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

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4 09:29:38

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蘇轼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可見的行書水平之高,實為罕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如何做到博采衆長)1

蘇轼一生曆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

蘇轼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可見的行書水平之高,實為罕見!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轼,書法、繪畫、文學成就,在當時都算是“一哥”,他的書法之路是什麼樣?為啥能自成一家?

今天就借一部分史料和大家聊聊蘇轼學書的淵源,以及他創新之路!

蘇轼《寒食帖》

蘇轼學書的淵源:博采衆長,自成一家

關于蘇轼學書法的淵源,根據蘇轼的弟弟子由(蘇轍)記載:

“幼好學,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晉人,至唐褚(遂良)、薛(稷)、顔(真卿)、柳(公權),仿佛近之”。

由此可見蘇轼自幼喜歡書法,少時開手學寫,所經過的一段臨摹功夫,蘇過作《書先公字後》說:

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喜顔平原,故時有二家風氣,俗子不知,妄謂學徐浩,陋矣!

其實徐浩書法,也是出于二王,蘇轼學過蘭亭,就會有幾分徐浩的面目,蘇轼自言寫字稍得意處,則似楊風子(楊凝式),風子上承唐顔,其傳承如徐浩之與蘭亭一樣。所以論蘇書淵源,以黃庭堅的說法,最為中肯:

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顔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于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書法自來分成兩派:一派王羲之,一派顔真卿,王字勁逸,顔字雄渾,而蘇轼把兩家合二為一,形成蘇書獨有的特點:端莊雜流麗,剛健合婀娜!

蘇轼《跋吏部陳公詩帖》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難求

中國書法自古就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說:

    晉人重自然,襟懷雅達,所以顧盼風流;

    唐人拘泥古法,刻畫臨擎,雖然典型宛在,而生氣遂失;

    宋人書風,大都以意為之,莫顧陳式,率由胸襟,所以能夠充分體現自我,表現了極為自由的特色。

    前面談到了蘇轼的書法淵源,再次證明任何學問都需要有根底,要能“通”書法,也并例外!

    蘇轼《屏事帖》

    蘇轼經過初步的學書階段後,他首先揚棄的,就是束手縛腳的石刻碑帖,他不取石刻,不臨碑帖,認為書經镂刻,神氣總不完全,他不要那些遺神襲貌的東西,獨重古人真迹,每有所得,将它懸諸壁間,行起做卧,随時注目,心慕手追,但求得其大意,領悟筆墨間精神,再不措意于點畫的形似,他是從學書舊法中獲得解放的第一人!所以有一首《與子由論書》詩曰: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嘗謂不學可!

    蘇轼絕不規矩臨摹點畫,也不以一家一體為滿足,而所見的墨迹日益豐富,解悟也能随時增進,從此肆其雄健的筆力,千變萬化,寫出他自己胸中的學問、文章之氣!

    蘇轼最看不起那些拘泥于古法、專工臨摹的人,章惇元日臨蘭亭一本,蘇轼聽說後,大笑道:“工摹臨者非自得,章七終不高耳”!

    書須出自己意,意則包括見識學問,除此之外,還需要極其熟練的技法。

    蘇轼《前後赤壁賦》

    當今書壇的怪狀

    當今書壇呈現前所未有的割裂:

    一部分書家沉醉在顔、柳、歐、趙桎梏之中,覺得越似越好,結果寫了一輩子書法,連一件有自己特色的書法作品都沒有,更談不上“自成一家”了。

    邵岩射書

    另外一部分書家在根基不牢的情況下,開始追求自己的特色,甚至把歐美的後現代藝術也融入書法之中,看似大膽創新,其實是無根之萍,很容易落到“醜書”、“怪書”之中,比如邵岩教授的射書,張強教授的“盲書”等等,都是屬于後者!

    正如蘇轼學書和創新一樣,一定先根基,選擇一個方向,開創自己的特色。才是書法的正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