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濕地公園浙江德清?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9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在湖州德清探尋“江南之源”》的報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國家濕地公園浙江德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9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在湖州德清探尋“江南之源”》的報道。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區域,浙北的杭嘉湖地區文化先行,不斷挖掘精神“内核”,充分發揮“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的文化自信,為推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提供文化驅動力。
9月8日,由浙江省社科聯、新華每日電訊、湖州市委宣傳部、德清縣委縣政府共同主辦的“江南文化傳承與發展(德清)論壇”在莫幹山畔舉行,德清縣“江南之源”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來自中國社科院、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院校的十多位專家學者暢談分享江南文化源流。
德清有着優越的地理區位、自然禀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名山、濕地、古鎮在此交融彙聚。曆史上的德清,擁有防風之力、制玉之技、鑄劍之法、制瓷之藝、育珠之術、修史之才、賦詩之能。今天的德清,既有美麗田園城市繁華,又有曆史文脈綿延。
研究江南文化,要熟悉區域人文地理。複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表示,德清所在的杭嘉湖地區,是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早期人類選擇定居地,往往就會選擇這樣兼有丘陵和平原優勢的地方,很多早期的遺址也都處在這些區域,這裡豐富的資源為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物質基礎。
曆史上的中原移民南遷,德清就處在南遷主要路線的交通樞紐,由此帶來了物流、人流,促進了這裡手工業、商業的發展。葛劍雄說,“源文化”傳承到今天,并且得到大家的承認,更需要我們在曆史留下遺産的基礎上,繼續踏踏實實做好江南文化的弘揚、傳承和發展建設。
近年來,研究江南文化的學者機構越來越多。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教授認為,今天應該放在全球化背景下來看待江南文化,不能隻把它當成曆史的東西,江南文化也有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尤其在全球生态危機和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加劇的背景下,包括江南文化在内的中華民族原創和承載的文化智慧,可以為構建包容和可持續的生産生活方式提供可能。
“我們正在實施‘源文化’溯源工程。”德清縣縣長王波表示,德清将通過整合縣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等城市文化功能載體,集聚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文創業态,着力打造江南“源文化”的綜合集成展示區,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