遭劫掠焚毀,西洋樓也未能幸免。百年之後,流失海外的圓明園“海晏堂”牛、猴、虎、豬、鼠、兔、馬七尊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中國,而龍、蛇、羊、雞和狗五尊獸首至今下落不明。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6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7

現存世界最大的陵墓雕塑群(園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8

希望另外五尊生肖雕塑能早日找到并回歸祖國。另外試想,如果當時沒有孝聖憲太後的阻攔,噴泉水座當真設計成了西方美女雕塑,又會是怎麼樣一番情景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